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部旨下
△二约平等常住释明。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在得。未来心不可得。
三际迁流。则生死无常。背于常住彼岸。今亦以圆智融之。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则复完平等实相矣。夫如来以般若妙慧。会一切圣凡因果等法而归摩诃衍。乃事从圣起。先直点圆人发心称性本无。体自平等。由是顺势以无得果。度生。严土。而出世圣人初中后因果等心。悉归衍门空慧矣。圣法既融。势如建瓴。以融界内在缠凡法。恒沙之心叵得。则金刚般若显。三际之心了无。则常住彼岸彰。皆为非心。称性本无也。是名为心。衍门平等也。融八十一科之法。至矣尽矣。此般若部旨。极广大精微之最章明较。着处。推此以例前后。文或出没。理实尽焉。故历三际中。庋身口而先历意业。从便从要。佛意甚深。
△二约施福贴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引福德无故。以贴显皆为非心。引得福德多。贴显是名为心。凡当说法至深微处。反引世间浅事贴显。使深义明了者。一是如来以种种因缘事相开示众生。使之解悟之大慈也。二是如来说法巧妙。令异人机解活泼。如珠走盘之师子掷儿法也。如上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何等深妙。而忽换转话头以晓机情曰。譬如人身长大等。皆是族矣。又复举极好布施之心。犹不可著有。若一著有福。即非无住般若。何况损人利己五逆十恶之恒沙三际心哉。
△二历身业释显。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历身业中只举如来身业者。以如来具足身相。犹属有为。非般若一尘不染之本体。抑况三乘尚带无明之身相乎。又况六凡具足五住之身相乎。当知一落身相。皆为四相。染污般若体矣。故云不可以身相见也。佛身既非。一切俱非。俱非之后。法法全体。相相实相。则不但佛身是名身相。即九界身相亦皆实相波罗蜜矣。故举一佛身。空。则佛身尚空。何况九界不空。会。则佛身尚会。何况九界不会。
△三历口业释显二。一无所说法。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此具能说如来。能闻众生。圣凡均具。佛说属口。生听属耳。六根可得互举也。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者。佛之所说。乃对病之药。初无定在。不过去众生之病着耳。众生病去。其药则除。若谓如来定有空有之法。则是谤佛有定法矣。此约对机非实有也。二者。即所说之法。乃言下所诠之理。理不属言。言不及理。所谓寄言谈于象外。而其理绝精粗。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正如标月指。指非是月。月非是指。认指为月。不解所指。认言为理。不解所说矣。此约契理之说非实有也。须知如来为众生故。不得已示众生见理之说。下情迷之。尚以药为毒。执言生障。况九界言说乎。又如来口说。于离言说相之般若体上。犹为多事。况众生口四业乎。
△二无能闻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众生众生者。非重言也。乃牒前所指两种众生而言。盖能信般若者。或五品深信。或六根十信。此等众生。已是观行相似即佛。故曰彼非众生。然而此身犹是五阴和合而生。故曰非不众生。此非众生之众生。非不众生之众生。二皆有相。俱非般若正体。悉宜扫除以入空慧。故曰即非众生。此句双扫前观行相似即佛。及五阴假合之二种众生。入真空妙慧也。既空之后。则法法皆真。一一实相。名体不转。均入衍门。故曰是名众生。
△二复疏所历释无显等二。复者。重也。疏者。通也。如前已历因果三业等八十一科之法。释无以归平等摩诃衍矣。今重提前所历之法。广略互出。疏通决择。以入衍门。盖佛说大品般若。历八十一科入摩诃衍。则法法始从色心终一切种智。今约单复释无显等以归衍门。义实同之。但前半卷约住降离相明般若。则以广略二门释之。今之单复。或前略者后广。或前广者后略。彼此互显。等义弥明。
△一复疏二法二。一疏历果释显二。一复疏二意。二结显二意。初中二。一疏实无所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佛明于然灯佛所实无有法得阿耨菩提。反复释明。今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菩提。四相。为有。法相。为法。非法相。为少法也。此疏通前实无所得之文甚明。
△二疏所得平等二。一直示性体。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云诸法如义。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今直点之曰是法平等。
△二称性修证。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染污即不得。修证即不无。无四相而修善法。乃名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性善起修善。修善即性善。性善即显阿耨菩提也。
△二结显二意中二。一约善法结明。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即非善法。结上实无所得。是名善法。结上所得平等。前之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乃约性说。今之善法。乃约修说。
△二引施福贴显。
须菩提。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七宝布施乃是相福。不及离相般若。此反显上实无所得。受持般若波罗蜜法。乃平等性功。故其德不赀。此贴显上所得平等。须知初历果中但约性说。故结中亦约性。而显中乃约喻。今复疏中约修说。故结中亦约修。而显中乃约施。修不离性。性不妨修。修性各出。互显弥明。
△二复疏历因释显二。一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众生着四相而轮回。虽因依正二境。然不怨于飘瓦虚舟。多分于有情爱憎境上起。即如来以慈悲度生。若一作念。即四相丛立。同于下凡矣。况六道乎。前历因中约菩萨度生。今约如来度生者。在因名菩萨。因极即如来。举果则益显离相之因。功不唐捐。
△二释二。一释度生。
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故云实无有度者。然菩萨如来炽然度生。不过如梦勤如。空名惑绝。幻因既满。镜像果圆而已。岂真有所度之众生哉。若有下即反显之词。如来既无四相。则亦无所度众生矣。
△二释我当。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