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49章
在辽阔的辽东大地上,李成梁训练的辽东铁骑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狂风,让蒙古和女真部落都对其敬畏三分。这背后的原因,说来话长,却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首先,李成梁是个舍得花钱的主儿。他深知,士兵们浴血奋战,为的不就是那份军饷和荣耀吗?于是,他特别会挑选军中的精兵强将,投其所好,给予丰厚的抚恤。无论是士兵们的衣食住行,还是那些琐碎的日常所需,如衣服、被子、粮食、油盐,他都安排得周到极了。甚至,连那些还没成亲的士兵,他也亲自帮忙张罗婚事,彩礼、房子都一一准备好,让士兵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个月,他都会发给士兵们双倍的军饷,年底还有额外的赏金。这样的待遇,怎能不让士兵们心生感激,拼死效力呢?
在他的军队中,父子同在一个军营的多了去了。这样的团队,战斗力能不强吗?那时候,士兵们都觉得李成梁对他们的恩情比亲爹亲妈还深,怎能不拼死效力呢?就连后来的努尔哈赤,早先也是李成梁的手下,深知这支军队的威猛。所以,李成梁去世后三年,他才敢发动“七大恨”起兵。
其次,李成梁的将领们都是身先士卒的好榜样。每次打仗,他们都冲在最前头,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主帅都这么豁出去了,士兵们哪敢不跟着拼命?他们知道,只有奋勇杀敌,才能保住这份难得的荣华富贵。
再者,辽东铁骑的战术那是相当的精妙。遇到敌人,只要不是兵力悬殊太大,他们就一定会分兵作战。要么正面阻击,要么绕到后面偷袭,要么悄悄摸进敌人的营地。他们还擅长长途奔袭、奇袭、夜袭,各种战术用得炉火纯青。士兵勇猛、战术高明、将领勇敢,这三者一结合,那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无敌之师。
然而,辽东铁骑也有短板,那就是攻城战不是他们的强项,火器装备也不如南方的军队先进。你看万历年间辽东铁骑在朝鲜的战役,士兵们大多用弓箭、鹊刀,火器主要就是三眼铳、鸟铳。而那些操作火炮、佛朗机的高手,都是南军,比如戚家军、白杆兵等。一到攻城的时候,辽东铁骑就显得没那么勇猛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野战中的雄风。在朝鲜战场上,辽东铁骑的威猛让日本名将加藤清正都感叹不已。
……
此刻,在罗山县东北的旷野上,明军的先锋李顺祖正在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他的部队里新兵居多,只有将领是久经沙场的。新兵们第一次上战场,心里肯定慌得一批。但李顺祖的话却激起了他们的斗志。
“咱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场仗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荣誉,为了大明!”他高声呐喊,声音在旷野上回荡。
“记住,这场仗只许胜,不许败!”他的话语中带着坚定和决绝。
“令旗一挥,谁敢不冲锋的,斩首示众,家眷充军!”他的话语虽然严厉,但却让士兵们感受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李顺祖的话非但没有吓倒士兵,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其实士兵们早就憋着一股劲,就等着这一刻呢。他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兵器,高声呐喊:“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两千名士兵齐声响应,声音震天动地。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李顺祖一挥令旗,右翼的鸟铳骑兵率先冲了出去。马蹄声轰鸣,尘土飞扬,他们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狂风,迅速逼近了大西军的阵地。
孙可望率领的大西军见状,也是严阵以待。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和士气都不如明军。此刻,他们只能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鸟铳骑兵迅速逼近到大西军一里之外的地方停了下来,双方对峙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就在这时,李顺祖亲自率领左翼骑兵绕到了孙可望的右翼,直冲其后方。他们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了大西军的阵地之中。
“不好!”孙可望大惊失色。他原本打算用步兵牵制明军的骑兵,等他们疲惫不堪了再以骑兵决战。没想到明军竟然如此大胆,深入腹地主动求战。
他立刻意识到,这场决战已经不可避免了。他只能咬紧牙关,命令手下的士兵们拼死抵抗。
两军的骑兵很快就交锋了。明军排成横阵向前推进,到了五十步远的地方,弓弦齐响,箭如雨下。大西军的骑兵将领白文选人称“跛将军”,他魁梧善战,一见明骑来犯,立刻命令前军迎敌。
当双方距离缩短到四十步时,大西军也开始发射箭雨。但明军的士兵都穿着棉甲和铁护具,箭矢很难穿透他们的防御。战马也披上了铠甲,犹如铁壁铜墙一般。
到了三十步以内,明军部分士兵收起弓箭,拔出刀来;部分则点燃了三眼铳的引线。随着一声巨响,弹雨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大西军的骑兵纷纷落马。
剩下的士兵不甘示弱,也拔刀相向。他们虽然装备不如明军,但士气却十分高昂。他们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决战,只有拼死一战才能保住性命。
转眼间,两军就陷入了激烈的肉搏战。刀光剑影之中,双方士兵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惨烈的画面。
没过多久,大西军的骑兵就开始显现出败势了。他们的装备明显不如明军,特别是缺少臂甲这一点在近战中尤为致命。明军可以用左臂甲抵挡对方的攻击,同时用右手的鹊刀直刺对方的空隙。而大西军的士兵则大多没有臂甲,或者即使有也很短小,无法有效地抵挡明军的攻击。
再加上大西军的士气低落,听到张献忠拔营的消息都以为被抛弃了。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最关键的是,明军的骑兵装备了三眼铳这种长兵器。这种武器在近战中威力巨大,成为了破敌的利器。明军士兵们纷纷点燃三眼铳的引线,向着大西军的阵地倾泻而去。弹雨如暴雨般落下,大西军的士兵们纷纷倒下,阵地也被炸得一片狼藉。
在这场惨烈的决战中,明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高昂的士气,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大西军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败退而去。这场决战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被后人传颂至今。
三眼铳,这种独特的小型手持火器,以其三根枪管的构造成为了战场上的恐怖存在。它的长度不过一尺三,大约就是咱们平时说的三十多到四十多厘米,短小精悍。尾部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柄座,可以安上长短不一的木柄,以适应不同士兵的战斗习惯和喜好。然而,木柄太长则不便携带与装填火药,因此,士兵们通常都会将其控制在六尺以内,大约是两米的样子,这样既保证了使用的灵活性,又不影响火力的发挥。
在战场上,当两军陷入肉搏的混战之中,明军的骑兵若是手持这三眼铳,他们的战斗方式便显得尤为凶残而高效。他们或是抡起三眼铳,将其当作砸人的钝器,狠狠地砸向敌人的盔甲,那厚重的铁甲在他们的猛击之下仿佛变得脆弱不堪,只听“噗”的一声响,一个明军士兵挥起三眼铳,照着大西军的士兵头盔就砸了过去,头盔瞬间裂开,血花四溅,那士兵的脑袋晃了晃,整个人抽搐着从马上摔了下来。或是装上长柄,三眼铳便化身为一把锋利的镰刀,横扫敌人的身躯,所过之处,血肉横飞,惨叫连连。另一个明军士兵也轮起铳横扫过去,打中了敌人的右臂,敌人来不及躲闪,只能用胳膊一挡,结果胳膊骨头当场就断了,疼得他惨叫连连。然而,这惨叫还未结束,他就被铳给推下了马,后面的马蹄子踩上去,人就没了。战场上,生死就在一瞬间,大西军在这恐怖的火力下纷纷倒下,而明军却几乎未受损伤。
白文选,这位大西军的将领,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烈的场景,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心中充满了震惊与不解。他喃喃自语道:“咱们的骑兵怎么这么弱?比我想的差远了!”他望着战场上那片倒下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他赶紧招呼中军的将士们,一起冲上去,试图扭转战局。“杀啊!”白文选带着剩下的两千多骑兵,豁出去了往前冲,他们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斗志,仿佛要将这战场上的恐惧与绝望都燃烧殆尽。
然而,他们还未冲到战场,就看到右翼那边尘土飞扬,明军的旗帜在尘土中显得格外显眼。白文选的心中咯噔一下,他知道,硬拼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牺牲。于是,他带着队伍撤了回来,守在那儿等待机会,生怕不了解情况就贸然出击,到时候全军都得玩完。
再说说明军那边,右翼那两千骑兵是李性忠派来的。李性忠,这位明军的将领,以其狡猾与勇猛著称。他派来的这两千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精锐之士,足以打一场漂亮的仗。李性忠还在孙可望的步兵阵前布置了三千骑兵,两边各一千,他们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就像两把锋利的刀悬挂在敌人的头顶,就等着步兵一往后退就冲上去,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孙可望此刻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进退两难。攻吧,阵型容易乱,容易被敌人抓住破绽;退吧,士气就散了,不用打自己就垮了;僵持着吧,白文选那边又危险,一旦骑兵全没了,步兵也保不住。他急得不行,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仿佛随时都会炸裂开来。他赶紧让白文选去向李定国求救,希望这位大西军的主帅能够想出办法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白文选立刻派了几个亲兵,快马加鞭地去求援。然而,这些亲兵还没跑多远呢,就被埋伏的敌人给射杀了。李性忠这家伙太狡猾了,他学着辽东铁骑的战术,正面用八千骑兵挡住敌人,剩下的七千骑兵分成两部分,两千人在后面堵孙可望的退路,他自己亲自带着五千人直奔罗山县去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将大西军彻底击溃,让他们在这片战场上再无立足之地。
此时,李定国手底下有两万精兵正在休整。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此刻正疲惫不堪地躺在营地上休息。突然,探马来报:“孙将军被围了!进退不得!”李定国一听就急了,他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将这天地都燃烧殆尽。又听探马说:“前面四里有骑兵!但没见旗帜!尘土飞扬!数都数不清!”李定国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与焦虑。他知道,这一定是明军的诡计,他们想要引诱他出兵,然后一举将他击溃。
然而,李定国并没有被恐惧所吞噬。他迅速布置了防线,让大西的精锐部队列好阵势,步兵一万二在前面,骑兵八千在后面。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那片尘土飞扬的战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与决心。然后,他找来了坐营总兵靳统武商量对策。靳统武建议他派三千骑兵穿过小河绕过丘陵去偷袭敌人的后路和正面的部队一起夹击敌人。李定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保住大西军的基业。
明军那边也得到了消息说李性忠前面发现了好几万敌人领头的好像是李定国。李性忠虽然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但心里还是犯嘀咕。他就让全军先撤下去然后派了五百骑兵沿着淮河北上悄悄靠近罗山举着旗帜但就是不打。这样一来明军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主力退守精锐则悄悄摸了过去。他们像一群幽灵一般穿梭在战场之上寻找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等李性忠回到竹竿河畔的时候李顺祖已经把孙可望的半数骑兵给打垮了。剩下的骑兵吓得都躲进了步兵阵里不敢再出来。李性忠一看敌人势弱了就决定发起总攻。他围着敌人三面留了一面让敌人逃然后在东面发起了冲锋。他的骑兵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一般冲向了大西军的阵地。
而李定国这边还在犹豫不决呢。他听说明军撤退了但不知道是真撤还是诱敌之计。他就派骑兵去探虚实结果什么也没探到。靳统武已经按计划到了预定地点但因为探马失职没能及时发现明军的动向。现在明军已经没影了仿佛消失在了这片战场之上。李定国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与焦虑,他知道,这一战,将决定大西军的命运。
靳统武心里犯嘀咕,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不安与疑惑。为了解开这心中的谜团,他亲自爬上高处,拿起千里镜,仔细地四处张望。然而,令他惊讶的是,他愣是没瞅见敌人的影子,连一丝烟尘都没有发现。
“赶紧告诉李将军,明军已经撤了!”他连忙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话还没说完呢,探马就已经快马加鞭,如离弦之箭般跑去告诉李定国了。李定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稍微琢磨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随即坚定起来。他立刻下令:“步兵慢慢往前推,靠近孙可望那边;骑兵保护好咱们的后方,各就各位,谁敢撤退就军法处置!”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这样,两万多人的大军,在李定国的指挥下,开始缓缓向前移动。他们踏着坚定的步伐,士气高昂,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几里地开外,李性忠正在布置战术。他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静与决绝。他对手下说:“要是遇到李定国,咱们就撤,别问为什么!”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