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336章 广南卧龙陶维慈
陶维慈是清化人,本来在郑主治下,但因其父是倡优不得参加科举,所以逃往南方寻求建功立业之事。
不过阮主此时并未开科取士,陶维慈也没什么门路,所以投身在堪理官陈德和的邻居家替其放牛。
为了引起陈德和的注意,陶维慈写下《卧龙岗》一诗,以诸葛亮自比。这一招果然引起了陈德和的注意,与之交谈后惊为天人,遂将其领回家中供养,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阮福源公开和郑主决裂之后,陈德和将陶维慈引荐给前者。这一下陶维慈算是飞黄腾达了,佛主大感相见恨晚、如鱼得水,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而此时的陶维慈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人。
而陶维慈也不负所望,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都殚精竭虑地替佛主谋划,广南的真正独立事实上就是在他的谋划下实现的。
在收到林海的拜帖后,陶维慈并未立即回复,而是第一时间去请示阮福源。陶维慈虽被佛主封为禄溪侯,但职务却仅仅是内赞,相当于是幕僚,属于典型的爵高职低,所以他也一直很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阮福源觉得就让陶维慈去摸摸金河国的底线也好,考虑片刻后答应了让他与林海见面。毕竟陶维慈是幕僚身份,林海又是以私人拜谒的名义投刺,这种模式或许更能聊得开一点。
于是陶维慈在家中设宴款待林海,酒过三巡之后,林海佯作微醺,斜着眼睛哂笑道:“林某常听人言,先生昔日牧牛于峰山,每以诸葛孔明自比,不知果有此事乎?”
陶维慈和阮福源一样不会说汉语,他出身低贱,连后黎朝的宫廷语言汉越音都不会说,更无法与林海口头交流了。
看到林海说话的表情,陶维慈就猜到正戏即将开始,听完翻译后他一边摇着羽扇,一边悠然自得地笑道:“此老夫平生小可之比也。”
林海心道这厮果然看过三国演义,当即反唇相讥道:“诸葛亮文韬武略世所罕见,却妄图以蜀中一隅抗衡中原,可谓不知天命矣。而先生力劝佛主以顺、广之地北抗郑氏,更是螳臂当车愚不可及,比之孔明之不识时务,怠又不如也!”
“郑氏小儿,托名太尉,实为国贼,何足道哉?”陶维慈闻言大笑不已,“去年一战,北军十倍于我,老夫不过略施小计,便使其片甲不留。孔明用兵,只怕未必过此罢!”
“先生只能防守,而诸葛武侯扶持弱蜀,却能千里馈粮、六出祁山,打得魏军畏蜀如虎,只能坚壁清野以应之。及至蜀军粮尽,不得已退回汉中,武侯每次都能做到全身而返,如此将略,先生岂能望其项背?”
林海说着又道:“何况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先生一战退敌便得意忘形,全然忘却贵国南北实力之悬殊,真乃可笑之极矣。蜀中虽小,却也是天府之国,以诸葛武侯之能尚不能定鼎中原,而顺、广地瘠民贫,何足与北河为敌?望先生有以教我。”
陶维慈继续摇着扇子道:“顺、广北有横山灵江之险,南有海云碑山之固,山产金铁,海出鱼盐,实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驯民厉兵与郑氏抗衡,足建万世之业,此非愚夫蠢汉所能知也。”
这话实际上是阮福源他爹阮潢的临终遗言,不过所谓“山产金铁”完全就是在扯淡,广南的金属资源几乎完全依赖于海外贸易。
“顺广之地果然产金铁么?恐怕不实罢!且不说金铁了,贵国连硝黄都没有,全部要从海外进口,只要断了海外贸易,贵国的铳炮全部会变成废铜烂铁,如何还能与郑主抗衡?”
林海说着站起身来,厉声对陶维慈道:“佛主所恃者,唯有水师而已。设若郑氏借来一支更强大的水师,长期封锁顺、广诸港,敢问先生何以应对?”
这话已经是赤裸裸地威胁,就差点明这更强大的水师来自金河国了。毕竟对金河女王来说,如果不能与广南达成瓜分湄公河三角洲的协议,那与其助阮不如助郑,后者不仅资源更丰富,而且距离更近。
陶维慈是聪明人,点到即止就行,果然他听完翻译之后就变了颜色。其实郑阮双方的综合实力对比他比谁都清楚,他原本并没有为阮主效力的意思,后来是因为在北河不得志才来到南方。
当他被引荐给佛主时,恰巧郑主完成了对高平莫氏的征服,派人南下要求阮福源恢复向中央上交税收。
阮福源对此有些犹豫,是陶维慈力劝他予以拒绝,并提出在北界修筑长城,以坚城利炮拒敌。同时在海上保持水军优势,继续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如此则足以自立。
无论是阮福源还是陶维慈,他们都没有想过反推北河,最大的目标就是自保而已。要是水军的优势不复存在,那这个目标也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毕竟郑主治下的人口和军队数量都是阮主三倍以上,而且其粮食还有富余,每年都可以出口大量大米。
除此之外,北河国的矿产资源是东南亚诸国第一,人才也远胜广南。毕竟顺广地区在一百多年前还是占城领土,如何能与被天朝统治了上千年的交趾相比?
不光是陶维慈这个首席军师,阮福源手下的头号大将阮有镒也是从北方来的,甚至就连阮福源他爹阮潢当年也是从北方来的。
陶维慈知道此时不是逞口舌之快的时候,他毕竟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迅速冷静了下来。
“国相大人,请坐,请坐。”陶维慈也站起身来请林海坐下,接着反问道:“顺、广之地港口颇多,谁来封锁都需倾全国之力,且需经年累月方可收到成效,一旦外海风高更有全军覆没之虞。敢问国相大人,郑氏有何筹码能请来如此强援?”
这话意思也很明白,广南水师并不算弱,金河要想在内海将其歼灭难如登天,所能做到的顶多就是封锁港口。
陶维慈不相信金河女王会如此意气用事,仅仅因为没能达成协议,就会付出巨大代价,同时也冒着不小风险来干这事。
林海闻言之后微微一笑:“其实郑氏倒也不一定非要请来援军,只需引入一些外国工匠即可。北河不缺木材,不缺金铁,更不缺人,一旦其引入先进的造炮技术,之后再全力发展水师,不知贵国又该如何应对?”
言下之意,金河国当然不会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买卖,但若是郑主有了封锁广南港口的能力,你猜他会不会干?
陶维慈听完后呆若木鸡,就连折扇都忘了继续摇了……
(本章完)
朱楼醉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