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废物皇子,开局迎娶俏公主

第184章 江畔的曲乐(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84章 江畔的曲乐

“因为演奏那首曲子的乐器我们并没有随身携带。”

“好吧,那咱就去你家里,离这里远吗?是不是需要坐船?”

“在米罗江的另一边,确实需要坐船过去,你们有多少人?”

司马阳道:“我们这边人不少,你们的小客船估计坐不下这么多人,这望仙楼就有租船的,李恒之,你们租一条船过去。”

“好的,卓公子。”李恒之回道。

很快,司马阳、赵仕通立在了常家的船头上,常青老汉划着船,往米罗江深处滑去。

赵仕通看着脚下的江水久久不语。

行进了差不多十几里地后,船只停靠在岸边,穿过一片林子就是常青老汉的家。

那里离着米罗江不远,房子是由主房,两座侧房,还有一个小小的篱笆院组成。

房子非常简陋,充满了乡土气息。

常青老汉走进了屋中,点燃了蜡烛,只见屋中摆着几样简单的家具,筝、箫、二胡等乐器倒有七八件。

常青老汉道:“此曲当以筝、箫合奏,事不迟疑,我们爷孙两个现在就为两位公子演奏一番。”

司马阳淡淡笑道:“这个时辰演奏不会扰了街坊四邻的清梦吧?”

“方圆十里内没有别的人家,就我们爷孙女俩居住,所以,根本没有扰民一说,请吧,米罗江畔。”

众人站在了米罗江畔,月明星稀,天气寒冷,但是却挡不住常青和常凤予的热情,他们很快将乐器摆好。

很快,动听的音符从常家爷女之间流淌出来。琴声淙淙,流水隆隆,水的流动和明月的皎洁交相辉映,用音乐,完美的展现了一幅月下美图。

司马阳、赵仕通都是懂音乐之人,两人听的是如痴如醉。

司马阳内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如此音乐高人却是两个乡野之人,实在是难以让人相信。

常家老爷子,肯定是远离尘嚣,来此隐居的高人。

一曲奏罢,常青收箫,常凤予收琴。

天地寂静,唯剩下米罗江水奔流不息的声音。

常青冲着司马阳微微弯身:“请两位公子品鉴。”

司马阳反应过来,他抬头望了望天上的星稀,口中长叹了声。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这句夸奖可以说非常高了,常青、常凤予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司马阳继续道:“这样的神曲不敢妄加评论,若流传下去,必可流传千古。至于怎么填词,我倒有几分浅见。”

“请讲。”常青一脸诚恳的说道。

“曲子是神曲,曲目也当有深度。天上的明月何时初照人间,人又是何时初次见到月亮的?可以以此为题引申下去,由景悟空,最后升华到被月光笼罩的宇宙。”

司马阳说,他完全可以将一首春江花月夜搬过来。转念想,此词太过逆天,用之有愧,让常老汉自己去悟吧。

短短几句话让常青茅塞顿开,他冲着司马阳微微弯身。

“一言顶万金,多谢了。单凭那几句浅见,卓公子就是有大才之人,若不嫌弃老夫一把年纪了,倒愿意和卓公子交个朋友。”

“常老音乐高人,我也愿意交常老这个朋友。”

“太好了,老夫让孙女凤予准备酒菜,我们趁着夜色饮酒取乐,谈论音律,岂不美哉?”

司马阳摇了摇头:“此时取乐不合时宜。”

“为什么?”常青老汉问道。

“因为这位赵公子的父亲前不久刚刚在米罗江沉船过世了。”司马阳说。

常青老汉的神色一震,打量着赵仕通道:“赵公子的父亲是?”

“中书侍郎赵随风。”

常青老汉的脸上划过浓浓的惊色,半晌后才开口道:“赵大人死的惨啊!”

月逐九天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被要求和双马尾少女同居
我被要求和双马尾少女同居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这世上出现了一批能力者,而恽晨就是其中之一。原本想一直隐藏自己身份的恽晨却碰巧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世界少女——林夕。而这个世界的真相也将逐渐浮现.......
吃萝莉的坏哥哥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
乔念在乔家生活了18年,亲生父母找上门来,一时之间,绕城豪门都知道乔家出了个假千金!真千金多才多艺,温柔善良。假千金不学无术,一事无成。所有人都想看她被赶出豪门后,回到山沟沟过得有多惨!乔念也以为自己
灵小哥
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
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
一睁眼,谢昭昭面前是一张男人放大的俊脸,大长腿,公狗腰,颜值身材都长在她的心坎上。谢昭昭还来不及开口要对方微信就听到男人咬牙切齿道:“谢昭昭,我一日没有签和离书你就还是我的妻,再敢跑,打断你的腿!”谢
锦周周
欧希乐斯的日记
欧希乐斯的日记
关于欧希乐斯的日记:『双男主+西幻+冒险+群像』小说都是蒙蔽人的——精灵和道德两字毫无关系,欧希乐斯痛苦的捂着额头,不愿直视船上争吵的利拉兹与赛沃德。幼儿园现场。船上除了他以外,真的就没有一个能赚钱的
YE宓
美人蛇怨
美人蛇怨
“我背负着诅咒,和一个似人非人,似蛇非蛇的女人开始了一段行走与阴与阳,生与死的生活。”“至于我,现在还算不算活人?”“你看呢?”
三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