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五百四十六章 是警告不是游说
喝着酒水的两人并不觉得今天的夜里有多么寒冷,咸阳桥边的灯笼随风摇晃着。
一艘船只来到了河岸边,店家上了船就离开了,让两位客人自便。
直到夜色中,许敬宗见到了有一个提着灯笼而来,他笑道:“来了?”
郭骆驼提着灯笼走上前道:“两位久等了。”
郭骆驼的两鬓也已白,他坐下来接过酒水,一饮而尽。
上官仪道:“果然还是与你饮酒最痛快。”
正是因朝中诸多烦心事,两人这才会出来找郭骆驼饮酒,只有与郭骆驼坐在一起,两人才能放下朝中的繁杂事。
大抵是因为郭骆驼是个很简单的人,每一次与郭骆驼喝酒,许敬宗都会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比以往通畅了。
乾庆十三年,四月,扬州城。
几个官吏聚在一起,正在低声商谈着。
忽然一个人匆匆来报,道:“出事了,御史来扬州了。”
在场的几人相顾良久,有一人问道:“莫非扬州的官吏有人贪墨了?”
又有人道:“想必是被御史查到了什么蛛丝马迹。”
“你们都错了,若御史不来他们或许只是查到了蛛丝马迹,听到了什么风声,御史一旦来了,那就是证据确凿。”
讲话的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老者,看着模样应该是个微末的文官,他又道:“皇帝的爪牙来了,这扬州城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里的年轻人都是近几年科举入仕官吏,其中还有不少崇文馆支教的学子,这两年才来扬州任职。
有个年轻官吏询问道:“这个老人家什么人?”
又有人低声道:“当年李义府来扬州,杀了扬州城人头滚滚,这位老人家姓谢,当初是扬州城的县令,经历过扬州之乱。”
“难怪…”有人心中笃定。
还有人道:“当年扬州之乱也是为了治理扬州,杀的人也都是该杀的,这位老人家就不该有怨言。”
当年的谢县令还敢与李义府他们斡旋,而现在他虽说没有参与世家门阀的事,可他也从当初的县令,被贬为了一个微末文吏。
李义府念他还算是配合御史查问,留了他的官身,当年的谢县令如今要在这里写一辈子的文书。
皇帝的御史就是这样,轻易不会出动,也不会惊动地方。
哪怕是有官吏贪墨,御史也不会打草惊蛇。
直到御史出现在某个地方亲自来拿人,也就意味着有了确凿的证据,甚至还带着兵部的调令,能够调动各地的折冲府官兵,想跑都跑不掉了。
通常情况下,御史都是直接从长安来的,并且要捉拿的官吏也都是皇帝批复过的,这就意味着哪怕你再喊冤,跪在太极殿都没用了。
那是一个不容情面的皇帝,若不是坐实了罪名,皇帝也不会批复的。
犯人一旦被押送到了长安城会有刑部人来核查罪名,其实核查罪名到了最后也可能只是问一些名字,或者是出身,至于罪名…御史在之前朝中就核查好了。
首先是有人去检举,朝中得到检举之后就会派不良人在暗中查探,找到证据之后就会送去长安,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惊动地方,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长安城已开始复议,复议又复议。
经过数次复议之后,由皇帝批复,刑部制定刑罚,才由御史带着皇帝的旨意,还有刑部,兵部,吏部的调令来到地方。
直到三方调令全部拿出来,哪怕你在地方手握大权,御史甚至可以调动各地的兵马前来讨贼,这就是如今的监察制的厉害之处。
乾庆十三年五月,一批官吏就这么被处置了。
五月的长安城刚经历了芒种时节,李承乾提着鱼竿在渭水河边,一边走着一边道:“上一次昆明池放水之后,昆明池就没什么鱼了,本来朕就想着去昆明池钓鱼,只是听说鱼苗还没长成,上官仪与太子劝谏朕,说朕不该连鱼苗都不放过。”
李承乾感慨道:“朕不是一个听不进劝谏的皇帝,所以呀,朕就放过了昆明池的鱼苗,来了这渭水的淤地坝钓鱼。”
跟在皇帝身边的是如今的两位兵部侍郎,一位是裴炎,另一位是刘仁轨。
而兵部于志宁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朝中应付着今年的兵马调度。
在后方还跟着一众文吏,记录着皇帝今日的言行,为首的是礼部侍郎卢照邻。
李承乾的脚步停下,后方众人的脚步也跟着停下。
李承乾一旦开始走,后方的众人也跟着走。
张九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