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开启了大佬模式

第151章 山寨鼻祖(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51章 山寨鼻祖

草原上的清晨,没有鸟儿清脆的鸣叫。

更没有城市中车辆过往的轰鸣声。

有的是牧草静静沾染了一夜的露珠,在空气中缓慢的展开的矜持,更多的是悄无声息的变化。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的那一刻,我舒展了一下疲倦的身体,去房车后面的房间叫醒还在酣睡的女儿陈牧童。

“童童,起床了。”

“爸爸,好累,让我再睡一会儿吧?”

“太阳要出来了,你不想看日出了吗?”

城市里的孩子童年不单调,但缺少了对自然的贴近。

而草原看日出,可是陈牧童心心念念了很久的事,听到要错过日出,陈牧童的睡衣渐渐的褪去,匆忙从小被子里钻出来,趴在窗口上,打开了遮阳窗,看到天空已经亮了起来,顿时心急如焚:“爸爸,我要去车顶。”

“先刷牙,不耽误你看日出。”

小孩子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沉稳,牙刷在小嘴中胡乱的冲刷着,就像是打仗似的,含着漱口水匆忙丢下牙刷和杯子,就朝着房车外跑去。

“小姐,要去跑步吗?”

“爸爸一起跑吗?”

习惯了锻炼的身体,总会抑制不住的惯性驱动着前行,我随后跟在陈牧童身后,开始了一天的锻炼。

哪怕我昨夜一晚没睡,将手上能够查到的资料都仔细研读之后,还思考了好几个小时,才将如今的局面算是弄明白了。

山寨手机的热销,不过是暂时的热度而已。

打工的年轻人兜里没钱,却需要通信设备。

但是简单的通信设备太过单调,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才有了笨重的山寨手机的生存空间。

技术,设备,甚至连核心技术都是落后的,唯一可以称道的是突发奇想的创意。

在华夏这个竞争近乎惨烈的市场,这点创意根本就不会得到任何回报,反而会有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同类产品的出现,充斥着市场,从而瞬间将市场撑到饱和状态。

对于普通厂商来说,山寨手机或许有门槛。

但是门槛真不高。

菠萝手机已经给所有的电子厂商做好样板,就等着去抄了。

如今困扰我的不再是杜珉的问题了,而是如何说服杜珉,放弃成为手机厂商的念头。

在我看来,短期内华夏的大市场背景并不适合手机厂商的生存,想要做中高端手机,就不得不引用专利,也就是整合出一台性能过得去的手机,然后挣的钱都给了把控着专利的跨国公司。

如果做低端机,做不了多久,就会被市场淘汰。

与其如此,干脆挣加工的钱,不做整机来的更好。

当然,这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做品牌手机厂商的投入很大,动辄几十亿的投入,我不认为杜珉已经有掌控这么大资金运作的能力。

同时我更不放心让他掌控这么庞大的资金。

毕竟,对我来说,挣钱的行业多如牛毛,没必要陷入时刻都有可能倒闭的行业。

太不安全了。

我之所以支持杜珉,并给了他几乎没有条件的自由度,主要是因为后世的杜珉太耀眼了,让我看到投入之后的巨大产出的希望。

他或许能力很强,但不是现在。

这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成长,伴随的将是跌倒和挫折。

陪着女儿跑步,身边还跟着两个保镖,看着就非常古怪。

早起的不仅仅有我,还有其他人。

昨天夜里,我的保镖和任总的保镖都有如临大敌的紧张,好在我人多,分了三班岗,倒是任总的保镖累得够呛。

任总出现在营地外的时候,看到我和陈牧童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奔跑。

他岁月痕迹很重的脸上,浮现出些许的笑容:“年轻,真好!”

“任总,要不要去调查一下?”

“你们呐,总是风声鹤唳,别看他年轻,身份并不比我差多少,别惹事。他们好像在做早饭,去瞅瞅做什么好吃的,咱们去混一顿好的。”

归来还是十八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