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04章 谋划草原
在袁绍、曹操、公孙瓒三方联盟剑拔弩张,董卓又暗中挑动鲜卑、乌桓和羌族欲对并州形成合围之势时,贾十三却在并州城内有条不紊地施展着自己的雄图大略。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贾十三在得知各方势力对并州的觊觎后,当机立断,下令封闭并州。他派出精锐士兵严守并州的各个关隘要道,在交通枢纽处设置重重关卡,对过往行人进行严格盘查。无论是商旅还是流民,没有特殊通行证,一律不得进出并州。一时间,并州仿佛一座坚固的堡垒,与外界的联系被骤然切断,变得神秘莫测。
与此同时,贾十三将目光投向了并州境内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在并州扎根已久,势力盘根错节,掌控着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财富。平日里,他们为富不仁,兼并土地,压榨百姓,还时常与外部势力勾结,妄图谋取私利。贾十三深知,若不彻底铲除这些世家,并州便难以真正安稳,自己的发展也将处处受限。
于是,一场针对世家大族的行动悄然展开。贾十三先是暗中派遣亲信,深入调查各个世家的罪行,收集他们违法乱纪、勾结外敌的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调查,贾十三掌握了足够的把柄,他决定动手了。
一天清晨,并州城的气氛格外凝重。贾十三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军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兵分多路,冲向各个世家的府邸。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迅速控制了府邸的各个出入口,将世家之人团团围住。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世家大族们惊慌失措。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般阵仗。一些世家试图反抗,但在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前,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贾十三亲自坐镇指挥,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世家,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一时间,并州城内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街道。
在这场行动中,贾十三毫不手软。他以雷霆手段,一举灭杀了上百个世家。这些世家的财产被全部没收,包括金银财宝、土地田产、粮食牲畜等。大量的钱财被运入并州府库,堆积如山的粮草则被妥善储存起来,成为了贾十三扩充实力的坚实后盾。
有了充足的物资储备,贾十三开始着手招募大军。他在并州各地张贴告示,宣布招募士兵的消息。告示上写明,凡是有志报国、身体健康的男子,皆可前来报名参军。参军者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军饷,还能在战后分得土地和财物。
这一消息如同野火般迅速传遍了并州的每一个角落。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们纷纷奔走相告,踊跃报名参军。报名处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贾十三亲自挑选士兵,他对士兵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养要求极高。每一个前来报名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体能测试、武艺考核和忠诚度检验。只有通过层层筛选的人,才能成为贾十三军队中的一员。
在招募过程中,贾十三还注重选拔人才。他广纳贤才,无论是擅长谋略的谋士,还是精通武艺的将领,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在他的军队中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因为这次招募,脱颖而出,成为了贾十三麾下的得力干将。
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贾十三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官,对新兵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场上,士兵们顶烈日、冒严寒,刻苦训练。他们学习阵法、操练武艺、练习骑射,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完美。贾十三时常亲临训练场,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对表现优秀的士兵给予奖励和表彰。
随着招募工作的顺利进行,贾十三的军队规模不断壮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成功招募了二十万大军。这二十万大军,在贾十三的精心训练和严格管理下,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精锐之师。他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士气高昂,随时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
在这段时间里,贾十三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重新分配土地,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促进了并州经济的繁荣。在贾十三的治理下,并州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们安居乐业,对贾十三充满了感激和拥护。
然而,贾十三深知,自己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袁绍、曹操、公孙瓒的联盟,以及鲜卑、乌桓和羌族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他毫不畏惧,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着并州百姓和二十万大军,准备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坚信,在这乱世之中,他定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就一番霸业。
在并州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如恶狼环伺之时,化身贾十三的贾长生深知,一味地被动防御绝非长久之计。他一面在并州厉兵秣马,整军经武,一面将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大隋帝国,一条先下手为强,夹击鲜卑、占据鲜卑草原并奴役五百万鲜卑族的惊天谋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贾长生迅速修书一封,派遣心腹快马加鞭送往大隋帝国。信中详细阐述了当前的局势以及自己的计划:“如今袁绍、曹操、公孙瓒三方联盟,董卓又挑动鲜卑、乌桓、羌族对我并州虎视眈眈。但危机之中亦有机遇,鲜卑虽强,然其内部松散,且与周边势力矛盾重重。若大隋能与我里应外合,先集中力量击破鲜卑,占据其广袤草原,不仅能解除眼前之威胁,更能获得无尽的资源与人力,为日后称霸天下奠定根基。”
大隋帝国朝堂之上,群臣传阅着贾长生的书信,一时间议论纷纷。丞相宇文泰率先站出,拱手说道:“陛下,贾十三所言不无道理。鲜卑族在草原上肆意扩张,对我大隋边境也时有侵扰。若能借此机会将其制服,实乃大隋之幸。”
然而,也有大臣提出担忧:“丞相所言虽好,但鲜卑族勇猛善战,且草原地形复杂,贸然出兵,恐有风险。万一袁绍、曹操等人趁我大军出征,联合其他势力进犯我大隋,又当如何应对?”
众人争论不休,大隋皇帝陷入了沉思。良久,他缓缓开口:“此事关乎重大,不可仓促决定。先派情报人员深入草原,探清鲜卑族的兵力部署、部落分布以及与其他异族的关系,再做定夺。”
于是,大隋情报机构迅速运转起来。一批批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乔装打扮,混入草原。他们有的扮作商旅,在各个部落间往来贸易,借机打探消息;有的则伪装成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暗中观察鲜卑族的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贾长生在并州也没有闲着。他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的侦察兵,让他们伪装成鲜卑牧民,潜入鲜卑族领地。这些侦察兵深入草原腹地,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大量关于鲜卑族的情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双方的情报逐渐汇总。贾长生与大隋皇帝通过飞鸽传书,频繁沟通,对鲜卑族的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原来,鲜卑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个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牧场和资源,时常发生争斗。此次董卓挑唆他们进攻并州,虽然表面上达成了一致,但各部落之间依然心怀鬼胎,互相猜忌。
贾长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大喜。他对大隋皇帝写道:“陛下,鲜卑族内部矛盾重重,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先派使者前往鲜卑族,假意求和,麻痹他们。同时,暗中集结兵力,准备突袭。待他们放松警惕之时,大隋军队从北方草原进攻,我并州军队从南方夹击,定能一举将其击败。”
大隋皇帝采纳了贾长生的建议,下令调集大军,秘密向北方边境集结。同时,派遣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美酒佳肴,前往鲜卑族王庭。
使者见到鲜卑族首领柯比能后,献上礼物,恭敬地说道:“大王,我乃大隋使者。如今大隋皇帝听闻大王即将出兵并州,特命我前来求和。大隋愿意与鲜卑族结为盟友,每年向鲜卑族进贡大量财物,只求大王不要进攻大隋边境。”
柯比能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财宝,心中暗自得意。他心想:“这大隋果然惧怕我鲜卑族的威名。如今又有董卓的承诺,拿下并州后,我鲜卑族必将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大隋的求和,放松了对北方边境的警惕。
在贾长生这边,他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战事。他将二十万大军分成两路,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驻扎在并州与鲜卑族接壤的边境,等待时机;另一路由得力将领率领,暗中向鲜卑族的侧翼迂回,准备实施突袭。
一切准备就绪后,贾长生与大隋皇帝约定了进攻的时间。深夜,万籁俱寂,草原上一片宁静。突然,大隋军队如潮水般从北方涌入鲜卑族领地。他们点燃火把,喊杀声震天,迅速突破了鲜卑族的第一道防线。
柯比能得知大隋军队来袭,惊慌失措。他连忙召集各部落首领,准备迎战。然而,还没等他组织好兵力,贾长生率领的并州军队也从南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鲜卑族腹背受敌,顿时陷入了混乱。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贾长生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持长枪,冲锋在前。他的士兵们受到鼓舞,士气大振,如猛虎般冲向敌人。大隋军队也不甘示弱,他们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严明的纪律,与鲜卑族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鲜卑族虽然勇猛,但在贾长生和大隋军队的夹击下,渐渐抵挡不住。各个部落之间开始出现混乱,有的部落为了自保,纷纷逃离战场。柯比能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军,向草原深处逃窜。
贾长生和大隋军队乘胜追击,一路攻占了鲜卑族的多个部落和据点。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他们终于成功占据了鲜卑草原的大部分地区。
接下来,贾长生开始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奴役五百万鲜卑族。他深知,要想彻底控制鲜卑族,不能仅仅依靠武力,还需要从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渗透。
贾长生下令在鲜卑草原上建立多个军事据点,派驻重兵把守,防止鲜卑族反抗。同时,他派遣大量的官员和学者,深入鲜卑族部落,传播中原文化和技术。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学习汉语和汉字,逐渐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
在经济上,贾长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对鲜卑族进行控制。他将鲜卑族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分配给鲜卑族百姓耕种,但要求他们向并州和大隋缴纳高额的赋税。他还垄断了鲜卑族的贸易,控制了他们的经济命脉。
对于那些反抗的鲜卑族部落,贾长生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他派遣军队对这些部落进行围剿,将反抗者全部斩杀,其余的则沦为奴隶,被送往各地从事艰苦的劳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贾长生终于成功奴役了五百万鲜卑族。鲜卑族从此成为了他手中的一张王牌,为他日后的争霸之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贾长生知道,这只是他称霸天下的第一步。袁绍、曹操、公孙瓒等势力依然强大,乌桓和羌族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他将继续在这乱世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接下来,贾长生就准备开始行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