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

土木堡内外的喊杀声仍在继续。

胡嵩跃如今率领的都是步兵,大明官兵总归是对城外的防御工事布局熟悉,兵马杀出去后,知道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

鞑靼人如同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很多人自己跌进深深的壕沟之中,又不见其他鞑靼人伸出援手,结果顺着坑道跑,却与胡嵩跃率领的大明官兵迎面撞上,被乱枪戳死。

“不得贪功,大家齐头并进。谁若是冲靠前了,不许跟上去,想找死让他自己去死!”胡嵩跃一边举起长刀冲锋,一边大声招呼,防止出现追击士兵孤军深入落入鞑靼人包围的情况。

看着前方偌大的阵地,胡嵩跃热血沸腾,他相信大多数守军士兵的心情跟他一样,难得见到鞑靼人跟丧家犬一样冲进城中又败退,不多杀几个鞑靼人,以后怎么跟人吹牛逼?怎么表示自己曾跟随英明神武的沈大人在西北战场将鞑靼人杀得满地找牙?

以少打多还能打得敌军节节败退的战役,明军将士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如果说鞑靼人撤兵撤得一塌糊涂,那么明军追击的也显得异常混乱,城外仍旧不时有小规模爆炸声响起,亮光时刻闪现。

但明军数量并不足以支撑一场四面出击的战事,所以在兵马出城后,各路追兵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自己身边的同伴数量严重不足!

“叮叮叮叮……”

四面城墙上都响起鸣金声,这是撤兵的信号,尽管很多士兵头脑发热,但明军骨子里都带着防守和退缩的意识,但凡听到鸣金声,都会主动选择回撤。

但也有执迷不悟的,追击出四五里距离,在鞑靼人撤出战场后,他们也赶紧撤了回来,生怕一头栽进鞑靼人的包围圈中。

“胜利了!”

“我们打胜仗了!”

“鞑靼人被我们打败了!”

土木堡内外响彻欢呼雀跃声。

……

“大人,我们胜利了!”

胡嵩跃从城西方向撤兵回来,跟沈溪奏报前线的状况,此时沈溪刚刚抵达城北城头,整个人疲惫不堪,满脸憔悴,双眼通红。

这一仗下来,沈溪已经是精疲力竭,他微笑着摆了摆手,意思是该报的报,不该报的可以等来日再说。

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却也没有像样的战利品,顶多就是一些攻城器械和马刀、弓弩等武器。鞑靼人丢下一地的尸体,如今许多将士都在掏腰包、扒拉衣服以及割脑袋,具体战果要等天亮后才能统计出来。

这一仗虽然不能说把鞑靼人彻底打残,但至少算是上伤筋动骨,结合方方面面的情报,鞑靼人在这一战中,送掉五六千性命,相对于鞑靼人的兵力和人口数量,损失不可谓不大。

今晚这仗打下来,要么鞑靼人选择绕道攻打居庸关,对土木堡继续实施围而不打的策略,要么就在两三日内发动又一轮攻势,彻底攻陷土木堡。

“大人……”

朱烈和刘序结伴而来,在率部大获全胜后,他们都想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向沈溪禀报。

沈溪没有半点儿心思倾听战场上的事情,身心俱疲的他,此刻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蒙头大睡。

“有什么事,等明天睡醒后再说。如果鞑靼人发起进攻,你我见不到明天的太阳,那这些话都烂在肚子里!”

沈溪从城头上下来,往不远处的指挥所而去,等到了地方才发现,经历之前一场战事,藏兵洞已经彻底崩塌,只能另外找地方安歇。

沈溪又一看,城中那些残留的建筑,大多遭遇战火侵袭,今晚想要找个睡觉的地方可不容易。

天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
佚名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多女,轻松爆笑无厘头,沙雕,)李叶穿越到大唐贞观时期开了个养老院。有天李叶捡到个女婴,于是将女婴收养。七年后,女儿独自外出寻仙问道…可谁知,这竟是西游世界。女儿混入了取经队伍,然后一路剧透。一众西游
六大爷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关于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刚穿越成扶苏的老师,就发现这货居然读书读傻了!还想学儒家治国?这大秦迟早要完!为了大秦的未来,我决定给扶苏来一套“儒学”震撼教育!“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揍人要狠!
卷毛泰迪熊
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
【团宠,马甲,双洁,异能,女强】【清冷禁欲太子爷x疯批钓系小妖精】洛云嫣,金字塔尖洛家那唯一的姑娘。可她4岁被拐,家人对她而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罢了。对于时隔十五年回家认亲,她也只不过是当作完成任务
倒霉啊倒霉
乡村姑爷逆袭路
乡村姑爷逆袭路
为救父亲,吴凡不得不做了城里的上门女婿。只是城里人看不起他,家里人除了小姨妹外都百般为难他,特别是妻子,居然不顾他的感受和尊严,和别的男人有着不太正常的关系。一怒之下,吴凡直接回到农村,立志振兴农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