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31.第28集《佛法修学概要》
所以四空的天人,基本上今天你看到他,他可能是一只小鸟,明天他可以化成一棵树,后天他变成一个石头,他没有固定的形象,他完全是随心,他心想什么他就出现什么形象,他没有固定的形象,所以叫作四空定。
这个指的是它的“空”。
那为什么叫定呢?“心无分散,名之为定”。他的心是专注的。
他是怎么修的呢?说这个修行者,他厌患色尘。前面的四禅定,是讨厌欲界里面那个快乐充满了粗重,充满了障碍,充满了逼迫的苦恼,所以他才修四禅定。四空定,他不是讨厌那个快乐的粗重感受,他讨厌色身。他说这个肉,这一个身体,这个几磅的肉在那边走来走去,对我就是一个累赘。“如鸟在笼”,就像这个笼子,把我们这个心关住了。我有这个色身,使令我心“不得自在”,所以他就非常讨厌这个色身。
他就“摄心谛观,思惟四无色处”,观察广大的虚空的色身。他就不断地观想:我就是那个虚空,虚空就是我。所以慢慢就把对于色身的感受跟思想给消灭掉了,达到“清净无染,虚空寂静”的一种精神状态,名为四空定。
所以四空定,他的整个修行的动机,就是他讨厌这种色身,他认为色身把他的心障碍住,就像鸟被关在笼子里面不得自在。所以他整个修行,都是在厌离色身。只是由浅入深,安立作四空定,是这个意思。
己二、种类分四:庚一、空无边处定;庚二、识无边处定;庚三、 无所有处定;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庚一、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如牢笼,不得自在,心欲出离,乃摄心谛观,加功用行,破于色故,思惟“无边虚空”之相。此定成已,如鸟出笼,自由自在,已无业果色法,惟存定果色法,名“空无边处定”。
前面的四禅,他的色身虽然怎么精妙、怎么光明、怎么庄严,四禅还是有固定的色身,只是那个色身特别的清净美妙而已。但是到了四空,它是讨厌色身,所以,他就厌患这个色身就像牢笼把他的这个明了寂静的心给关住了,不得自在,他想要从色身的牢笼里面跑出来。
他怎么做呢?他就“摄心谛观”,而且“加功用行”,他就今天观,明天观,一年、两年、三年、十年,破除色身的障碍。他怎么做呢?他跑到一个空旷的高处,他眼睛就取无边虚空的相状。把那个相状取出来,取出了以后在心中就思惟:我的生命体一定可以把它变成虚空的相状,我一定可以做到的,不断地这样思惟。思惟以后,“此定成已,如鸟出笼,自由自在”。他就没有固定的业力所变现的色法,只有随心自在的这种定果色,叫作空无边处定。
这个无边的虚空相状,我们解释一下。佛教的空,它是一个道理,是一个哲理,它是一个法。外道在观这个空,他是执着一个相状,它这个空是一个死的,它不是一个法理,它是一个相状,这地方有差别。同样是进入虚空,我们是进入空性,外道是进入空相,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空相,只要有相就是生灭法,就是生死轮回了。空性是一个真理,那是解脱自在的,所以这个地方诸位要分清楚。外道他没有佛法的传承,他不知道怎么去思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从因缘生里面去思惟一切法是自性空,他只是去取虚空的相状,然后把自己观想成虚空的相状,最后把业果色给消灭掉了。所以这个人他也是相状,只是说他活在另外一个相状,一个更寂静的相状而已,所以他还是有相状的。
庚二、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
前面的空无边处定,它的修行的特点叫作厌色依空,他讨厌色身,特别赞美虚空无边无际的相状,他厌色依空,依止空。这个地方是厌空依识。这个时候他虚空不要了。我们看看。
他说,他讨厌虚空的相状。为什么讨厌它呢?因为“缘多则散”。这虚空太广大,范围太广,虽然会让我色身的障碍消除了一点,但是让我内心散乱,因为虚空太广了,会破除我寂静的禅定。那怎么办呢?他把虚空的相状给消灭掉了。
他接下来干什么呢?回光返照。他去观察,我为什么能够缘虚空呢?我一定有一个明了的心,我缘这个明了的心不是更好吗?我缘明了的心,我也可以脱离色身的干扰。所以他就缘内心那一念明了寂静的心识,就是识无边处定。这个时候把虚空的相状舍掉了,转而依止那个明了寂静的心识,因为心也无相。同样是无相,你向外攀缘是广大的虚空;向内攀缘,是内心这种无相的寂静的心。内心的心比较好缘,所以他就怎么样呢?“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
所以这个人更高明了,他舍掉外在的虚空,安立在内心的寂静的心不动,这个叫识无边处定,厌空依识。
庚三、无所有处定
三、无所有处定,谓行者复厌“识心”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故舍于“识”,转心缘“无所有法”;此定成已,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十 方寂然,迥无攸往,名“无所有处定”。
前面是厌空依识,这个地方他空识俱灭。这个行者认为明了寂静的心也不可以依靠,因为你经常依靠明了寂静的心,缘多则散,破坏我的禅定。所以他把那个明了寂静的心那个相状也放弃了。那么他的心放弃,他住在哪里呢?住在无所有,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他说虚空也靠不住,我一念明了的心的相状也靠不住,这两个都干扰我的寂静。
怎么办呢?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出来,然后心就住在这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时候“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内心寂静的力量更强,而且“迥无攸往”,空空荡荡的,“名无所有处定”。这个人外不依空,内不依心,住在一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叫作无所有处定。
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好,我们看。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谓行者舍前“识处”之有想,并舍前“无所有处”之无想,缘念“非想非非想”之法,具足而安住之。此定成已,诸想不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名“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个定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他有时候是非想,就是无想;有时候是非非想,非非想就是有想。这个非想,无想指的是什么呢?是前面的无所有处定,是非想;但是他有时候又有想,有想是包括前面的空无边跟识无边都是有想。
他的心一下子有想,一下子无想,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这个修行者,他舍离了前面的识处,这是虚空,这个“处”就是虚空——空无边跟识无边的这种有想。他觉得空跟识的了别活动障碍他的禅定,但是他又觉得无所有处的这个相想,就是无想,也不好。所以这个有为诸法是常则生厌。
那他怎么办呢?他就缘念一个相状。这个也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这个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的相状,就在那个地方,住在那里。这个时候诸想不起,想也不生,不想也不生,“如存不存”,这个心识的活动,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若尽非尽”,这个心识的活动,好像断,又好像没有断,名“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的心识几乎是停止了,他前六识几乎是停止的,表示说还是在活动。在唯识学上说,这个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人,就好像是一个微细的流水,你眼睛看没有流动,但是你丢个稻草,你看这个稻草是轻微的活动,就是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能够入八万大劫。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师给四空定一句话,说是“为三昧酒所醉”。因为你在那个地方,一下子虚空,一下子识;一下子有想,一下子无想,你根本对解脱没有帮助。蕅益大师给四空定一个评语,叫作“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就是说这个四空定完全活在自我的相状,这个自我相状是生死的根本。四空定的这个痴人,把愚痴的四空定当作本来面目安住。他不知道只要有相状,只要你想出一个相状,这个相状就是生灭的,他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佛弟子是不入四空定的。
一般来说,诸天都有个共同点,四禅除外。这个欲界天也好,四空天也好,在死的时候都很痛苦,几乎没有例外。欲界天的痛苦,来自于他福报享尽了,因为,在《楞严经》上说,这福报花费得超过了。所以欲界天死的时候,因为他禅定还在,他的神通还在,他会知道他来生要变成一只村庄的猪,或者做一头牛、一只羊,他心里是非常恐慌的,但是他又没办法改变。他会预知来世的果报到三恶道。所以欲界诸天他直接堕三恶道去。
四空定他有什么过失呢?他会说他也没有享受快乐,他也没有损福报,但他容易起颠倒。四空定在死亡的时候,他会起一个重大的邪见,他会谤佛、谤法、谤僧。他说原来世间没有涅槃,这些佛陀都是打妄语,我证得了四空定,竟然还会失掉,世间上根本没有真理,没有涅槃,没有佛陀,没有圣人,生死轮回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生死轮回。这种谤佛、谤法、谤僧,四空定是直接到地狱去了。因为他受的刺激太大了,他在八万大劫当中,他每一刻每一秒都认为他已经成就了圣道,结果突然间暴风雨来的时候,业力的风一吹,那龙卷风一来的时候,把他的四空定全盘破坏了,他内心的沮丧跟伤心是不可思议的。
诸位!我们在娑婆世界活了七八十年,我们死的时候都很不甘心,只有七八十年。他在那个定境活了八万大劫,你可想而知他失掉的时候,他内心的那种不甘心。所以这个四空定,他也很容易堕落,他的堕落来自于邪见。
四禅好一点。但是如果没有圣人的无常无我的智慧,在四禅定也容易去贪着三昧乐,也有问题。这个就是我们讲到诸天。这个诸天已经把世间的快乐操作到极限了,从一种痛苦而转换成快乐,从快乐转换成寂静、享受。就像一个人喝果汁喝多了,他凤梨汁也喝过,苹果汁也喝过,最后喝白开水,寂静最好了。诸天就是这种心情,常则生厌。但是这种寂静,它又不是真实的涅槃,还不是真实的涅槃。
我们今天上到这里。
我们下一堂课,会把人天业果的五戒十善的法门,还有诸天的法门作一个研讨。
好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