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2. 第1集《佛法修学概要》
甲一、前言
今天是我们佛法概要第一堂课。mwannengwu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要说明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修学概要》这个课程,它的目的何在?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很忍耐地去维持一个家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离开痛苦,得到安乐。这种本能不需要学习,乃至于一只蚂蚁牠都知道要去找饮食,找牠的洞穴,为什么呢?因为牠要离苦得乐。因为这种离苦得乐的动力,使令我们的人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来观察我们众生所追求的快乐原来是有过失的,这个必须佛陀出世以后,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那么以佛陀的智慧来观察,我们生命当中所追求的快乐,有两种过失:第一个,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是无常败坏的。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变来变去的,它是有得有失的。所以古人说,世间的快乐“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得到了世间的快乐,你心中是恐怖的,因为你知道随时会失掉;当你失掉的时候,你心中是伤心忧恼的。所以我们追求世间的快乐,让我们自己活得非常不寂静、不安稳,我们老是活在怖畏、活在担忧中。这是第一个过失,让你今生不得安稳。
第二个是最严重的,就是来生的过失。它会带动我们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因为我们在享受世间快乐的时候,不管这个快乐是来自物质的享受或者是感情的交流,只要是世间的快乐,你一定会产生爱取,你一定会陶醉在这个快乐的感受当中,深生好乐不愿舍离。而这种爱取的烦恼,就触动了生死业力,带动了烦恼障、报障、业障,就把生死轮回的开关打开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生生世世在三界轮回,因为我们想得到快乐。而不幸的是,这个快乐充满了陷阱,你只要享受世间的快乐,你就要付出轮回的代价。可以这样讲,你为了短暂的快乐,你必须要生生世世在三界里深受老病死的折磨,但是你不会记取教训的,你来生还会做同样的事情。
佛在世的时候,有几位刚出家的比丘,在做完功课的时候聚在一起聊天。诸位都知道,佛世时候的弟子有外道出家的,比方说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因为外道有禅定,所以他一但接受佛法的正见,很快成就阿罗汉了,善根深厚。但是佛世的弟子也有一些企业家、政治人物出家的,这些都是有大福报,但是他也有善根。跟佛出了家以后,当然平常跟佛做早晚课,那下了殿以后在家里闲聊。有些企业家谈他过去荣耀的事情、辉煌的事情,讲完以后大家就哈哈大笑。
佛陀在寮房里面天耳遥闻,他听到这件事,就缓慢地走出寮房,到了这个比丘讨论的地方,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们在干什么呢?比丘就如是如是地报告。佛陀就诃责这些比丘,佛陀讲一个偈颂,他说:“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乐?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他说你们以前觉得世间的荣耀快乐,其实是有过失的、是有障碍的。“常在燃烧中”,我们看到快乐的假相,没有看到后面是有火,有烦恼火、有业力的火、有老病死的火,所以这样的快乐值得你们哈哈大笑,如此的光荣吗?
那么怎么办呢?这个快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个快乐就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呢?因为我们心中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他不是依止智慧,而是一种直觉式的无明——幽暗之所蔽,这个“暗”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盲点。我们每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买到房子就是快乐;有些人对房子不重视,他认为买一辆车是快乐的,各式各样。但是总而言之,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追求自己认为的快乐,这个从佛法角度来说,跟着感觉走就是你的愚痴,你无始劫来所熏习的这种习惯性的思考,就是直觉性的思考。我们愿意追求快乐,但是在快乐中,我们陷入了生死轮回的陷阱,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很大的悲哀,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喜欢追求快乐,但是在快乐中又陷入了轮回。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
“何不求光明!”其实我们是可以从快乐中跳出来,追求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我们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出世,就是说你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愿意追求快乐这件事可以理解,这是每一个众生的希求。但是你必须在追求快乐的过程当中,除了你的感受直觉之外,加一道心中的光明,你的快乐的本质就大大提升,你会把生命中有过失的快乐,转成一种没有过失的解脱的快乐,我们叫做万德庄严。你可以把有漏的福报,转成无漏的万德庄严,这是没有过失的快乐,你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主要是改造我们生命的本质。我们没有必要生生世世轮回下去,我们是可以作出选择。所以“何不求光明”,就是说我们在生命当中,学习佛陀的教法,从教法上去思惟,我们的内心就会从黑暗转为光明,由这个光明的判断,我们再去追求快乐,而这个快乐就是一个功德庄严的快乐了,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功德。
所以,为什么要研究佛法概要?就是把你这种带有生死轮回痛苦的快乐,转成一种功德庄严的快乐,是做这一件事。它可以引导你生命的改造。当然这个我们应该要赞美、感恩佛陀的出世,赞美历代祖师把佛陀的法加以整理,赞美历代祖师把佛法代代流传,让我们在末法时代还能够得到这个教法,让我们能够好好地学习,也能够点燃心中的光明。
好,这是简单地说明佛法概要的目的。
好,我们看讲义第一页。
《佛法修学概要》,将述此义,大科分三。我们这次课程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甲一、前言,前言当中有三小段:
第一个,先解释标题。我们把“佛法修学概要”这六个字简单地解释一下。第二个,教主略史。世间上所有的佛法,都是因为有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所以我们身为佛陀的弟子,应该对佛陀一生的历史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应该做的事情。第三个,主要教义,我们从第二堂课开始,就会发觉佛法是甚深广大,佛陀的法不像圣经只有一本,它是一百本的大藏经。我们在深入法海之前,先抓住佛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法有一个核心思想,有一个根本法宝,由这个根本法门再开出枝末法门。所以我希望我们在深入广大的法海之前,先掌握佛陀的根本思想、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先掌握住,就是第三个主要教义,我们谈谈佛法的根本思想。这个是整个在进入主题之前的一个应有认识——前言。
第二个正文。这个是我们佛法概要探讨的四大主题。
第一个,谈谈发心。佛法是先有目标,才有过程的,没有一个人是走一步算一步的,这个就不是佛法了。你要先发愿,然后再以愿导行,你要先知道你希望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才可以启动的。因为佛法的内容太多了,我们生命有限,佛法广大。你发愿来生要做一个大国王,那么你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国王的果报出现?你来生要到净土去,你要积集什么样的资粮,让你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所以我们只能够选择性地修学佛法,因为佛法广大而人生短暂,你必须要先知道你到底要什么。先有目标,然后你才能够选择哪些东西是急迫的,哪些东西是暂时不急迫的,所以这个发心篇,首先设定目标。
第二个,正见。这个很重要。一种如实的智慧观照,这个就是心地法门,了解生命的真相。
第三个,是修行篇。从智慧的观照,还有我们所设定的目标,观照力、誓愿力产生的一种实际的行动力。修行篇,我们广泛地说明修行的方法,付诸行动。
最后,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功德出现,这是证果篇。
前面的三科发心、正见、修行是因地的修学,是我们要做的。最后的证果是我们未来来生的果报。
这佛法概要总共有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最后,我们看甲三的结劝。我们讲完正文以后,把佛法的整个概念做一个简单总结,整个发心、正见、修行、证果的相互关系。我们前面都是个别的解释,最后我们把这个相互关系连结起来,来作一个说明。最后总结劝修,我们以古德两个偈颂来跟大家互相勉励。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这一次二十四堂课所要上的三大主题:前言、正文、结劝这三个主题。
甲一、前言初、解释标题。二、教主略史。三、主要教义。
乙一、解释标题
好,首先,我们看第一个,甲一、前言。
先看第一个,解释标题。
“佛法修学概要”有六个字。我们先解释“佛”。
我们说学佛,学佛,那么佛陀跟我们众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什么是佛陀?可不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做一个定义。
好,我们看这个释名,请合掌:
所谓佛者,梵语佛陀,译云觉者。如《佛地经论》云::“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花开,故名佛。”
好,我们把经文作一个简单的消释。“佛”,原来的印度话叫做佛陀,翻成中文就是觉悟,他是彻底觉悟的众生。当然这个觉悟就是他心中有智慧,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有智慧的判断,然后才有行动。他有观照力、誓愿力,才有行动。
那么在《佛地经论》上说,什么是佛呢?他能够对一切的法(包括凡夫的杂乱法和圣人的清净法)、对一切的种相(种就是它的因地,相就是它的结果)——对一切染净诸法的因缘果报,他自己能了解,也能以种种方便法门,来开导一切有情,使令众生了解。就好像一个人在睡觉当中,迷迷糊糊地醒过来了,如睡梦觉,偏重在破恶;又好像莲花,打开莲花,如莲花开,偏重在生善。破恶基本上偏重在自力。我们修行有内观外慈,内在的观照是破恶,外在的慈悲偏重在生善。
这个地方是说明一件事情,就是说,佛陀也是有生命现象的。我们看到佛陀的历史,他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也是有一个明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也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有六根的作用,只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虽然本体与佛都是一样,都是清净的空性,但是作用不一样。我们的明了心性比较情绪化,容易受自己的感觉引导;佛陀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不受自己的感觉引导,他是一种智慧的判断,完全由真理来引导,该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