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款待
总督府中 , 摆酒设宴 , 文武官员齐聚一堂 , 招待来自京城的十二位使团成员 。
其中身份尊贵的魏王坐在最上首 , 而总督薛敬次之 。 这还是后者一力推让的结果 。
暖烘烘的炉火烤了起来 , 室内一片温暖 。 火光映照在一张张堆满笑容的脸上 。 常年驻扎边关的将领们尚是第一次见到魏王 , 言语中争相献好 。 即便魏王已经被过继出去 , 终究是天子的亲生儿子 , 此前他们哪里有机会接触到这等天皇贵宙 若是给魏王留下一星半点的好印象 , 但凡对方回去后在天子面前提一嘴 , 前途就不用愁了 。
谢拾坐在下首 , 难得没有关注满桌菜育 ,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一个人身上 。
此人年约四十许 , 正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 浓眉入鬣 , 双目炯炯有神 , 脸上满是风霜刮过的痕迹 , 给人的感觉却不动如山 , 仿佛再大的风暴都不能撼动他 。
这就是总督府的主人薛敬薛大帅 。
当初第一次听到薛大帅的名字 , 还是八年前的天佑之变 , 先帝被围兴安 , 全靠这位薛大帅以一己之力连破北虏诸军 , 解兴安之围 。 只可惜他的运气差了些 , 先帝的运气也差了些 , 围城之局虽解 , 先帝之命却不保 , 以至于这位立下勤王救驾之功的大功臣非但没能获得应有的奖励 , 反而因 “ 护主不利 “ 而受过 。 当今即位后 , 他又因并非当今陛下亲信而被 “ 发配 “ 边关 。
而这些与彼时尚是升斗小民的谢拾无关 。 他只知道若非薛大帅出现 ,
战事不会那么快结束 , 身在后方的嘉平府也未必能有那么安全 。 就算虏贼打不到襄平 , 也很有可能会因为越来越多的流民造就一场动乱 。
说薛大帅活人无数并不为过 。
此后这些年 , 随着他见识欲广 , 了解这位薛大帅的生平 。 得知其人出身普通 , 以剿倭起家 , 多年来平南蛮 、 灭西夷 , 抗北虔 , 战功赫赫 , 可以说哪里有动乱哪里就有他 , 堪称大齐最好使的救火队长 … 谢拾对这位薛大帅的好感与评价蹭蹭上涨 。
此行前往北境 , 他最期待的不是草原上的诸位风景 , 而是一睹这位难得的英雄豪杰 。 只是见了人 , 谢拾却觉得这位薛大帅与他想象之中的形象存在不小的差距 。
他本以为自己看到的会是一柄钢刀 、 一头不怒自威的狮王 。 然而实际上他看到的是一座厚重沉默的山峰 , 平和而又淳朴 。
而这位几乎称得上如今大齐武将之首的总督薛大帅非但没有寻常武人的跋扈 , 更不像许多人刻板印象中那样粗鲁不文 , 反而是颇为儒雅 。 在争相讨好魏王的众将之中 , 这位薛大帅的存在丝毫不显得异样 , 因为他同样是讨好魏王的一员 。 只是他的表现不像其他将领那样粗暴露骨而已 。
他的说话艺术更像是文官那样投其所好 , 而不是赤 裸 裸的拍马屁 。
见魏王似乎对战事感兴趣 , 身为总督的他便拿出经历过的战士为例 , 其中详情与魏王一一说来 。
从小就向往英雄豪杰故事的魏王哪里顶得住这个 要知道这可不是茶馆里的说书先生编造的故事 , 而是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大英雄大豪杰绘声绘色讲来的真实事件 。
一顿饭都没吃完 , 本就对这个薛大帅颇有好感的魏王肉眼可见地好感蹭蹭上涨 。
谢拾在下首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
短短时间里 , 他之所以能和魏王传出一见如故的 “ 谣言 “, 自然是因为彼此性情确有投契之处 。 薛大帅亲口讲述的战场风云 , 魏王都顶不住 , 谢拾当然也顶不住 。
同来的其他人却是淅淅皱起了眉 。
此行十二人 , 除却魏王这个正使 , 都是六部筛选出来的官员 。 换而言之 , 都是读书人 。 包括薛大帅在内 , 众多将领对魏王或明或暗的讨好 , 在读书人看来自然不耻 。
“ 薛总督天下名将 , 竟也行此诡媚之事 …“ 谢拾邻桌 , 这几日与他同吃同住的户部主事刘训搁下酒杯 , 一副没眼看的样子 。 好在他还知道轻重 , 不曾站出来大声说话 , 只是私下里与谢拾唉嚷了一句 。
谢拾虽也感觉薛大帅的表现不符合他心中预想的形象 , 不像是战场上干军辟易的大帅 , 更像是老于事故 、 善于溜须的文臣 , 但刘训这话 , 在
他看来却是求全责备 。
谢拾摇头打断他的话 :“ 刘兄此言过伟 , 你我并非薛帅 , 又哪里知道他的难处 2“
就说薛敬并非当今天子的心腹 , 又手握大军驻扎边关 , 想通过讨好魏王从而获得天子更多信任实在无可厚非 。 入朝已有一段时间 , 谢拾虽然在标些方面依旧坚持着令人以为天真的原则 , 却并非迂腐书生 。
至少 , 他在对薛大帅印象破灭之际 , 又多了几分理解 。 一旦理解 , 敬意反而更深 。
迎着刘训诧异的目光 , 谢拾继续说道 :“ 薛帅南征北战 , 保国安民之功 , 不可混灭 。 区区小节 , 又何必计较 试问换作你我 , 是能上阵杀敌 , 还是护佑一方 7“
既然如此 , 作为在后方受益之人 , 对前方流血流汗者自然是该敬着 。
更何况 …
谢拾与胖狸猫道出心里话 :“ 换个角度想 , 如薛帅这等大英雄大豪杰 ,
本可坦坦荡荡立于人世 , 一心一意厮杀战场 , 却沧落到讨好皇子以求立身朝堂的地步 , 该觉得羞愧的恐怕不是他 , 而是朝堂诸公 。 武将不得不献媚讨好 , 错的是天子才对 。“
胖狸猫察觉到宿主微微低落的情绪 , 虽不理解但万分赞同 : [ 就是 !
宿主说的对 ! 说点好话怎么了 谁不爱听人说好话 况且人家说话也不是为了自己嘛 …]
与此同时 , 上手的薛帅已经开始朝魏王卖起了惨 。 无非就是边关将士缺衣少粮多不容易 , 又讲到将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 , 为国牺牲 , 补恤却寥寥无几 , 其家眷如何凄惨 , 说得情真意切 , 大好男儿几乎落泪 。
与其说是卖惨 , 不如说是真惨 。
魏王身为性情中人 , 听了边关将士的英勇事迹 , 已是恨不得与这些热血男儿当场拜把子 , 再听得他们生活上诸多不易 , 更是大受触动 , 差点就要拍着胸脯弄粮草来 。
方才对薛敬颇有看法的刘训已是沉默了 。
显然他已经看出薛敬的目的 。 并不是为了加官进爵 , 甚至不是为了博得皇帝的好印象 , 只是想让这位皇子知晓边关将士之不易 , 希望借他之口让高高在上的天子 , 让朝堂上的诸公哪怕对将士们多一分关照 。
他是在为手下的兵争取 “ 好处 “。
阴谋论者或许会以为这是在收买人心 。 谢拾却能感觉到 , 他是真心实意为兵丁着意 。 或许其他人不能理解 , 对于敢在阈老面前 「 质问天子 “ 的人而言 , 这样的行为很合理 。 做一件事 , 并不必于自己有利 。 只要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 做就是了 !
大家都不是傻子 , 隐隐能看出薛敬的目的 , 却无人跳出来与他作对 。
哪怕是认为这位薛大帅故意要买人心的阴谋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