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83章 河北养宝马(1/3)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83章 河北养宝马

对皇帝来说抢钱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铸个新钱,宣布一个新钱能换十个旧钱,然后再把收上来的旧钱融了铸成新钱。

李治就是这么干的,昭告天下赶紧来换新钱,最迟年底旧钱就要彻底废除!

国库飞速充盈,李治喜笑颜开。

物价飞速上涨,百姓哭爹喊娘。

这道诏令让市场上粮食和布价直接翻了三倍有余,各地骂街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各地的市场要么退回以物易物,要么干脆罢市。

商贾们议论纷纷,依稀记得上次这种光景还是汉末呢,咱们这天子是被姓曹的夺舍了?

直到半年后,李治才依依不舍的下诏废新钱,一切照旧。

高宗一朝,一边变着法子的拢钱,一方面又在接连大砍士卒的福利待遇。

皇帝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奢华,当兵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下士卒的战斗力下降几乎就是必然了。

李世民感觉那已经离他远去的头痛此时又有回归的趋势。

而且现在也才明白过来,此前看到李治征召三十万大军时,心情为何那么复杂。

朕都没有这么奢华过!

这都是朕攒的家底!

此时的李世民对于后世所说“崽卖爷田不心疼”这句话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朕未想之,封禅之耗资竟是索刮于民!”

“后世亦知民如水君如舟之言,吾儿安敢忘!”

此时李世民心中的某种迫切也变得愈发强烈。

揍不了那玄宗僖宗之类,还揍不了你这个高宗?

本以为这百年盛世是连续几代人臣贤帝明,结果:

“朕才噶了十几年,小儿安敢如此行事!”

说自己崩了殂了好像听起来都怪怪的,因此李世民是越来越喜欢用这后世的新奇之词儿了。

而对于甘露殿群臣来说,前面听着皇帝在怒骂,后面一转来了个噶了,顿时让所有人都有点哭笑不得之感。

杜如晦选择的是开解:

“贞观一朝开拓进取,士卒与大家齐心开疆拓土,历战军功兹高,赏获兹厚。”

“而后时,葱岭以西离中原过远,辽东历十三年久战,所得斩获恐还不如灭颉利一战丰厚。”

李世民点点头,这也是他刚才所想到的。

按光幕所说能募十而得百,当然可以自夸得民心,但更直白的应该是贞观一朝从军赏赐颇丰。

皇子治时已经从开疆变成了守基业,不可能再现贞观一朝的丰厚赏赐,但:

“那也不应当抚恤全无!”

李世民对这个是最不能接受的。

即使暂且不谈士卒的袍泽之情。

凯旋的士卒看到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者分文皆无且不管不问,推己及人之下,谁还敢奋勇争先?

忽视死国者,掘唐的尚武之根!

来回废钱币,失唐的民信之本。

李世民想不明白,他那时噶了也不过十几年而已,这儿子是怎么能对大唐提刀,而且刀刀皆中要害的。

长孙无忌再次冒头: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新悟道传
新悟道传
关于新悟道传:宇宙之中有道法乾坤,受道运加持的林练,以极高的悟性,在这科技发达新人类世界中,觉醒悟道体系。开始了他的悟道修仙历程,一步一步从凡人世界中,踏入这修仙世界,感受这修仙的乐趣,同时也体会到这残酷的修仙世界。历经悲观合离,一心向道,踏平这世间的不公。
飞天牛牛爱吃草
被伤透我离开,七位大小姐悔哭了秦凡王诗允
被伤透我离开,七位大小姐悔哭了秦凡王诗允
爷爷被七个大小姐救下,但是他已年老, 所以只有我来替他报恩。 为了报恩,我给七位大小姐当牛做马, 可她们还对我动辄打骂。 重生回到给七个大小姐报恩时,我选择离开, 恩情上一世已报,这一世我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佚名
跟着莫大游历笑傲江湖
跟着莫大游历笑傲江湖
关于跟着莫大游历笑傲江湖:凡说江湖,大部分人下意识闪现在脑海中的是恩怨、情仇、武功、正邪、门派、杀戮……诸如此类。而作者本人心中的江湖,首先着重的是鸢飞鱼跃,渊然而深的灵境,是日月天地创化润朗出的山山水水、男男女女。中华山水,是一方宁静神秘又如诗如画的妙域——苍山远水、孤峰古松、奇石怪柏,云海落霞、苇塘雁荡、沙渚江天、香山枫叶、飞鹤鱼翔、竹溪飞瀑、碧荷莲亭、杨柳春风、杏花微雨、桃李芬芳、渔歌樵唱
青梅绿茶杀手
摆烂重生:全家只有我是炮灰陆早早李简安谢洄年
摆烂重生:全家只有我是炮灰陆早早李简安谢洄年
从小到大她都觉得自己和这个家格格不入! 一朝身死,被一辆超速还酒后行驶的大货车当场撞成一摊肉泥,灵魂飘在半空三米高,看着自己这副惨不忍睹的死状。 她才知道原来全家都是大主角,只有她是小炮灰。 龙傲天的爸,大女主的妈,霸道总裁的哥和平平无奇的她。 本想着死后上天堂就解脱,结果却意外重生回一个人拿到DNA检测报告当天......
佚名
秦凡薛雅兰
秦凡薛雅兰
爷爷被七个大小姐救下,但是他已年老, 所以只有我来替他报恩。 为了报恩,我给七位大小姐当牛做马, 可她们还对我动辄打骂。 重生回到给七个大小姐报恩时,我选择离开, 恩情上一世已报,这一世我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