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包办婚姻的无奈
各位老变态们,夜深了人静了,开饭时间又到了,今天欣赏一下贵州的一起让人意难平的案件。
时间2014年10月,
地点贵州省桐梓县。
一连几天的大雨过后,许多农田和公路的路面都被淹没在雨水之中。这天清晨,家住娄山关镇娄山村红花园社区的居民刘老汉特意起了个大早,他要去看看自家的农田被水淹了多少。
来到201国道旁,刘老汉发现自家的农田已经被淹了大半。
因为这附近的农田都是靠国道下面的涵洞来排水,所以刘老汉想着是不是涵洞被雨水冲来的垃圾堵住了,才导致水排不掉。
来到涵洞前,刘老汉果然看见了许多垃圾杂物被堵在涵洞里。其中有一个编织袋,更是死死地卡在涵洞里,把洞口堵了个严严实实。
费了好大力气,刘老汉才用镰刀把这些垃圾勾出涵洞,准备点把火,把这些垃圾给烧掉。刘老汉心想,反正刚下过雨不会起火,只要把这些垃圾烧掉,过几天就能被雨水冲得一干二净。
两天后,刘老汉再次来到农田查看情况。看垃圾还没有被烧完,刘老汉便拿起一根木棍把没烧完的垃圾翻了翻,打算再点一把火烧烧。可刚翻开编织袋,刘老汉便被吓了一跳:里面竟然是被烧焦的人骨头!
这些遗骸是谁的?它们又为何会出现在涵洞下面呢?事故还是谋杀?
刘老汉拨打过110后没多久,桐梓县公安局刑警支队的刑警们就来到案发地点,并迅速封锁了现场。
起初,面对这堆骨骸,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猜想:
“会不会是连日大雨,雨水把附近山上老坟里的遗骸冲了下来?”
可法医看过骨骸的情况后当即否定了这种想法:
“第一,这些骨骸看起来还很新,不可能是老坟里的遗骸;其次,虽然这些骨骸都是残缺的,但并不是因为自然风干脱落,而是有着许多整齐的砍切痕迹。”
另外经过法医鉴定,这是具女人的尸体,死时仅20岁左右。所以,这具女尸到底是谁杀的,并抛到这里的?
考虑到抛尸地点地处国道附近,所以警方首先考虑会不会是在国道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肇事司机为了逃避责任,把死者分尸抛弃到涵洞下。
为此,警方调取了涵洞附近路段的监控录像。可在多达一周的监控录像里,警方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所以,肇事逃逸、杀人抛尸的可能性也被警方排除了。
也就是说,死者只能是被人故意杀害后被放进编织袋丢在这里的。那么,当务之急是确定受害人的身份信息。
虽然警方调查过近一周的国道路段监控没有发现问题,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凶手的杀人现场就在附近。毕竟,涵洞下河流湍急,又刚下过大雨。
如果凶手在上游地区杀人,然后把尸体丢进河里随水流漂到下游,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如此一来,巨大的排查范围就成了警方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就在警方为了排查范围而苦恼的时候,包裹死者的编织袋和死者的一个红头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虽然这只编织袋已经被刘老汉放的火烧得十分残缺,但还是能依稀辨认出这是某饲料品牌的包装袋,并且这家饲料厂的主要销售地区也正是桐梓县当地的农村。
大喜过望的警方当即找到了这家饲料厂在桐梓县的经销商,让他提供了今年的销售记录。
看着饲料在桐梓县各个乡镇的销售量表,刑警支队的队长张警官下意识地把销售量最多的几个乡镇圈了出来。思索间,张警官想起了刚刚法医提供的鉴定报告:“死者的所有牙齿上都长有氟斑,应该长期生活在产煤地区。”
从医学上来讲,氟斑病的诱因往往是患者平时的饮水问题。而产煤地区的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氟,如果人在牙齿发育时期长期饮用这种含氟过多的水,将会导致牙齿“矿化”,从而患上氟斑病。
桐梓县最大的产煤地区是哪?是全贵州都出名的“产煤基地”风水乡。而张警官看着面前的饲料销售量名单,排在名单最前列的赫然竟是风水乡。
张警官相信,这种“巧合”并不会是偶然,死者很有可能就是风水乡人。警方赶到风水乡后,立即对当地的失踪人口展开了排查。可令人遗憾的是,在风水乡派出所已经报备的失踪人口里,没有一个符合死者的体貌特征。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之际,下乡去调查的小组却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他们发现了一个名叫张国梅的可疑人员。”
原来,据张国梅的邻居反映,张国梅有一个不到20岁的女儿,前两年嫁到桐梓县城去了。刚出嫁的时候,女儿曾庆芬还会时常回娘家来看看母亲。可近几个月来,曾庆芬却一次也没再回来。
随后,警方在对曾庆芬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张国梅只是说女儿外出了。至于去了哪里、去干什么,却绝口不提。
无奈之下,警方只好把从死者身上取下来的红头绳拿给张国梅看,让她辨认这是不是她女儿的东西。
没想到,听见警方说这红头绳是从尸体身上取下来的以后,张国梅竟大哭起来:
“她结婚不幸福,明明说是跟人私奔了……女儿,你怎么,怎么就被人害了?”
张国梅口中的“结婚不幸福”是怎么回事?而她的女儿跟人“私奔”以后,她又为什么从没找过?
原来,这所谓的“结婚不幸福”,还要从曾庆芬的丈夫杨阿健说起。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的杨阿健,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被父母放在外公外婆家。杨阿健寄人篱下,再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杨阿健变得孤僻、爱闯祸。
升入初中以后,本来就对学习没兴趣的杨阿健厌学情绪愈加强烈。而杨阿健的父母本就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所以看到杨阿健不想上学后,他的父母索性直接让他辍学,并把他带到了福省打工。
起初来到福建时,杨阿健还很高兴,毕竟既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又不用去上学,每天都格外地“自由”。
可时间一长,杨阿健逐渐发现自己并不能适应福建的气候和饮食习惯。更加重要的是,跟着父亲在建筑工地干了一个多月以后,杨阿健感到打工比上学辛苦得多。于是,他又渐渐萌生了回到贵州继续读书的想法。
由于从小沉默寡言、和父母又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所以杨阿健并没有向父母直接表明自己的心愿,而是开始抗拒和父亲一起出去工作。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