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剑

第二百一十三章 温室(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二百一十三章 温室

学宫,后山,实验楼。

阁楼后方,平地立起了一座巨大的玻璃暖房,暖房中被划分出几个小间,每间密闭,装上玻璃窗户。宛如一个巨大的分隔式恒温培养箱。

戴着口罩的李昂,此刻就站在培养箱中,他身上穿着柴柴缝制的白大褂,表情严肃地扫视暖房,查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暖房墙上挂着他用水银制作的简易温度计,地上贴着自己写的加热符箓,形成恒温工作间。

室内彻底杀菌消毒,

并且通过隔离缓冲间、无菌通道门,搬进来了实验所需的斜面母瓶、摇瓶、种子罐、繁殖罐、发酵罐等等设备。

由于他以前的贡献与良好信誉,这些昂贵设备的材料全都由学宫报销,澹台乐山、苏冯等司业、博士,更是有求必应,提供了一切支持。。

但,李昂心中,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他转过身,朝着暖房外的柴柴挥了挥手,再用念力,隔空关上了隔离缓冲间的门。

针对苍白螺旋体,或者说梅毒螺旋体的最理想药物,是青霉素。

苍白螺旋体的繁殖周期是30-33小时,而青霉素类有内酰胺酶,可以和蛋白结合,造成细菌细胞壁破损,阻断梅毒螺旋体的繁殖。

由于人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是优秀的抗生素。

然而,提炼的难点,在于培养、发酵、分离、纯化。

任何一步出现偏差,都可能丧失药效,甚至从救人药,变为杀人药。

“开始吧”

李昂长舒了一口气。

一切从简,没有优良菌种,就自己用皮靴、橘子、南瓜开始培育,

没有发酵所需的玉蜀黍浸出液,就用棉籽榨完油后剩下的残渣做成的棉籽饼,代替玉蜀黍酶化物。

没有不锈钢发酵罐,就用小口玻璃瓶。

没有冷藏室,就用醴凉符

李昂完全沉浸在了青霉素的提炼之中,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因为缺少搅拌器和摇床,他需要定时进入恒温培养间,抱着发酵瓶震动摇晃,

缺少空气压缩机,就使用打气筒,通过装有脱脂无菌棉和除菌滤布的管道,将空气导入发酵罐底部,来保证培养液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整个过程极度繁琐而复杂,耗时耗力。

杨域、厉纬等人一开始天天来看自己,隔着玻璃暖房的墙壁,跟自己讲述最近学宫发生的事情。

什么显微镜在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学宫博士人手一件显微镜,有些博士甚至课也不上了,天天在办公室里观察花鸟虫鱼的细微结构,

而长安显贵们,也以拥有一台显微镜为荣,倍率越高越能显现出财力。

普通民众一开始有些恐慌,毕竟现在已经发现了水中有无数小虫,甚至事物上,人的脸上、手上,都有茫茫多的小虫,

但随着时间流逝,也就适应了,毕竟肉眼看不见那些虫子——这也令更多百姓有了喝煮过的水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禅宗和道门的嘴炮也越打越响,禅宗的理论是“水中八万四千虫”、“万物有灵”,而道门则用“喝水就是杀生”的理论,抨击和尚们虚伪。

热衷于看人吵架的理学博士苏冯,也偷偷掺和到了两派的斗争中,

他取了十几个笔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一会儿支持禅宗,一会儿支持道门,甚至有时还会莫名其妙支持摩尼教,

声称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其实就是摩尼教所说的光暗因子,摩尼教说的才是真的,为摩尼教吸了一大波仇恨。

日月如流,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杨域、厉纬他们感觉快要突破身藏境中阶,来探访的时间逐渐少了,

黑灯夏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摸金圣手
摸金圣手
关于摸金圣手:神秘的骷髅鬼城,极乐世界的西域仙宫,瘆人的落凤观,诡异的幽灵岛,皑皑雪峰的天罚之地,我们华夏九州,还有多少禁地未曾被揭开,本书带领你探索这片未知的活人禁地。
一道斋
穿越荒年,我把冥婚夫君养成病娇
穿越荒年,我把冥婚夫君养成病娇
魂穿古代小农女,纪清竹被棺材里突然睁眼的人吓了一跳。哦,原来是她那死而复生的文弱夫君。家里奸懒馋滑的大伯,白莲花的伯母,偏心的奶奶,还有一直对她夫君虎视眈眈的绿茶表妹。纪清竹脚踹极品大伯,手扇白莲伯母
桃李不言
江湖:只手遮天
江湖:只手遮天
陈默父亲担任北郊集团财务期间,因发现集团财务作假,贪腐严重而遭人杀害,且被伪装成自杀。失去至亲,得知真相后,陈默为父硬扛整个北郊集团!陈默:杀我至亲者,必杀之!
战神殿老六
假千金被嘲笑?亲哥哥们会出手
假千金被嘲笑?亲哥哥们会出手
她本是都市首富之女,可一朝真相大白,她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亲生父母穷的叮当响,还有八个穷光蛋哥哥。在她以为人生无望时,八个哥哥却都有了一番大出息!各个领域都有哥哥们的人手,一个比一个厉害
佚名
偷听心声?当家主母靠玄学杀疯
偷听心声?当家主母靠玄学杀疯
道门最强道子的她,一睁眼,从最年轻的玄术师,穿成蠢笨无脑的侯府主母,即将要被婆母赶下堂!更坏的消息是,连同皇椅上的皇帝都想她死!她望天,为啥我是最惨的那个啊!她想远离炮灰,和离保命,却发现,炮灰们都能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