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501章 需求内应(2/4)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501章 需求内应

城楼地块,再次变得安全。

王长义和牛守备急忙回到了城楼内。

毕竟城墙上的寒冷刺骨,而且流贼不断攀登城墙,安全状况堪忧。

吴春章的护卫队也迁至城楼上,通过旗号或传令兵来迎敌指挥。

同时,城上的官兵一旦受伤,乡勇民兵们就会把他们运到城楼来。

由青牙军的随军医师进行紧急救治。

吴春章站在城楼,看着下方城头的激战。

战斗似乎即将结束,尽管仍有流贼士兵不断攀上城头,但往往在他们还没稳住前,就被青牙军迅速消灭。

青牙军的队伍排列成两条蜿蜒的战线,就像两条活生生的怪兽。

前排的士兵手持火铳,威力巨大,任何强大的敌人都被他们的火力击倒在地。

硝烟腾起不断,像是一条条长龙般升腾起来。

在烟雾还未散去之时,如林刺的寒铁长枪,在烟雾中出现。

整列的长枪兵排排向前推进,消灭前方的一切敌人。

这样的场景反复上演,不知消灭了多少流贼。

王长义和牛守备等人,也在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

城墙上的喧嚣渐渐平息,越来越多的洛阳官兵和乡勇民兵撤退。

将城墙的空间完全留给了青牙军,自愿成为协助他们作战。

他们的眼中同样充满了恐惧和敬畏,却不是对流贼的害怕。

而是对那些正在杀敌的青牙军的畏惧。

他们中有许多人不能理解,同样是人,为什么青牙军能如此从容地杀敌,而他们却感到如此困难。

在之前的近战中,他们虽然也有所杀敌,但与青牙军的战绩相比,差距甚远。

至于,彼此间的互相配合列阵,更是完全没有。

伤亡也不可避免地发生。

而青牙军虽有人受伤,但死亡的人数极少极少。

吴春章默默站立,面容黝黑而消瘦,表情淡漠。

然而眼眸深处却闪烁着无法掩饰的骄傲光芒,因为眼前,是他所统领的军队。

在他背后,隐约传来低语声。

那是牛守备和他的部下军官们,在探讨这种独特的歼敌战术。

吴春章内心微微一笑。

他深知这些人习惯了依赖个人勇武的家丁战斗,一时间难以领悟这种强调团队协作、阵型紧密的战斗方式。

尽管牛守备的家丁或许有人,超越了他麾下的新军。

但一旦摆开阵势对决,自己的新军击杀那些单打独斗的家丁,就如同宰割鸡只一般轻松自如。

允许敌人登上城墙,在城头迎战的战略,对于洛阳的军民来说前所未闻。

在他们固有的观念里,一旦敌人攀上城墙,往往预示着城池即将失守。

而今这番景象,实属罕见。

实际上,这个战术的原理并不复杂。

将敌人引入城墙之上,就如同在野外布阵交锋,虽然这片“战场”狭了一些。

但对于青牙军而言,最不畏惧的就是列阵对垒。

目睹城头的激战,吴春章不禁回忆起自己曾是普通军士时,在青牙堡城墙上与建虏血战的情景。

时光荏苒,数载光阴转瞬即逝。

他从一名小卒晋升为千总,更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好几个孩子了。

念及远在关外的妻儿,吴春章的心中涌动着温柔之情。

凶名赫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离婚吧,真当我是废物啊
离婚吧,真当我是废物啊
为了履行两小无猜的誓言,结婚五年的楚风甘为老婆奴,却没想到老婆心中只有初恋,幡然醒悟的楚风直接摊牌,老子不装了……
凝望之影
叶无尘
叶无尘
【传统玄幻+热血爽文】四年前,叶无尘十二岁便全身九脉齐开,武魂觉醒,整个秦国为之震动。然而……却因激发了身体神秘的第十脉,导致气血逆流,造成双目失明、修为尽废的假象。 所有人都以为叶无尘就此沦为双眼失明的废人。 四年后,叶无尘登门,恭贺未婚妻苏清雪觉醒六品武魂,却被苏家扫地出门。 殊不知,叶无尘从这一日起,不仅仅十脉俱开,双目复明,且魂宫之中长出了神秘古树……
佚名
我嗑上了自家的你
我嗑上了自家的你
关于我嗑上了自家的你:本书主要讲几个女孩子之间相互救赎,彼此成就的故事,其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均来自专业的文献。林时悠,没想到,遇见你的那一刻,我心中所想,有了更加具体的一面。程和郡,有没有人说过,你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女孩子,像一个不断探寻真理的科学家那样,清醒又独立。真心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有着光明的未来,能够成为其他女孩儿的参考书。
溪临夏霞
何家四合院
何家四合院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佚名
六零年代:每天秒杀万倍物资
六零年代:每天秒杀万倍物资
唐宁魂穿六零年代,开局获得1分秒杀系统,每天只花一分钱,就可以秒杀千万倍物资。 叮,今日秒杀单品一千只烤全羊! 叮,今日秒杀单品一万斤五花肉! 叮,今日秒杀单品一万斤无烟煤炭! 叮,今日秒杀一千套自动保暖内衣! 叮,今日秒杀一千支九五式突击步枪! 叮,今日秒杀国产运动鞋一万双! 在这个别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唐宁过上了吃喝不愁,洋房小楼,漂亮媳妇应有尽有的快活日子。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