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木修仙录

第四十二章古洞府(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四十二章古洞府

据蒋铭简绍,这件丝织内甲本身用料不凡,所用丝料是二阶中品灵虫铁线灵蚕吐的灵丝。

青云宗饲养了大量的灵蚕,其中不少已经达到二阶灵虫,每年能产下十来斤灵丝。

宗门筑基期修士穿的蓝色法衣就是用这种灵丝炼制而成的。

像陈相这种内门弟子身上穿的白色法衣虽然也勉强达到了高阶法衣级别,但用的是二阶下品灵植葛麻。无论质地还是防御力都比不上这件丝织内甲。

因为铁线灵蚕的灵丝放不长久,需要及时处理。所以宗门每年都会炼制出不少法衣,如果有多余的丝织内甲也会对外出售。

这种内甲本身就有很强的防御力,而且对五行法术还能起到一定的克制。

最关键的是,运用起来不像水幕宝珠跟乌铁盾那种防御法器需要消耗大量的法力。

所以很受修仙家族和筑基期散修欢迎,就是价格偏高。一般财力不足的筑基期修士消费不起,情愿买相对便宜的其它防御法器。

对于这件丝织内甲陈相还是非常满意的。

“不知这件内甲需要多少灵石?”

蒋铭比划了两个手指,说道:“两千灵石!”

这可比陈相心里预期的要贵不少,普通的高阶防御法器便宜的才不过八百灵石,就算其中的精品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灵石。

这倒好,一件内甲的价格足以抵得上两件同等级的高阶防御法器,怪不得还没卖出去。

陈相心中思量着要不要买下这件内甲。上次在红云谷中陈相就吃了法力不足的亏,差点死在对方手里。有了这件内甲就可以弥补这方的短板,今后遇上练气十二层的修士也可以勉强斗一斗。

但是这个价格又让他接受不了,虽然他目前手中不缺灵石。可也不能这么挥霍,必须要未雨绸缪,尽早多攒点灵石今后好兑换筑基丹用。

看着陈相犹豫不决的样子,蒋铭又说道:

“本门弟子在青云阁购物还能享受优惠,这件丝织内甲我可以给你个最低价,一千八百灵石。陈师弟不妨再考虑考虑。”

考虑再三后陈相还是咬着牙将这件丝织内甲收入囊中。不仅如此,另外他还购买了一瓶聚气丹,三瓶饲灵丹,三张二阶下品灵符。

一来二去总共花费了陈相两千三百多灵石。加上之前出售的法器这样算下来他最后只到手了五百多灵石。

算上这笔钱,陈相现在储物袋中已经有七千多灵石了。世面上的筑基丹的价格也就在一万二千灵石左右,等到了练气大圆满后拼上全身家当筹足一颗筑基丹的灵石应该不难。

但以他的灵根资质想要靠一颗筑基丹就筑基成功把握不大,所以得做两手准备。想办法多做些宗门任务积累足够的善功值,到时好向庶务殿兑换筑基丹。

从青云阁出来后,陈相也没心思继续逛街,急着回去喂养灵兽,助虎鹰兽进阶是他目前提升自身实力的一条途径。

“陈师弟,我正有事找你,走去玉琼楼说。”

刚回到城主府门口,还没走进去就遇上了林孟昌,一把就将陈相拉住了。

玉琼楼是玉丹阁开在渔阳城一家酒楼,七大宗门的弟子们平时不轮值时都喜欢到此地小酌一杯,放松放松。顺便互相之间交流些修炼心得,陈相也被林孟昌拉来过几次。

到了玉琼楼后,林孟昌直接带着陈相进了二楼的一件包厢。包厢内除了陈相二人外,还坐着二男一女。

这三人也都是渔阳城的护卫,虽然陈相跟他们不怎么熟悉,但彼此间也都认得。

橘猫七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发配后,我成了女市长身边红人
发配后,我成了女市长身边红人
他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县城公务员,并被分配到了一个前途无量的部门——县委办公室。怀揣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他走上工作岗位……可转眼十年了,他还是综合科的一名普通科员,当初的万丈豪情早就残酷的现实消磨殆尽了
佚名
爸妈不爱的真千金,竟是道上真大佬
爸妈不爱的真千金,竟是道上真大佬
一个月前,我被告知是豪门的真千金。那时,我还是贫困镇上的一个穷女孩,可我长得非常漂亮,是全家最出众的一个。可我有很多缺点。管家第一次见我的时候,我正把一个高我一头的男生踹翻,揍的他鲜血长流。我成绩差不
佚名
开局破格提拔,他成官场新贵
开局破格提拔,他成官场新贵
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做官,为百姓谋福,为人民谋生。可他长大后才发现,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在这并不公平的社会中,能够保全自身就已经是上上签了!可他依旧敢说,敢做!因此他得罪了不少人,本以为仕途之路
佚名
隋唐:丑拒李二,我截胡众枭雄
隋唐:丑拒李二,我截胡众枭雄
一朝穿越,我身处隋唐,开局选择辅佐李二成就他的帝王霸业。在这期间我与李秀宁暗生情愫,并且约定终生。谁料没过多久,李家为了攀附权贵,毅然选择与我退婚!面对昔日挚爱的绝情,李二的趁人之危,我满心愤懑。就在
佚名
撞破女领导私密,我连升三级
撞破女领导私密,我连升三级
【权财双收+绝色娇妻+重生先知+医术惊人】重生一世,大伯嘲讽,领导刁难,被下派到山村任村主任助理,他撞破女局长的情事,直接连升三级!原单位领导立即换脸,对他阿谀奉承!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