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三年,我成了亿万富豪

第214章 收藏家们的迫切(1/4)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214章 收藏家们的迫切

文玩市场的突然繁华,恐怕连江叶自己都没有预料到。

不过,这就是捡漏带来的各种效应。

就像是新闻里面,经常宣传的彩民中大奖是一个道理。

每次当彩票的销售量下降的时候,就会出现“某某彩民坚持十年购买彩票,终于中了千万大奖”的新闻一样。

这种玩意儿,就是用来刺激消费者的。

潜在的消费者一看到别人也能捡便宜,别人也能中大奖,那么自己也一定可以。

一时的头疼脑热,让他们赶紧花钱赌一赌。

但是只有等他们真的碰壁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有些事情真的没办到自己。

文玩市场这边的动静,自然也传到了田老的耳中。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田老并不感到惊讶。

以前有人捡漏一两件古董,都已经是个大新闻了。

现在江叶捡漏价值几千万的好几件古董,对于其他爱好者来说,简直就跟打了鸡血差不多。

在田老自己的院子里,此时也聚集了不少本省的收藏家、古董爱好者。

能够受到田老的邀请来到这个院子的人,在业内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这些人本身的藏品,就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

他们随便拿出一件来,都足以在市场上掀起一阵骚动!!!

这么多业内人士聚集在一起,当然不免聊起前几天的“捡漏事件”了。

“据说啊,那个捡漏的人还买到了一尊蓝釉唐三彩马,价值极高!这是真的吗?!”

“怎么会是假的?田老当时就出了一千三百万的价格,要购买那尊蓝釉唐三彩马。但是对方没有答应!”

“不是吧?一千三百万绝对的溢价购买了,这都不答应?要是我的话,我都忍不住点头了!”

“估计是想坐地起价吧。对方看田老喜欢那件东西,就忍不住狮子大开口。却没想到田老并没打算继续提价。”

这几个收藏家饶有兴趣的闲聊着。

他们没有亲眼见到江叶捡漏的场景,所以心里还挺好奇的。

尤其是知道江叶还捡漏了一尊蓝釉唐三彩马的时候,更是羡慕的不行。

像他们这种收藏家虽然也有不少藏品,但绝大多数都是几百万的东西。

对于普通人而言,几百万的古董当然已经是无法想象的天价了。

但是对他们来说,几百万的古董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可是蓝釉唐三彩马就不一样了。

就连他们都没有见过!!!

如果能收到一尊蓝釉的唐三彩,那绝对是运气爆表了。

“田老,对方估计是个愣头青吧?居然还想抬你的价格?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的没错,如果他知道田老是权威大佬,恐怕就不敢这么回来了!”

“蓝釉唐三彩虽然极其罕见,但是一千三百万已经是溢价购买。估计对方不怎么懂行,否则的话就应该卖掉才对!”

这些人虽然对具体的情况不怎么了解,但是一个个说的头头是道。

就好像他们真的亲眼目睹了全过程一样。

田老坐在一旁静静的品茶,他倒是默默不语。

等众人说完之后,田老这才微微一笑,感慨道:“还真不是。他不卖给我,是因为他不缺钱而已。”

开一辆劳斯莱斯出门的人,肯定是不怎么缺钱的。

而且他看得出来,江叶不把唐三彩卖给他,并不是想要借机提高价格。

而是单纯的不想卖,仅此而已。

“听起来好像也是个大佬,而且是不缺钱的那种。田老,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引荐一下?”

粥小明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可怜怀着崽崽,被顾少抱回家宠
小可怜怀着崽崽,被顾少抱回家宠
误打误撞睡了个小姑娘,后来人人都说是因为她怀孕了顾钦泽才对她百般宠爱的。她被欺负他为她出头,她缺钱他一张黑卡给了她,阮安安也以为他真的只是因为孩子才对她好的。生下孩子准备离开这个她想爱却觉得亏欠的男人
音音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上一世,人人都说表姐韩丽丽嫁得比江婉好!表姐嫁给陆厂长的弟弟,新郎又高又俊又有钱。江婉嫁的却是下乡青年,长相普通,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后来陆家不幸落了难,家道中落,韩丽丽因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独守空房
飞猪猪
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
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
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年纪,谁也没能料到,十六岁的学霸竟会被十三岁的学渣辅导作业气到泪崩,那段既尴尬又温馨的过往,成了两人青春里最想逃避却又无比怀念的篇章。时光荏苒,当曾经的学渣摇身一变成为应聘者,而学霸则
佚名
下山救了绝色贵妇,闹着当我岳母
下山救了绝色贵妇,闹着当我岳母
叶家弃子叶天行,于昆仑山修行十年。今日下山,出手救下绝色贵妇小姐姐,却没想到对方非要闹着当他岳母……小姐姐,拜托你矜持点!可别乱点鸳鸯谱啊!
佚名
玩命变强祁云章,开局托举儿子
玩命变强祁云章,开局托举儿子
祁云章穿进高山下的花环,成了赵蒙生搭档,刚给儿子祁同伟办完毕业宴,就听说被分配到了穷山沟。梁璐嗑着瓜子冷笑:"谁要跪着求婚跟我姓,我倒可以考虑。"学生会主席侯明抱着胳膊嘲讽:"我侯家人从不为五斗米折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