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她从四岁开始成为国家栋梁

第683章 深夜,太岁吞噬了刘文达,变成一个恐怖的怪物(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683章 深夜,太岁吞噬了刘文达,变成一个恐怖的怪物

“今天我很幸运啊!”刘文达在心里道,“居然让我发现了极其罕见的太岁!这真是个天大的奇迹啊,竟然让我在退休前遇到了一个大好的研究机会!”

“小白庄的那位年迈老者说,谁见到太岁谁倒霉,他只说对了一半!”刘文达此时情绪更加激昂,继续对自己说着话,“实际上,太岁这东西是养人的,得到它,它可以天天滋养身心,从而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

刘文达一想到长生不老,顿时就更加兴奋了。

“我要是真的长生不老了,岂不就可以继续工作,继续搞研究了吗?!”

“过去,我发表的关于太岁的论文,那是空对空的,现在,我得到了一个真的太岁,恐怕全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少见!从此,我就是太岁的发现者和研究者,说不定一举成名呢!哈哈……”

刘文达想着想着,禁不住地笑出声来了。

刘文达研究过史料,太岁,曾经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

这个天体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区域地下就会生出一块肉状的东西,古人认为这就是太岁的化身。

刘文达并没有囿于古人的认识,他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得了新的认识。

刘文达认为,太岁其实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种稀有不明生物体。

偶然幸运地发现太岁之后,刘文达白天上班,夜里独自一人观察研究太岁的变化情况。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也为了研究方便,刘文达把装着太岁的大玻璃罐搬到了自己的卧室里。

这样,刘文达就可以在深夜独自秘密地研究太岁了。

有一天夜里,刘文达正在独自观察太岁,忽然感到面部一阵阵嗖嗖地,像是有一种无形的风吹他的脸一样。

刘文达认为,这是太岁开始活跃了,从而发出来一种能量波。

为了印证他的判断,刘文达向太岁再靠近一步,果然,那种特殊能量释放的感觉更加明显。

刘文达决定研究明白,太岁释放的究竟是一种什么能量,然后,他就可以布表研究成果了。

从此,每天下午下班后,吃完了晚饭,刘文达第一件事就是进入卧室,半夜半夜地仔细观察太岁的发展情况。

刘文达惊喜的发现,太岁除了不断地释放能量波,而且又发生了一个惊人的变化,看太岁那个样子,似乎要分离出另一个太岁来!

刘文达心中这个激动啊,要是太岁再分裂出一个小太岁来,那就是更大的奇迹了。

昨天夜里,刘文达更加靠近太岁观察。

突然,一股更加强烈的不一样的能量,突然扑在了刘文达的脸上。

刘文达浑身一振,接着就神智不清,迷迷糊糊的了。

接下来的情景,刘文达像是进入梦境了。

刘文达似乎看到了一个恐怖的情景。

这时候,本来不怎么动弹的太岁,开始明显的动弹了,而且动弹的幅度越来越大。

接着,太岁慢慢地从大玻璃罐中向外爬!

下意识地,刘文达赶紧用双手去按太岁,想把太岁按回去,然而,太岁无论如何也按不回去。

太岁的力量越来越大了。

突然,太岁猛地一窜,带出一股大力,一下子就把刘文达掀到了一边。

而太岁,很快就从玻璃罐中爬了出来!

太岁先是爬到地上,接着向刘文达的床上爬去!

哪能让太岁上自己的床?!

成由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造化血狱体,万界无敌
开局造化血狱体,万界无敌
穿越修行世界,成为宗门的杂役弟子,所有的资源都要去争,去夺。原本他还在担心该如何是好,转身就发现原主已经融合了造化血狱体,只要吸收血气,就可以强身健体。从此,宗门的杂役弟子中多出了一个不能忍的人。毕竟
佚名
为了自救,王爷他开局召唤十万龙骑
为了自救,王爷他开局召唤十万龙骑
“奉帝诏:镇北王性格乖戾,鱼肉百姓,德不配位!特今收回北域兵权!另,为安抚民众,体恤民心,着即赐鸩酒一杯!钦此!”一睁眼,他就从一个社畜变成了无权无势的王爷,开局就被赐死。关键时刻,系统觉醒,开局获得
佚名
为系统舔校花两年半,她当真了
为系统舔校花两年半,她当真了
本书又名《寄宿阿姨家后,系统激活了》叶潶得到了系统,但只有充满舔狗能量才能将其激活。为了系统,叶潶开始狠狠舔校花李梦瑶,从高中一直舔到大学。耗时两年半,系统终于激活了,叶潶发誓不再当舔狗,他要当一个海
木有猫饼
我,天生废体,靠突破拿捏小魔头
我,天生废体,靠突破拿捏小魔头
腹黑狗:相信本皇,废灵体也可成神。他:别骗我,我还小。这可真是笑话,从没有听说过废灵体也能成神的道理。可随着经历事情越来越多,他渐渐的不得不信了。开局就是靠对赌拿捏老魔头,技能更是以恐怖的速度增长,试
佚名
凡人修仙路
凡人修仙路
【凡人流+无系统】资质平庸的山村稚童苏十二,为报血海深仇,被迫踏上一条无尽漫长、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充满算计和坎坷的修仙证道之路……前路漫漫,道阻且艰,小小凡人纵使披荆斩棘,也誓要走出自己的修仙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