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173章 和朱元璋一样勤勉的皇帝(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73章 和朱元璋一样勤勉的皇帝

第173章 和朱元璋一样勤勉的皇帝

大明中后期有一名很有名官员推行了一个办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朱元璋很好奇,同时也很疑惑。

为什么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是一名官员?而不是皇帝?

然而,听了朱辰的下一句话他就明白了。

“那人便是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三朝元老,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后期总揽军政大事的名臣张居正。”

这么多名头?光是听着就知道此人权倾朝野,比皇上还厉害。

朱元璋皱眉问道:“这人是不是就是大明后期文官集团的典范?”

朱辰点了点头。

“张居正这个人物很复杂,他虽权倾朝野,但他并非大奸大恶之臣,而是一名有手腕有谋略的政治家,改革家,所以‘万历新政’也称‘张居正改革’,不过我们今天重点说的不是这个人,而是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元璋没有说什么,不过心里却在想,这个人如果是在他的治下,恐怕和胡惟庸一个结局。

朱辰当然不知道朱元璋想这些,继续道:

“为了解决大明税收制度带来的问题,在张居正的推动下,施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于嘉庆九年提出,直到万历九年,才推广至全国。”

“所谓‘一条鞭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具体来讲,就是,首先,合并赋役,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为一项,按田亩和人丁统一征收,其次,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就连徭役也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其三,重新丈量土地,以土地面积为主要依据,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其四,税收由地方政府统一征收,减少了中间环节的盘剥,并简化征收流程,减少了地方官员的贪污机会。”

“这样改革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简化了税收的流程,合并税种、统一征收,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腐败和盘剥,其次,将徭役折算为银两,减少了农民因服役而耽误农业生产的情况,减轻农民负担,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三,一条鞭法将税收折合为白银,推动了白银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四,以银两征收,提高了税收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听到这里,朱元璋几人都是缓缓点头。

一条鞭法听起来并不算复杂,主要就是将繁杂的赋税简单化,以及将先前以实物为主的税收以及徭役折算为银两,没想到竟然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而且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如果这就解决了大明税收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似乎也并不难。

但朱辰接下来的话,又让朱元璋他们皱起眉头。

“一条鞭法虽有其进步意义,但它始终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仍然是为封建社会的基础服务的,只是暂时缓解了税收导致的阶级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反而衍生出了新的矛盾与问题。”

听到这话,朱元璋都是露出疑惑的神色。

一条鞭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衍生出了新的问题和矛盾?

在几人疑惑的目光下,朱辰继续道:

“首先,一条鞭法是一种改良主义的政策,是含有朝廷与豪绅地主斗争的性质。但是这个‘改良’和‘斗争’却是极其微弱的,连对当时豪绅地主优免权也要‘除外’。”

“斗争的不彻底,也让一条鞭法在施行后,并没有达到完全消除杂役之害的目的,突出表现在额外增派,当地政府在一条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赋税,扰民非常厉害。”

“其次,一条鞭法施行还滋生了另一个以后影响非常久远的问题,即火耗问题。”

楚山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后妈养崽:太宠啦,老公萌娃黏着她
后妈养崽:太宠啦,老公萌娃黏着她
开局穿越肥妞,险些被父母嫁给瘸子?还好我有好眼光,马上给兵哥哥做贤内助。三个熊孩子不服管,那看看我战斗力和温柔力。婆家吸血我们家?没门,直接分家带着孩子们从啃窝窝头一跃顿顿有肉。我个后妈做成这样够好了
佚名
结婚后,发现妻子的秘密
结婚后,发现妻子的秘密
工作回家,竟被告知结婚多年的妻子突然出轨。正欲兴师问罪的时候,远在乡村的老母却让我回去处理一笔拆迁款。妻子的背叛、同行的冷漠、孩子的哭诉都令我心力交瘁。面对接踵而至的困境,我决定奋起反击,让他们知道报
木叶九
开局流放,医妃搬空国库去逃荒
开局流放,医妃搬空国库去逃荒
【空间囤货+女强+爽文+虐渣+全家流放逃荒+新婚夜+发家致富】一朝穿书,顾挽月发现她成了炮灰女配,抄家流放?没事,她有异能空间,国库物资通通收进空间,另外搬空娘家和王府,让抄家的人一根毛都拿不走。流放
花花后空翻
余温尽显
余温尽显
隐忍多年的庄星星忽然有一天不想当替身了,而这个时候,陈京慌了。
万宝路
逆流而上,我成为官道新贵!
逆流而上,我成为官道新贵!
在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他少年得志,因为世家在任的缘故,他在父亲的运作下成了一名在职公务人员。正当他畅想美好仕途时,天有不测风云,父母车祸双亡。正所谓人走茶凉,他也很快品尝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在,厄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