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第30章 问策,众大臣嘲讽(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30章 问策,众大臣嘲讽

众臣看着惊得大呼小叫的伏允,眼里满满都是骄傲与自豪。

同时他们眼底满满都是不解。伏允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区区一盆下人饭食,就美得他大呼小叫?

看来,公主府就连下人的饭食,也十分美味呐!

“行了玉儿,快说说吐谷浑该如何治理?”

魏叔玉大喇喇道:“父皇您可是一国之主,吐谷浑如何治理,不应该是您与众大臣的差事嘛。

儿臣不过区区一个御史大夫,只会怼人呐,真不知该如何治理。”

见李世民被怼,李渊心里像喝了蜜一样:

“哈哈不愧是朕的孙女婿,说得真好哇。”

李世民有些回不过神,父皇不应该站在他这边嘛,好歹也是为了李唐的利益。

作为臣子,魏征无疑非常合格。

“逆子胡说什么,陛下问什么就答什么,再磨磨蹭蹭信不信抽你!”

魏征很生气,或许与逆子没给他吃鸭肉、驴肉有关吧。

怎么说都是他老爹,有好吃的美食居然不先想着他。

长孙无忌不想魏叔玉出风头,他放下酒杯朝李世民拱拱手:

“陛下,魏大郎说得没错,他不过是御史大夫而已,州县的治理他压根就不懂。”

有了长孙无忌打头,其余的文臣们纷纷出言反对。

“陛下,魏叔玉不过十一岁孩童而已,您向他问策有点不合理吧。”

“微臣也觉得魏大郎年纪太小,他对吐谷浑如何治理肯定一头雾水。”

“陛下您真的问错了人,朝中的房大人、长孙大人、魏征大人,他们才是陛下的子房呐!”

“说得没错,魏大郎或许连吐谷浑,在哪个方位都搞不懂。”

李世民脸皮抽了抽,他心里吐槽不已。有些文官一点眼力劲都没有,自己的官当得不咋滴,眼光还一般般。

居然说玉儿不懂治理州县,从他会搞钱就能看出,真要玉儿去治理州县,他的考评最起码都是上上。

程咬金对待魏叔玉,比自己的亲儿子还要亲。如此粉雕玉琢、伶俐乖巧的魏叔玉,他恨不得拿家里的七个葫芦娃去换。

“你们胡诌些什么?就凭魏贤侄那赚钱的手段,他怎么就不知道治理吐谷浑?”

尉迟恭不甘示弱附和道:“魏贤侄年纪小又咋滴,十一岁的御史大夫,你们谁能做得到。”

李世民摆摆手,“玉儿他可是我大唐的神童,多听听他出谋划策总不会错。”

魏叔玉笑嘻嘻看着那群文官,他的样子别提有多欠揍:

“你们一个个懂个嘚。连父皇的意思都搞不懂,还反对得不亦乐乎。”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群反对的大臣们一个个都炸了。

尼玛。

他们当十几年的官,而且是朝廷中枢的大官,会连陛下的意思都搞不懂?

“陛下能有什么意思,他不就是字面意思嘛。”

“谁说不是呐,居然说我们不懂陛下的意思,那简直是胡扯。”

“陛下雄才伟略,既然拿下吐谷浑,肯定不会束之高阁。既然如此,他肯定问的就是如何治理吐谷浑。”

长孙无忌心里一搁愣,他这回似乎还真搞岔了。

陛下的确不怎么关心吐谷浑的治理,他更关心如何从吐谷浑攫取大量的利益。

该死的。

他长孙无忌,被仇恨迷了心智呐!

魏叔玉可不会惯着他们:

“你们懂个嘚!!陛下他是问策嘛,他明明是想从我这里弄到赚大钱的法门!”

轰——!

他们被震得无比羞愧。

是城城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有一尊炼药炉
我有一尊炼药炉
田地被占,乡绅无道?面对每年那高额的佣金,季迭靠着偶然获得那可以提升药材品质的炉子,以及一颗不甘愤懑的心,踏上修行之路,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弱者声嘶力竭,亦无人在意,强者轻声细语,却震聩天穹…“那么,
一点才睡
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
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
关于神豪从打赏女团,奔现十倍返还!:我成为神豪,被某音人气女团包围了?白S萌妹,可爱甜妹,高冷女神,性感御姐?沉迷网恋,结果被榨干后,无情被甩,高利贷催债上门,要被丢下大楼。忽然,你觉醒系统,成为神豪
木木落落
灵气复苏手持Omnitrix
灵气复苏手持Omnitrix
关于灵气复苏手持Omnitrix:以建粉丝群,来者可加本书无女主!本书无女主!!本书无女主!!!500年前,蓝星灵气突然复苏,人人都可以觉醒异能。有人觉醒元素系,一把火可点燃大海,一挥手可淹没一城。有
飞翔的龙
我的青梅竟都是游戏BOSS
我的青梅竟都是游戏BOSS
游戏世界万族战斗女BOSS的童年养成“这些游戏中冷血无情的反派女魔头大BOSS,小时候为什么都这么可爱黏人啊!?”夜歌穿越到的这个游戏世界,万族林立,基因进化,武道兴荣,科技修仙,魔法与异能相互碰撞,
一支威士忌
胎穿嫡长子,娘家人配置无敌了
胎穿嫡长子,娘家人配置无敌了
胎穿汉武帝嫡长子刘据。亲爹是公元前二世纪地球最强碳基生物—刘彻!娘家人的配置更是离谱!亲娘卫子夫,舅舅卫青,表兄霍去病,表弟霍光......这阵容你告诉我怎么输?可偏偏就被一个阉人污蔑造反,当了三十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