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89章 商议定价
姜容平时见多了各种想尽办法抬价的人,也见多了心里有鬼,所以尽可能给他们让利的人,像沈瑛绮这般坦诚的,却真的是很少见。
这会儿也有些愣怔,好一会儿,才又反应过来,忍不住敬佩的看向沈瑛绮,“沈小姐确实如他们所说一般,是个好人。”
之前从其他将士那里听说,沈小姐是个好人的时候,姜容只觉得迷惑,也觉得有些讽刺。
哪怕跟出来的这些将士俸禄都不算低,有他们王爷在,俸禄也没有迟发,可是拿命去赚俸禄,却只有那么一点俸禄的人,去夸另一个家财万贯的人是个好人,在他看来,确实有些好笑。
也是因此,对于沈瑛绮,其实他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很会收买人心的人。
却没有想到,只是刚开始谈判,他的想法便被颠覆了,并不是沈瑛绮会收买人心,只是自己太过于多想而已。
沈瑛绮见他脸上的神色,大概能猜出他在想些什么,对于他的想法倒是也不介意。
正是因为像姜容这样的人多一些,边疆军中才更有保障,相对应的,他们这些普通人也才能够过的安稳。
说句难听话,一旦边疆乱了起来,甚至于江南都要受到冲击,若是因为物资供给的不足,导致边疆出乱子,那才是江南那些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像那些在战事中搅弄拳脚的,大多都是些自负,且对自己的实力没有真正认知的人。
初次交锋过后,双方也各自确定了各自的行事准则,沈瑛绮便先拿出了自己之前就写好的一份资料,“姜将军不妨先看一看这个。”
姜容接过之后,认真看了片刻,赞赏倒是愈发多了许多。
这份资料上,是沈瑛绮先前通过村长、族长他们获得的消息,后面也让其他人去周边走访,查看过,也让县里的铺子去看过。
是村子周边以及县城周边,这几个地方的红薯产量、红薯价格。
想做红薯粉条的生意,确保原材料便是重中之重,沈瑛绮特意让人去仔细调查了这些情况。
除此之外,则是附近适合红薯种植的土地以及红薯在这些土地上的大致产量,这是方便后续如果要加大产量,让他们直接在这些多余的土地上种植。
姜容认认真真的将这些全部看过之后,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沈小姐很适合做军需官。”
在姜容看来,这是极高的评价了。
别人都以为军需官就是看看边疆军需要什么,谈个价格,然后让人去运回来就行。
只有主帅以及做过军需官的人,才更能明白这其中的困难程度。
沈瑛绮只笑笑,“给他们找个生计,总是要多考虑考虑。不能让人家只做几天,就再也没了材料不是。”
姜容这会儿对于将士们口中所说的“好人”,也是愈发的认可。
他去自认自己见过的各种商贾和世家多了去了,像这位沈小姐这般坦然自在,在谈商时,却又不是满身铜臭的,确实是少的多。
看完这份资料之后,沈瑛绮又道,“姜将军不知道何时有空?”
有了之前这份资料的肯定,姜容这会儿态度也好了很多。“王爷把我等招来时,便已然说过,可能会在这里待的时间久一些。”
沈瑛绮其实之前也有疑惑过,为什么边疆的这些人都叫祁墨筠王爷,而不是叫他将军。
但是后来自己也慢慢琢磨出了一点,如果叫他将军的话,那就是时时刻刻的在提醒着所有听到的人,边疆军归他掌管。
这样虽然对祁墨筠的威望有好处,但是对于朝臣们的敏感神经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于对于边疆军本身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这会儿对于他的称呼,倒是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道,“若是姜将军有空的话,不妨明日随我一起去村子里,看看红薯粉的制作过程。”
姜容点头,“制作过程自然是要看的,只是不知,沈小姐为何要特意提起?”
见他如此干脆的便直接问出原因,沈瑛绮便也干脆的解释,“红薯到红薯粉,中间还需要制作,而这个制作,对于红薯有消耗,对于人工也有消耗。”
“姜将军看过之后,或许会对我定的价格,不再有那么大的异议。”
听沈瑛绮这么说,姜容越发的感兴趣,“不知沈小姐为红薯粉条定的价格是多少?”
对于价格,姜容来之前也跟其他人大概谈论过。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区间,在这个区间以内,自然是越低越好。
高于这个区间的自然是不行的,而低于这个区间,他们边疆军还真不至于去占这个便宜。
要知道,有时候占便宜,往往等于在你的前面有一个坑,有一个未来的亏等着你去吃。
沈瑛绮一边在心里感慨,跟边疆军谈生意确实爽快,一边道,“红薯的产量以及价格,这份资料里都有,姜将军也可以让人去调查一番。”
“对于红薯粉条的价格,我这边的定价是十二文,不知江将军以为如何?”
“十二文?”姜容有些惊讶,这个价格,确实是在他们的价格区间里。
但是比较微妙的就是,这十二文,在他们的价格区间里,处于不高不低偏中间的位置。
再多要一些,他肯定直接就拒绝,说价格太高。再少要一些,他也能直接拍板定下。
偏偏在十二文这个中间值上。
见姜容这样,沈瑛绮又解释道,“红薯的价格在两到三文之间,而一斤红薯粉条所需要的红薯,则是在两到三斤之间。”
姜容察觉到一些不对劲,“这么说的话,红薯粉条最贵的成本价也就在九文钱,这十二文是不是多了些?”
对于他的质问,沈瑛绮也不恼怒,只是介绍道,“红薯的价格在不断变动,红薯粉条的成品率也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九文,表面看是最高的成本价,可那是在一切顺利、没有任何差错的情况下。”
“姜将军采买的事情应当也做过很多,也去看过别家的生产。生产一事,并不能一味的只看最佳结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