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4章 东方大陆 海战
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地赶路,足足走了半个月,终于走出了 150 公里。沿途,他们陆续看到了一些部落,有食人部落,也有其他普通的部落。可佐藤健觉得此处距离星星月月国依旧太近,担心万国的势力随时会延伸至此,不安全。于是,他咬了咬牙,决定继续向北,要走到 500 公里以外再寻一处安身之所。
又经过漫长的跋涉,他们再次前行了 300 公里。此时,距离他们离开星星月月国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期间的艰辛难以言表。一路上,他们时刻警惕着,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万国的追兵突然出现。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片相对陌生又略显偏僻的区域,这里有着一个石人部落,还有一个巨人部落,皆是规模比较大的部落。佐藤健看着周边这些部落,发现他们大多还在使用石刀石斧等原始的武器,心中暗暗盘算起来。他想着,既然要在此地重新立足,那就得找一个部落合作,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先进武器和军事知识,让这个部落强大起来,如此一来,自己也能再次拥有一番作为。
此刻,他们已经远离星星月月国将近五百公里,佐藤健觉得万国一时半会儿应该还追不到这里,便决定暂且安定下来,好好商议下一步该如何与部落进行合作。至于最终会选择哪个部落,又会如何展开合作,一切都还在筹划之中,而他们这段漫长又惊险的逃亡之旅,也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只是,未来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一番未知的境遇,谁也无法预料。
第二十五章 星星月月国的覆灭与投降
在万国对星星月月国的轰炸暂告一段落的第十三天,星星月月国的一位女团长,作为该国首位被提拔至这一职位的女性,满心忧虑地想要与佐藤健商讨防御之事。她深知,尽管之前飞机的轰炸并未造成己方人员的大规模伤亡,毕竟他们挖掘了众多山洞作为掩体,许多士兵得以在山洞中保全性命。然而,山洞外的岗哨却损失惨重,防御体系已濒临崩溃,她急切地渴望从佐藤健那里得到新的指示,以重新稳固防线。
她先是尝试给佐藤健打电话,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三点,始终无人接听。内心的不安愈发强烈,她再也无法在山洞中坐以待毙。于是,她带着两名警卫员,匆匆赶往皇宫。一路上,她目睹着被轰炸后的城市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心中满是悲凉。
抵达皇宫后,她却惊异地发现,整个皇宫空无一人。她四处寻找佐藤健的踪迹,找遍了每一个角落,甚至询问了佐藤健的女眷们,得到的答复皆是未曾见到。随后,她又联系其他旅团长,得到的回应亦是相同,众人皆不知国王去向。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与困惑之时,一位旅团长突然想起,之前曾参与过皇宫地道的挖掘工程,隐约记得佐藤健的座椅后面似乎有个洞口。众人听闻,赶忙围到座椅周围,一番折腾后,终于找到了那个隐秘的洞口。他们顺着洞口小心翼翼地前行,不久便来到了小河边。在这里,他们发现了清晰的脚印以及敞开的地道出口,由此推断,国王与那 57 名死士必定是从这里逃离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他们意识到继续坚守已毫无意义,于是决定投降。然而,团内也有部分人坚决反对投降,其中就包括那位女团长。但愿意投降的人占了多数,他们无奈之下,只好将女团长等几个不愿意投降的人捆绑起来,并未加以伤害。
随后,他们在城墙上打出了白旗,正式宣告投降。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整齐地排列在一旁,男男女女鱼贯走出城门。消息很快传到了星月王那里,有人怀疑这可能是诈降,毕竟投降来得太过突然。但星月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接收投降的人群,再做后续打算。
面对数量庞大的投降人群,万国开始对其进行细致的分解与安置。首先,将女人、老人和小孩留在本国境内,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安置点,让他们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活下去。
对于男性,则根据年龄进行了划分。其中,19 岁到 30 多岁的男性被进一步细分。那 20 多万之前从星耀国抢夺来的人口,被安排返回星耀国,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归故土,与家人团聚。而剩下的本国 19 岁到 35 岁左右的男性,一部分被分配到铁矿开采区域。由于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铁矿资源,且已有一定的炼矿基础,这些年轻力壮的男子便承担起开发铁矿的重任,他们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为万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另一部分则被派往牛山地区,那里有大片的农田等待开垦和耕种。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从事种田劳作,为解决粮食问题而努力。
如此一来,曾经的星星月月国彻底被分解瓦解。曾经作为食人族的那部分人群,如今只剩下 40 多万,而其余的大多是从其他部落抢夺而来的人口。通过这样的安置与分配,万国不仅有效地管理了投降人群,还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为自身的发展和这片大陆的稳定奠定了基础,而西南大陆的格局也在这一系列事件后,发生了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变化,一个全新的秩序正在逐步构建之中。
第二十六章 余波与战略布局
星星月月国的覆灭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这片大陆上激起千层浪。剩余的两个国家和两个部落虽早有心理准备,却仍被深深震惊。他们在震惊之余,努力保持着冷静,试图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炎阳国,坐拥 1000 多万人口,其国王自恃国力强盛,心中暗自思忖:“我炎阳国并未行那伤天害理之事,万国若想进犯,尽管放马过来。我等绝不像佐藤健那般怯懦,弃国而逃。我有众多子民,有何可惧?”他的态度强硬,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之势,坚决不肯轻易臣服于万国。
时光匆匆,一个月转瞬即逝。在这期间,万国的势力持续扩张,又有两个部落相继选择了臣服。此时,整个西南大陆的局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剩下两个国家仍在坚守。
两个月后,这片大陆上除了那两个国家,其余部落与地区皆已被万国纳入囊中。星月王审时度势,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他深知,武力征服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面对这两个自认为与万国地位平等的国家。于是,他决定先全力巩固已臣服地区的统治。
万国开始大力建设商业中心,促进各地的贸易往来与经济交流。推行铜钱经济,规范货币流通体系,使得经济秩序逐渐稳定并繁荣起来。同时,积极兴建学校,传播知识与文化,培养各类人才,为万国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条条公路在这片土地上蜿蜒伸展,连接起各个地区,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通与运输。
而对于那两个尚未臣服的国家,万国采取了一种围而不打的策略。尤其是针对他们的畜牧业,万国大军如铁桶般将其牧场重重包围,严禁他们外出放牧或打猎。这两个国家主要依赖农业与畜牧业为生,如今牧场被占,狩猎受限,生存压力陡然增大。
炎阳国虽农业与畜牧业各占一半,但牧场被占后,其狩猎活动也受到极大阻碍。他们虽有沿海地区的资源以及草原,可周边山脉被万国封锁,行动受限。炎阳国试图坚守,依靠农业维持生计,但粮食产量毕竟有限,难以长期支撑庞大的人口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个国家在万国的围困下,终于不堪重负,无奈选择了臣服。如今,只剩下炎阳国仍在负隅顽抗。万国对炎阳国的封锁愈发严密,切断了其与外界的贸易通道,限制了其资源获取。炎阳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内部人心惶惶,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国王仍在犹豫,不肯轻易低头。
在西南国的南角,佐藤健已逃亡四个月有余。在这漫长的逃亡途中,他们频繁使用枪支打猎以维持生计,导致枪弹逐渐匮乏。无奈之下,佐藤健想起了曾经的玉坠军火库。
他独自带着那枚特殊的玉坠,悄悄潜入军火库。因为他深知,这玉坠所开启的空间极为特殊,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否则便会性命不保。一旦有人企图抢夺玉坠进入空间,就会触动神秘的力量,瞬间被抹杀。
佐藤健进入军火库后,只觉内部错综复杂,通道纵横交错。他心中焦急,左转右转,在一番摸索后,终于发现了一扇巨大的木门。他用力推开木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呆住。
库房内,各种重型武器琳琅满目。高射炮威严耸立,炮管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强大威力;一门门大炮整齐排列,其巨大的炮身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破坏力;角落里,还停放着数辆小豆丁坦克,那小巧却不失坚固的外形,让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不凡的性能。
佐藤健望着这些武器,心中五味杂陈,懊悔不已。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自责道:“我怎么如此愚蠢,在这军火库里竟不好好探寻一番。若早发现这些宝贝,有坦克镇守国门,有大炮威慑四方,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那毒气弹发射装置,与这些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说着,他不禁潸然泪下,为自己曾经的疏忽而痛心疾首。
待情绪稍微平复后,佐藤健站起身来,决定好好查看一番。他在军火库中继续深入探索,又意外发现了一个密室。密室里,堆积着如山的金条、白银,这些财富在黑暗中散发着诱人的光芒。佐藤健看着这些财富,苦笑着摇了摇头:“在这乱世之中,金银又有何用?此地并不需要金钱交易。”
随后,佐藤健走出军火库,对着在外等候的 57 名死士,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兄弟们,如今我在军火库中有了重大发现。虽不能带你们进入,但里面的武器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下次建立据点时,我定要将这些强大的武器运用自如。有了高射炮,那空中的威胁便不足为惧;有了这些大炮,我们便可称霸一方。炮弹充足,足以应对任何挑战。”他兴奋地向死士们讲述着未来的计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众人围坐在一起,商讨着如何进入附近部落,如何逐步篡权,将部落纳为己有。佐藤健谈笑风生,那份曾经的自信与霸气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而他的未来之路,也在这一番谋划下,悄然展开新的篇章,只是不知在这西南国的南角,他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与变数。
第二十七章 融合与发展
随着万国的不断扩张与整合,西南地区逐渐走向了新的融合发展阶段。在农业方面,万国充分利用各部落的土地资源与耕种经验,展开了大规模的农业改良与规划。从星耀国引入了先进的灌溉技术,挖掘沟渠,修筑水坝,将河水引入干旱的农田,让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同时,还推广了新的农作物品种,这些品种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极大地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在一些山区部落,梯田被进一步修缮和扩建,层层叠叠的梯田如诗如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还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景观。并且,万国设立了农业研究机构,由各部落经验丰富的农夫与学者共同组成,他们深入研究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方案,还培育出了一些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农作物,进一步保障了粮食的稳定生产。
经济上,铜钱经济的推行取得了显着成效。各地商业中心繁荣发展,商人们穿梭于各个部落与城镇之间,进行着繁忙的贸易活动。来自海边部落的精美贝壳制品、山区部落的珍贵药材与矿石、平原部落的优质粮食与手工艺品等,都成为了热门的交易商品。集市上熙熙攘攘,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用铜钱公平地交换着所需物品,促进了物资的流通与经济的活力。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万国还设立了专门的商业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商业法规,保障了商人的权益,打击了欺诈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外,万国还鼓励手工业的创新与发展,设立了手工工坊,召集各部落的能工巧匠,共同研发新的技艺和产品,如将部落传统的纺织工艺与新的染色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色彩绚丽且质地优良的布料,畅销各地。
建筑领域也迎来了革新与融合。在星耀国等核心区域,高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宫殿式的建筑采用了坚固的砖石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威严与华丽。这些建筑融合了不同部落的建筑特色,有的借鉴了部落传统建筑的造型风格,有的则将部落的装饰图案与符号巧妙地运用在建筑装饰上。而在普通城镇与部落,民居也得到了改善。房屋更加坚固耐用,布局更加合理。用石头和木材混合建造的房屋,既能抵御风雨,又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一些部落还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如圆形的帐篷式建筑、架空的竹楼等,成为了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万国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建筑师,他们在各地游历,将先进的建筑理念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公共建筑,如部落学堂、议事大厅等,为部落的公共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场所。
交通方面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万国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修筑公路。各部落的青壮年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修路大军之中。工程师们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精心规划路线。在平坦的平原地区,修筑宽阔笔直的大道,以便于马车和行人快速通行;在山区则巧妙地依山而建,开凿隧道、架设桥梁,克服了重重困难。这些公路如一条条纽带,将各个部落紧密相连。道路两旁还种植了树木,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在夏季为行人提供阴凉。交通的便利使得物资运输更加高效快捷,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加强了部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比如,以前一个山区部落的特色手工艺品,因为交通不便,很难运出山外销售,现在通过公路运输,能够迅速抵达各个商业中心,大大提高了部落的收入,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个部落独特的文化魅力。
各部落的族长与长老们,都被邀请至星耀国,组成了长老团。万国对长老团极为尊重与关怀,特意为他们建造了崭新的长老堂。长老堂选址于环境清幽之处,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堂内空间宽敞明亮,装饰精美,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为长老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与议事环境。
长老们的家属也一同被妥善安置。他们在星耀国拥有了自己的住所,住所附近设有集市、学堂等生活设施,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可以进入学堂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文化知识、礼仪道德以及各种实用技能。妇女们则可以参与一些手工制作或商业活动,为家庭增加收入。
在长老堂中,长老们时常聚在一起,商讨着万国的发展大计。他们分享着各自部落的经验与智慧,为万国在农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同时,长老们也成为了部落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桥梁,他们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不同部落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学习。年轻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各部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比如,在一次农业技术交流会上,一位山区部落的长老展示了他们独特的种植技巧,通过巧妙的间作与套种,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多种作物的高产。这一技巧被迅速推广开来,让其他部落受益匪浅。还有在建筑建造过程中,不同部落的工匠们相互切磋技艺,一位擅长木雕的工匠与一位擅长石雕的工匠合作,将木雕的精美与石雕的坚固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建筑装饰作品。在交通建设中,一位部落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桥梁设计方案,结合了部落传统的绳索桥和现代的桥梁结构原理,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这个方案被采用后,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也让人们对部落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赞叹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部落之间的融合日益加深。人们逐渐摒弃了过去的偏见与隔阂,共同为万国的繁荣发展而努力。而西南地区在这样的融合发展模式下,正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多元、经济繁荣的乐土,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希望,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画卷,正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西南土地上徐徐展开。
第二十八章 宏伟新城的规划与展望
在西南地区逐步走向融合与发展的进程中,西南地区第二军区司令员豹冲提出了一项极具前瞻性与挑战性的宏伟规划——建造一座能够容纳 700 万人的大型城市。
豹冲在深思熟虑后,向众人阐述了他的理念:“如今,我们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融合成果,但各部落之间的居住格局仍相对分散,这不利于长远的发展与深度融合。若能构建一座大型城市,将各个部落的人们汇聚于此,便能打破地域隔阂,促进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协作,从而推动整个西南地区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对这座未来之城充满了无限憧憬。
这一构想的灵感部分源自他对海港城的参观考察。海港城那繁荣的商业景象、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多元的文化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知,一座规划完善的大型城市对于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城市里,商业能够蓬勃发展,各类资源能够得到高效整合与配置,不同部落的人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更为丰富和灿烂的文明。
于是,豹冲召集了众多智者、工程师以及各部落的代表,共同开启了这座新城的规划之旅。选址工作成为了首要任务,经过多方探寻与论证,他们终于在一片地势平坦且毗邻大河的风水宝地上确定了城址。这片土地水源充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地势平坦则有利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布局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交通体系的构建被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工程师们精心设计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宽阔的主干道犹如城市的脊梁,贯穿南北东西,能够容纳大量的车水马龙,确保人员与物资的快速流通。分支道路则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此外,还规划了便捷的桥梁横跨大河,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进一步加强了两岸的联系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