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龙逆天下

第188章 灭魏前奏(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88章 灭魏前奏

谈笑完,两人之间的话题也进入了正事。

“孔明啊”

“朕在登基诏书中,对天下人夸下了海口。”

“一年破槽曹,三年之内平定天下。”

刘备微微凝眉:“这句话喊出来有气势。可是对于三年之内能不能彻底平定天下?”

“朕心中却是底气不足啊!”

“哈哈哈”

“主公,您这时候再来后悔,是不是有些晚了。”

对于诸葛亮的调笑,刘备当即说道。

“孔明,朕夸下海口的自信来源于谁?”

“而不是来自于你嘛。”

刘备:“你之前可是对朕说过,两三年便可平定天下呀!”

“有了你这句话,朕才敢夸下如此海口啊!”

“这事儿你可不能不认账吧?”

“哈哈哈”

“认认,主公您都打上门来了,亮怎么能不认呢。”

诸葛亮挥动羽扇,“两三年内平定天下,亮并非对主公虚言。”

“主公也不会失信于天下。”

“如今孙权已灭,我军后方再无掣肘。此为一利!”

“当初隆中之言,是一军出关中,一军出宛洛,进军中原。”

“如今关中在手,我军屯于洛阳。更又夺下并州,占据江东。两路兵马便可变为三路甚至四路。”

“此为二利!”

“主公顺天应人,继承大统。号召天下向汉之士讨伐逆贼,此为三利!”

“主公坐拥六州两都之地,强大之势,以完全压过曹魏。”

“曹魏虽仍有众多人口,兵马,却连续败于我军之手,处劣势。此为四利。”

“我军三大都督,精锐之兵三十五万。及后方荆州,交州,益州,关中凉州之兵,合在一起足有五十余万!”

“有如此雄师主公何患不能平定天下。”

“有此五利,何惧曹魏!”

诸葛亮谋划深远:“主公莫不是忘了,以荀彧的关系,联系中原诸多世家了吗?”

刘备询问:“此事是否已经有了眉目?”

“中原大家,袁,崔,卢,羊等诸多世家,都愿意扶汉。”

“只要主公挺进中原,便会受到这些世家的欢迎和支持。”

“如此甚好!”

“方才孔明所言,我军可由并州,关中,荆州,江东方向,四路进军。”

“若真的如此多路进军,多点攻击,分散敌兵固然是好。只是如此分散兵力,被魏军抓住破绽,逐个击破,该如何是好?”刘备问道。

“此事,亮早有所虑。”

诸葛亮对曹魏的军事布局已然有所了解:“曹操崩逝之前,布下四大重兵,正好应对我军四路进兵。”

“曹仁徐晃驻于陈留,曹真驻扎于邺城,司马懿驻扎于常山。此三者,以太行为依托,成防御重镇,防备我军进入中原。”

“最后一处,便是曹休与张辽所驻守的淮南及吴郡。”

“三年灭魏,平定天下。先蚕食而后吞灭。”

“若想一举灭魏,则力有所不及,不能顾全大局。”

“耗尽国力极有可能出现大汉初年之危机!”

“所以灭魏之事,应先蚕食曹魏一部,而后某图全部!”

“嗯,孔明言之有理。”

“凡事急中生乱,一统天下之大事,马虎不得。”刘备认同。

“臣以为要先灭江南之曹军,进军淮南,打开北进通路。”

“以此为主,后续三路兵马伺机进军。”

“淮南战火一起,曹魏全局震动。淮南战士僵持可拖住曹军,淮南战事一胜,我军北可直插中原腹地,可夹击曹仁,徐晃后方一举拿下这个堡垒。”

刘备整理了一下思路:“以淮南作为主突破点,由此打开全局战略。”

“淮南一破,曹仁朝不保夕,守在邺城的曹真也有被我军前后夹击的危险。”

无尘了然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虚无源道珠
虚无源道珠
关于虚无源道珠:新书发布,虚无衍生鸿蒙,鸿蒙破碎后,衍生混沌世界,在虚无衍生鸿蒙时,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道,而在道出现的同时,也衍生出一枚虚无源道珠,其包含了无数修炼大道,这枚虚无源道珠穿越无数个位面时空
北雁飞舞
罗碧姜竹
罗碧姜竹
穿越到以武为尊的未来星际,为了避开勾心斗角,罗碧隐瞒了自己觉醒异能的事。谁知有人不长眼非要找事,堂妹先是抢她的未婚夫,接着还想抢属于她的东西。罗碧一怒之下跑去测试,结果吓人一跳······
一见我珍
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
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
关于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传奇望气师重活一世,在母妃和几位姐姐想要推自己代替养子前往敌国为质后,李锋不再像前世那般放弃绝代望气师之路暗中医治家人,而是进入祖地接受太祖传承。他嗑着瓜子看着亲爱的家
流弹
小熊聪聪历险记
小熊聪聪历险记
关于小熊聪聪历险记:小熊聪聪、小兔子西西、小老鼠灰灰和小鸟豆豆一起森林大冒险,寻找宝藏的故事,一路上,它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战胜重重困难,通过各种挑战。
记乐叔叔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
五百年前,福源禁地现世,宗门正值覆灭之时,宗门天之骄子的他,选择牺牲自己,以身犯险,为宗门争夺那滔天福源!期间,他遭受非人折磨。最终,他成功了,气运福源尽数被他抢夺,宗门也很快跻身一流圣地。可,当他归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