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奋斗在晋察冀

第107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07章

不过,先把东西运到山里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是好在这一次出发的时候,特意多安排了一些民兵人员协助。

此战,来了曲阳、新乐、行唐、定州四个县的民兵总计快三千人。

而底下的民兵听说可以跟着大部队打劫鬼子的列车,原本张浩只要一千五百人的,结果就浩浩荡荡的来了三千人。

只是,人员虽然多了一倍,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

总不能所有的东西都依靠人扛着吧?

两列火车,除去装人的车厢外,足足三十八节满载武器弹药以及各种物资的火车。

也是好在,张浩决定打第二趟列车的时候,便已经按照上一次打劫新乐车站的方式,安排人去周围的村子借车了。

而听说借车的是八路军独立支队的,乡亲们也都非常乐意。

很快,在时间来到晚上九点的时候,二三百辆大车陆陆续续的被独立支队和民兵的人带过来了。

加上游击队来的时候带的大车以及独立支队本身拥有的上百辆大车加上十四辆卡车。

总计将近七百辆大车,浩浩荡荡的开始装载物资了。

两辆火车上的物资,主要是武器弹药和粮食补给。

正当张浩高高兴兴的看着忙碌的众人运载物资的时候,就见周卫国一脸神秘的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纸。

张浩疑惑的看向周卫国,周卫国看向张浩,然后说道:“司令员,你跟我过来一下,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周卫国将手里的纸递给张浩,张浩接过来一看,全是日本字。

但勉强能够看懂。

一看之下,张浩也是一惊,然后看向周卫国,意思很明显,询问这东西哪来的。

就听周卫国说道:“这是在鬼子小队长所在的车厢找到的,要是真按照这张纸上说的,鬼子第九师团炮兵联队野战炮第一大队遭到国军围攻,为避免火炮被国军缴获,随即将火炮炸毁,现需要补充缺失的火炮,也就是整整12门75毫米野战炮!!!”

之所以会有这份信息,是因为这趟列车还有空余,而周卫国发现车上有很多的75毫米野炮的炮弹,却是没有相对应的火炮,按说,鬼子的火炮因为情况不同,炮管寿命一般在800-1500枚炮弹之间。

而这里这么多的炮弹,却是没有看到炮,所以周卫国有些好奇,便是翻了一下,还真让他找到了。

张浩听完周卫国的话,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十二门75毫米野战炮,必然还有炮兵联队需要的各种炮弹,就在下一列火车上,打不打?

如果打的话,一个炮兵联队的补给弹药物资,对于现在的独立支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是足够整个独立支队使用很长时间的炮弹。

但是,风险很高,现在已经打了两列火车了。

光是现在的这些物资,就已经让张浩头疼怎么运回根据地了,如果再打一列火车的话,肯定是要放弃一些东西了。

这一次的行动,独立支队总共出动了接近七百辆大车,以及十四辆卡车。

大车以及配备的骡马,为了保证运输效率,一次最多运载不超过六百公斤物资。

所有的大车一次性差不多可以运输四百多吨物资。

而鬼子的卡车一次可以载重吨。

前面的两列火车,张浩大致算了一下,总共三十八节车厢,按照这个时代火车的载重量,每节车厢最多运输大约15吨各类物资,这样算下来,前面两列火车,总共运输了各种物资总计不超过600吨。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简初戚柏言
简初戚柏言
简初暗恋戚柏言十年,为了嫁给他甘愿抛下一切;结婚一年,他却为了白月光毫不犹豫提出离婚。为了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她忍痛答应,只有一个要求:“离婚后,永不再见。”他嗤笑,“简初,你别后悔!”然而当这段婚姻彻
棠梨
穿书七零,我抱住反派大腿杀疯了
穿书七零,我抱住反派大腿杀疯了
苏皎皎意外穿书,进入七零年代。变成书中最大反派赵胜阳的早死原配。苏皎皎一脚踹翻渣爹全家,夺回原主母亲留下的玉坠儿。成功开启中医储物空间,一手针灸秘籍,一手名贵中药。治好了赵胜阳的腿不说,还赚得盆满钵满
洛浅浅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简初戚柏言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简初戚柏言
简初暗恋戚柏言十年,为了嫁给他甘愿抛下一切;结婚一年,他却为了白月光毫不犹豫提出离婚。为了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她忍痛答应,只有一个要求:“离婚后,永不再见。”他嗤笑,“简初,你别后悔!”然而当这段婚姻彻
棠梨
重生:官场传奇
重生:官场传奇
“快醒醒,再睡就要错过领导致辞了!”他重生了,重生回到了1996年,马上就会有一场典礼。在他的记忆中,上一辈子结业典礼的时候,并未点名,也没有什么人在意他到底来没来。可抽取人上台讲话的时候,偏偏抽中了
佚名
前世被团灭?重生拉着残王入洞房
前世被团灭?重生拉着残王入洞房
关于前世被团灭?重生拉着残王入洞房:上一世,墨昭华靠着外祖家的鼎力相助,助弱势夫君登上帝位,却被卸磨杀驴。宠她的外祖父与母亲,被她手执弓弩亲手射杀,整个辅国公府被诛灭于冰天雪地中。忠心不二的陪嫁丫鬟,
莫亦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