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411章 安南都护府
待众人起身后,他才继续开口道:“如今安南已经归于我大唐版图之内,西海郡王等人功不可没,今日便论功行赏,以表彰诸位的功绩!”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松赞干布身上,语气里满是嘉许:“西海郡王,你在此次西征中屡建奇功,朕甚慰,今日,朕封你为西海王,并兼任安西大都护,统管西域军政要务,另赐你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表朕意。”
松赞干布闻言,脸上露出难掩的喜色,赶忙上前一步,深深地鞠了一躬:“臣松赞干布,谢主隆恩!必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不负陛下厚望!”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其他将领。
他沉声宣布:“褒国公段志玄,你战功卓着,食邑增加三百,并封为辅国大将军!谯国公柴绍,你同样勇猛善战,食邑亦增三百,封为镇国大将军!”
侯君集和张亮也分别被改封为陈国公和郧国公,并领受了新的官职。
其余的将领,也都根据各自的战功,一一得到了封赏,整个大殿上,充满了喜悦和振奋的气氛。
出征的将士们也都按功行赏,牺牲的将士抚恤比以往要丰厚得多。
如今的国库充盈,李世民也大方了许多,他深知,这些将士们都是大唐的脊梁,是他们的奋勇杀敌,才换来了今日的江山稳固。
赏赐完毕之后,房玄龄出班奏道:“陛下,关于安南的治理,臣有一策,建议在安南各郡设立学馆,选拔我大唐的饱学之士前往任教,同时,在军事要塞屯兵两万,且耕且守,再挑选三位贤能官员,协助当地部落首领处理政务,重大决策需上报长安。”
李世民听后,眉头舒展,露出赞许之色:“房爱卿此策甚妙,准奏!”
孔颖达见状,也站出来道:“陛下,关于设立学馆一事,臣愿亲自负责,国子监中刚好有合适的学子可以胜任此事。”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他颔首同意道:“孔爱卿办事,朕向来放心。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陛下,安南之地,民风彪悍,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臣建议在安南设立都护府,选派得力干将前往镇守,以此来统领学馆,控制屯兵要塞,既可宣扬我大唐文化,又可稳固边疆安全,利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杜如晦深思熟虑后,向李世民进言道。
李世民听后,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杜如晦的建议。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杜卿所言极是,此计甚好,朕决定在安南设立都护府,命柴绍兼任安南都护府首任都护,即刻赴任筹备相关事宜。”
柴绍闻言,心中一阵激动,连忙上前领旨谢恩。
他知道,这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就在这时,魏征突然站了出来,向李世民行礼后说道:“启禀陛下,安南王族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安南王族,若真心归顺者,朕自当宽宏大量,赐予官职,让其参与安南本地事务管理,但不得涉兵权,若有二心者,贬为庶民,流放至岭南之地,以儆效尤。”
魏征听后,心中明了,领旨退下。
他知道,李世民的决定既体现了大唐的威严,又给了安南王族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实在是高明之举。
至此,安南彻底归于大唐版图,成为了大唐的一部分。
这个消息传开后,举国欢庆,百姓们纷纷称赞陛下的英明神武。
松赞干布在长安停留了几日后,也向李世民请辞,想要回吐蕃一趟。
李世民微笑着应允了松赞干布的请求,并亲自送他出宫。
在送别之时,李世民又赠予松赞干布诸多珍宝让其回去以后赏赐给吐蕃王族。
数日后,柴绍的马蹄声在安南的土地上回荡,他已到达此地,着手组建都护府。
尽管大唐的旗帜在安南高高飘扬,但人心仍有不稳,前朝余孽的阴影在角落里蠢蠢欲动。
“大人,有密报。”一名侍卫低声在柴绍耳边说道。
柴绍眉头一紧,接过密信,只见上面写着:“前朝余孽暗中勾结,图谋不轨。”
他冷笑一声,道:“这些跳梁小丑,也敢在此时造次。”
他一边加紧都护府的建设,一边派出密探四处查访乱党的踪迹。
与此同时,孔颖达也派出国子监的学子们,他们带着大唐的文化和礼仪,来到安南开设学馆。
学馆中,书声琅琅,吸引了许多安南青年前来求学,他们被大唐的繁华和文化深深吸引,心中的归属感日益增强。
“你们知道吗?大唐的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一名安南青年感慨道。
“是啊,我们现在也是大唐的一部分了,应该学习大唐的文化,融入大唐!”另一名青年附和道。
柴绍在得知这一切后,心中甚慰,他知道,这些学子们将成为大唐与安南之间融合的桥梁。
终于,密探传来了消息,查到了乱党的巢穴。
柴绍立即领军出发,一举剿灭了乱党。
他看着被俘的乱党首领,冷声道:“你们以为勾结前朝余孽就能翻天?真是痴心妄想。”
然而,柴绍也深知武力只能镇压一时,唯有文化与仁政才能长治久安。
他加大了推行房玄龄治理方案的力度,与当地部落首领的合作也更为紧密。
他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让安南的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大唐的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南逐渐融入了大唐的版图。
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经济蓬勃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柴绍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决策。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大喜过望。
他召见柴绍,大肆赏赐了一番,并称赞道:“柴绍啊柴绍,你真是朕的得力干将!安南在你的治理下如此繁荣昌盛,朕心甚慰。”
柴绍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安南的繁荣离不开陛下的英明决策和大唐的强大支持。”
柴绍在长安没有久待便返回安南,只不过这次他走的时候带着三名意气风发的年轻官员,这是此次科考的状元,榜眼,探花,被李世民扔去安南历练。
八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