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

第14章 崇祯初见卢象升(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4章 崇祯初见卢象升

卢象升听罢心中再无负担,正色道:“承蒙圣上信任,象升定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王承恩点头道:“咱家明白,督臣放心,咱家定会在圣上面前为你多多美言。”说罢,便转身朝内宫走去。

卢象升在朝房内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思量着御敌之策。不多时,王承恩匆匆返回,说道:“督臣,圣上宣你进殿。”

卢象升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随王承恩进宫。他穿过右顺门,来到文华殿外行了常朝礼后,便手捧象牙朝笏,低头跪在用汉白玉阶上,等候问话。

锦衣卫小旗李福阔步走到殿外,道:“宣卢象升进殿!”

卢象升听见宣他迸殿,赶快起来,躬着腰从左边登上台阶,走进殿里。

曹化淳、王承恩见卢象升进来,互相使了个眼色,走出殿去。

李庆、李福率领锦衣卫于殿门外守卫,偌大的文华殿只剩下崇祯与孙承宗、卢象升君臣三人。

“臣孙承宗、卢象升参见陛下!”

孙承宗也走下台阶,与卢象升一同重新跪下行礼。

“爱卿免礼!近前讲话。”

“谢陛下!”

二人一边走着,崇祯一边将卢象升上下打量一通,果然如史料中所记载的一样:

面色白皙,身材清瘦,下颏略尖,颧骨高耸,前额宽阔,生得一双剑眉,令人感觉正气十足。

明末有个奇怪现象,文人带兵打仗非常厉害,比如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都是文人。

便拿卢象升来讲,依外貌举止来看完全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向来以不要命闻名,被人称为“卢阎王”。更是力大无穷,武艺超群,练习时都是使用近百斤重的大刀。

尤其善长治军练兵,与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撵得全国跑,可算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

除此之外,他还善于屯田,任宣大总督两年,就积累粮米二十万石。

如此文武双全、忠君爱国之人物,却在历史上被崇祯、杨嗣昌、高起潜活活坑死。

在缺粮少兵的情况下,于巨鹿率五千残兵与清军野战,亲手斩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死后还被杨嗣昌怀疑逃跑,下令验尸,极其悲壮。

卢象升、孙承宗二人分列于龙椅两侧,虽然五年前卢象升就身居要职,替崇祯立下不少功劳,但他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九五之尊,难免有些惶恐。

还是崇祯率先开口道:

“如今虏骑入犯,京师戒严。卿不辞辛苦,千里勤王,又为朕总督天下援兵,抵御东虏,忠勤可嘉。朕心甚为喜慰。”

这两句慰勉的话令卢象升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些,他回答道:

“臣本文弱书生,实无带兵才能,平日只是愚心任事,但求问心无愧。但自臣父下世以来,臣心悲痛万分,如今披麻戴孝,以不祥之身统帅三军,常恐辜负圣恩,益增臣罪。”

崇祯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理解之色:“卿之孝心,朕已知之。然国难当头,卿能舍小家为大家,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这两句慰勉的话令卢象升很是感动,他连忙跪地叩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

“陛下对臣如此,纵使臣粉身碎骨,亦无法报答。如今国难当头,臣愿拼尽一切,护我大明江山,保陛下周全。”

听卢象升如此说,崇祯也是满意,令他起来,问道:

“东虏兵势甚强,外廷诸臣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战和摇摆不定。以卿看来,该如何决策?”

听圣上如此问,卢象升抬起头来,双目炯炯地望着崇祯,声如洪钟地说:

“东虏入寇,安能逃避!陛下命臣督师,臣当主战,以死报国!”

老酒有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田小溪陈家旺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田小溪陈家旺
本文为家长里短的种田文。没有穿越重生,主角都是没有金手指的普通人。主要讲述一对小夫妻,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发家致富,主打细水长流的温馨日常。继母为了五两彩礼钱,逼田小溪嫁给了隔壁村的瘸子陈家旺,果断与
清优
陈长生李瘸子
陈长生李瘸子
陈长生穿越到浩瀚的修仙世界,觉醒了长生系统。沉睡一年就增长一年的寿命,并且还能并且还能获得一个属性点。我陈长生对打打杀杀没有兴趣,我只想好好的睡觉,顺便给人送一下钟。沉睡十年,曾经的村子已经物是人非。
一只榴莲3号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陈长生李念生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陈长生李念生
陈长生穿越到浩瀚的修仙世界,觉醒了长生系统。沉睡一年就增长一年的寿命,并且还能并且还能获得一个属性点。我陈长生对打打杀杀没有兴趣,我只想好好的睡觉,顺便给人送一下钟。沉睡十年,曾经的村子已经物是人非。
一只榴莲3号
鹰酱:刚建国,055驱逐舰就下海了?
鹰酱:刚建国,055驱逐舰就下海了?
方宁穿越建国初期,龙国初立,百废待兴,军工一片空白。1950年,鹰酱登陆半岛,将战火燃烧至鸭绿江,龙国被迫出兵保家卫国。抗鹰援棒战争,龙国损失惨重。恰巧方宁觉醒了神级科研系统,开始助力兔子军工大爆发。
步长歌
号外
号外
关于号外: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创办了大约700种报刊。我们从1939年在鲁西根据地创刊开始,讲述少年刘子魁追随八路军办报小分队,穿梭于战地烽火、壕堑硝烟中,以笔代枪,一路战斗,一路前进的故事。
千里握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