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杀系统,结果我成了女帝!

第135章 经略各州(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35章 经略各州

杨渡亲自将他们的这次的分数加上,肖知行果然是魁首。

他朝赵云奇行礼后,宣唱总分排名:“肖知行魁首,黎珺居二,林如书居三,熊褚墨居四,赵仙音居五,年承瀚居六,丰贞儿居七,刘自在居八,沐婉居九,木自蹊居十,张忠十一,霍百军十二,赵麟十三。”

“前十三位者赐君子院名牌,进入下一阶学习。”

一行小太监端上来十三个玉牌,上面赫然刻着一个个州府名字。

肖知行挑眉,有反应快的也似乎明白了下一阶段是什么。

大臣们面面相觑。

赵云奇起身笑道:“朕欲选出国之栋梁,扛鼎重臣,所以,尔等下一阶学习,便是经略一州,以三年为期。”

他扫视终于有些骚动的众臣,“此经略,可掌一州军政事务,但各中如何,还得你们自己琢磨。”

没说怎么判定最后分数,会根据什么来保证比试的公平,也没说经略权责。

因为每一州现在是有最高军政官员的,皇帝并没有让他们取代那些人,这个经略感觉名不正言不顺。

过去后人家堂堂封疆大吏会让你插手军政事务?显然是不可能的,

你一个小娃娃,其中还有女娘,就想做一州之长,做什么梦呢。

这应该也是一种考验。

还有这个比试的评判规则也没有说明,令人云里雾里。

一时间殿内寂静,一个个头脑飞转,思绪万千。

或者说他们被皇帝这神来一笔震傻了。

李逍终于第一个出声,“陛下,此举不妥啊,一州军政关乎万千百姓,怎能让他们这些小儿插手,简直、简直儿戏!”

“若要学习比试处事为官之能,六部有的是地方,他们尽可发挥,这经略一州,万万不行啊!”

老太师第一次这么顶牛皇帝。

在场所有大臣齐喝,“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黎珺等人早懵了。

经略一州,这是多大的事,他们就是做梦也不敢想这个。

赵云奇丝毫不慌,坐下后笑道:“众位爱卿放心,这个经略一州啊,还得他们自个去谋,朕会下令各州郡守、州牧不许偏颇他们,他们要拿出真本事,去让各地长官认可,才能获得一二权利。”

人家不会放权,那只能靠自己去夺,去争,这个夺法嘛,各凭本事,能拿到多大的权,也各凭本事。

呃,众臣思索,这样的话,既能让孩子们尽展所能,也是锻炼本事。

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赵云奇肃声强调,“不过朕得给你们划个圈,争权可以,施展才华也行,但不许霍乱地方胡作非为,多看多学多听,造福当地百姓,获得百姓拥戴,借此机会去看看民间,看看真实的大盛,以双脚去亲自丈量我大盛天地,学学怎么做一个好官,三年后,朕在这里给你们接风洗尘!”

如此一解释,众臣没再反对,皆山呼万岁。

少年们被鼓动的热血激动,喊的最大声。

这独特的培养模式让众臣大呼称奇,一个个开始思索要怎么帮帮自家孩子。

机会难得啊,就是出去见识见识也是好的。

也有人想反对女娘们的参与,再一看杵在前头的肖知行和肖远山,只能悻悻然闭嘴。

得,这位在里面,他们要是敢提反对,他们就敢当场打人。

杨渡再次出列,“未在前十三之列的学子可自由选择跟随前十三人前往各地,辅助其事。”

李文秀、等人顿时激动了,萎下去的耳朵瞬间竖立,皆开始考虑自己跟谁走。

少年的心总是阳光的,他们或许不懂权谋不慕权势,能够亲自去走一走山河,造福百姓,就足够让他们奋不顾身奔腾万里。

行吧,所有官员这下歇了,这些孩子和在座各位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陛下都愿意倾力培养他们,他们自然不再反对。

杨渡看着前十三人,指向那些上刻州郡名字的玉牌,“请选择经略州郡,元盛王爷先请。”

阳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猛虎下山,猛龙过江!少年神医,下山成婚,一头闯入繁华都市,以一身盖世医术,夺造化,逆乾坤,摆渡生死。
天师本师
全民游戏:我拿异火玩超载!
全民游戏:我拿异火玩超载!
当《斗破苍穹》被做成了风靡全球的沉浸式虚拟游戏!但这个游戏里,好像没有萧炎!所以海波东不得不将恢复实力的希望寄托在玩家身上,一跃成为斗破里最大的天使投资人!没有婚约束缚和三年之约,纳兰嫣然却成为了许多
天空泪
遇到大师,你就跪了吧
遇到大师,你就跪了吧
开局做个算命先生摆地摊,生意惨淡,这年头谁还迷信啊——可他并不是个普普通通的算命先生,风水卜卦知吉凶,推演星辰晓古今——星相师了解一下!叱咤风云掌生死,花都桃运滚滚来……
佚名
官袍藏香
官袍藏香
罗泽凯在审查县委书记的时候,发现了县委书记一段不宜公开的视频。
一茗香茶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