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476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攻占关丹(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476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攻占关丹

1月27日,晨,关丹西北,第四军指挥部

第四军于昨天傍晚抵达关丹,在收到z舰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第四军肩上的压力立即轻松了许多,在抵达此地后,立即就进行了进攻。  大部分人并不太看得起对面的英军——

澳大利亚人很厉害吗?

鸸鹋、袋鼠和土耳其,他打得过哪个?

带着轻敌心态的进攻结果并不好看,对面的澳大利亚第8师凭借预设阵地,坚决反击,险些被人吃掉一支连队。

在修整和侦察之后,第四军在次日,也就是今日,再次发动了战斗侦察。

上午6时20分,位于关丹河以西的炮兵阵地开始进行炮击准备——战斗侦察的性质是战斗,而不仅仅是侦察——第103机动炮兵团、第15装甲炮兵团与第1陆战炮兵团共辖有105mm自行榴弹炮18门,75mm牵引式榴弹炮24门,105mm牵引式榴弹炮60门,150毫米牵引榴炮24门,火力相当凶猛。

6时45分,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炮火齐鸣,东岸的英印军阵地瞬间被爆炸的火光与硝烟所笼罩,被侦察单位探明和标记的机枪掩体、迫击炮阵地、支撑点都遭到了密集的破坏射击,沙包、钢板、圆木碎片漫天飞舞。

在战术方面,国防军军官大致分为两派,一派热衷于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使充分的炮击、防御工事与密集的步兵攻势组成可靠的攻防作战体系,而另一派则喜欢短时间、高烈度的炮火准备,关注机械化攻势、步坦炮协同作战和步兵战术穿插。

对面的英军炮兵依然隐忍不发,大约半个小时后,火力准备结束,战斗侦察分队开始进入进攻出发阵地。

直到这时,英军的炮兵才开火,澳大利亚第8师的第三个野战炮兵团开始轰击进攻出发阵地。  尽管名为炮兵团,但其实是炮兵营,只是行政单位为团级,这在英美军队中很常见。

澳军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此时只有一战留存的45英寸轻型榴弹炮和18磅野战炮,口径分别为114mm和84mm,且大多未进行过改造,射程只有6000~7000米。

尽管如此,这些火炮依然能够给对面的国防军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由于双方的炮兵阵地都进行了良好的伪装,短时间内的精确反击显然不可能,天上的勤务机只能盯着周围的变化,寻找目标。

不过,这并不影响行动,二十几辆三三式轻型坦克挂载浮渡模块,带头渡河,身后则是舟桥工兵和步兵们,分散为多点渡河。

英军的反坦克炮暂时够不着河里的坦克,因此一支炮兵团调转方向,炮击渡河的部队。

澳大利亚的炮兵们素质远不如皇家炮兵们,花的时间显然有些长,直到前面几辆坦克已经登陆,英军才开始炮击。

但这并不影响行动,英军火炮的压制能力有限,分散的渡河点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在损失了一些人员之后,这支加强连级别的战斗侦察分队便登上了南岸。

在昨日的战斗中,众人已经体会到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士气,以往,面对英印军时,国防军只需要列出疏开队形,呐喊着发起冲锋,便可以轻松击溃他们。但澳军却没有在这样虚张声势的攻势中崩溃,而是立即以小股密集的步兵分队还击,双方竟直接干到了白刃战层面。

若不是第四军都是精锐,仗着娴熟的技战术击败对方,搞不好就人扔在这里了。

吃了一亏后,今天的国防军还是老老实实的对付敌人,侦察分队以步兵班组为单位相互配合,先使用手榴弹和自动枪械打击对方,然后在进行近距离战斗。  河滩上的空间有限,大约三分钟后,双方就撞到了一起,在极近距离展开对射,澳军士官手持汤姆逊冲锋枪,步兵则给老李上了刺刀,还有一些班组机枪手将刘易斯轻机枪拿了起来,夹在腰间射击。

近距离战斗是非常残忍的,子弹与刺刀交映,鲜血与碎肉横飞,但国防军这边毕竟是有着更优秀的技战术,而且还有坦克支援,战斗并未持续太久。

三三式坦克上的75mm重机枪对着英军开始扫射,闪烁的火焰绽放于枪口,无数子弹被一股脑儿的倾泻到敌军身上,瞬间就撂倒了好几人。

这场战斗侦察十分顺利,面对准备充分的国防军,主力在大桥的英军力量有限,随后侦察分队便在滩头建立了阵地,而英军则急忙从大桥收掉兵力回防。

下午,大规模渡河开始,第9机动步兵团开始渡河,正式战斗打响。

己方炮兵率先开火,而后英军炮兵也开始炮击,密集的炮弹分别落向双方的阵地。

作为进攻方,国防军的攻势自然是吃亏的,因此石华川等人本来也就没准备这样打,而是命令己方野战炮群执行反炮兵任务,尝试压制对方炮兵阵地。

而前线的支援任务被交给了坦克和迫击炮们,作为装甲师,第3装甲师的步炮支援单位中包含了自行160mm迫击炮,类似于苏联的cy-5-3,用33式轻坦的地盘搭载160mm超重型迫击炮。

160mm迫击炮是一个很重的武器,就比如56式160mm迫击炮,其战斗重量高达1290公斤,比日本的九五式75mm野战炮还要重。

但它的威力也很可观,一枚榴弹超过41公斤,跟150mm榴弹炮炮弹差不多,能炸出接近2米深的弹坑。  4门160mm迫击炮停在河对岸,直接朝对岸开火,而英军完全没有感觉炮火的改变。

如今没有反炮兵雷达之类的高级设备,想要测定对方炮兵精确位置并不容易,所以实战中执行反炮兵任务需要很多的限制条件。

再加上射程等火炮本身的问题,这些工作一般是交给军属炮兵的那些加农炮来解决的,第四军为了快速突击,并没有携带那些笨重的加农炮,但对付英军这些老火炮,师属炮兵也够用了。

从今天早上对面的英军开火开始,国防军就采取了多方位的侦察,除了空中持续不断的观察外,第四军还派出了一支侦察部队,绕过敌方前沿阵地,在纵深建立了一个观察所。

在英军再次开火之后,第四军的野战炮群开始尝试对其炮兵阵地实施火力急袭,国防军的炮兵占据绝对的射程优势,所有火炮的射程都超过10000米。

在两轮试探后,炮兵集群锁定了大致范围,开始进行密集的渐次炮击,陆续修正,这样的效率固然底下,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终于,第六轮炮击成功碰到了对面的炮兵阵地,数十枚105mm炮弹落下,土袋、木箱、伪装网等瞬间被冲击波掀上了天。

“确定目标,饱和炮击!”

“坐标方位五轮急速射!”

60门105mm榴弹炮和24门150mm榴弹炮起开火,在短短四十秒内,420多枚炮弹砸在了英军阵地上,9500公斤的钢铁和炸药被倾泻在这片阵地上。  这些英国火炮基本被炸毁,炮兵们尸横遍野,汽车和弹药殉爆更是将整个阵地炸的面目全非。

“承平日久,素质平平。”炮兵指挥官在战斗结束后如是评价。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消灭了英军火炮之后,第4军随即展开了全线进攻,第9机动步兵团与第4战车团开始渡河,另一边,第13、18机动步兵团和第11、12战车团向大桥进发。

战斗并没有太多可以说的,澳军的素质与日本抵抗军主力相差无几,在大量坦克和装甲车压阵的情况下,澳军的阵地不断丢失。

到27日傍晚,对方已经撤回了要塞和城区,第四军也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联系海军和空军支援。

次日一早,海军就派出了两艘辽宁级战列舰和一众巡洋舰前往关丹支援作战。

在空军将炮台破坏之后,战列舰抵近射击,数百公斤重的356mm炮弹重重的砸在并不算坚固的关丹要塞上,瞬间就把要塞开了几个大口子。

澳大利亚第8师在慎重考虑后,决定突围,向新加坡方向撤去。

28日中午,澳军抛弃辎重向南突围,而第四军也不着急,就像是赶兔子一样,将他们赶出了几十公里之后就停了下来。

连日来的突击和战斗让第四军已经相当疲惫了,各种物资也需要补充,因此在占领关丹之后,第四军并未着急向南马来亚推进。  不过,在攻占关丹之后,缴获了大量的敌人遗留、抛弃的物资,补给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至少只需要解决弹药问题。

关丹作为英军重要的基地,存了不少的物资,仓皇逃窜的英军没来得及销毁在当地囤积的给养,导致许多的物资和装备都没有破坏就落入国防军手中。

武器弹药倒不怎么重要,主要是一些轻武器,虽然炮弹比较充足,但火炮数量很少,在哥达巴鲁缴获的火炮也不可能拉到这里来,因此只能算是鸡肋。

但其他物资就很丰富了,大装备包括200辆奥斯汀和莫里斯卡车、25辆布伦机枪车、27辆杂七杂八的殖民地改装装甲车、22架飞机、55条533mm航空鱼雷,还有数万加仑的汽油,甚至连宝贵的100号航空汽油都有500多桶,食品和药品就更是堆积如山,数不胜数了。

同时,城市并未造到什么破坏,港口设施也保存的很好,物资补给也很容易。

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开局让你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
重生:开局让你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
一觉醒来,他带着遗憾重生了。不过,刚重生而来,开局就和校花躺在了一张床上,还是全裸的?面对这次人生的拐点,他忍下了内心的冲动,发誓不再上当做冤大头。正好,趁机揪出上辈子设下阴谋之人,报仇雪恨。这一世,
佚名
追夫火葬场,绝色老婆后悔了
追夫火葬场,绝色老婆后悔了
为了爱人,入狱三年,出狱后,却被律师送来一纸离婚协议。原因,竟然仅仅是因为我太平庸,已经配不上高高在上的你。那当你看到高不可攀的我之后,会忏悔,会哭吗?
风云滚滚
情瘾
情瘾
关于情瘾:一场车祸让纪清苒认清事实。她生死未卜求他救命时,他抱着安然无虞的小师妹,头也不回,丢下两个字:“别闹。”整整六年,她把自己活成陆霆渊的影子,小心翼翼,事事讨好,却比不过小师妹娇娇软软一声“师
花月久
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从俯卧撑开始肝经验
摩天高楼顶端。方诚挥汗如雨,不断做着训练。1000次腾空击掌俯卧撑。1000次二指禅俯卧撑。
海风有多久
玄幻:从至尊血脉开始无敌
玄幻:从至尊血脉开始无敌
他是一个家族的信仰和底牌,也是一个家族的未来。原本只要赢下比武,就可以联姻并且获得皇家庇佑,可在最关键的时候,他竟然被算计,错过比武。从此,他从天才沦为废物,成为家族的弃子。多年后,他携至尊血脉而归,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