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浅墨成章

第338章 筹建(4/4)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338章 筹建

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是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探究万物的规律;尊重科学规律,展现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俗称“懂道理,讲道理”。

《道德经》中有句话“观之于物而知身”,说的就是格物。

用带慧性的思想来观察万物,观察道以德而显化。德能化生长养万物,万物生长成灭的根本变化规律,用此普遍自然法则指导修身,就是格物。

因为正统的儒家格物学已经失传,所以后世也有许多对此的研究,还有不同的流派。

其实,在郑清浅看来,所谓格物就是寻找万物之根本,研究事物变化规律,跟现代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自然学科属于同一件事。

她筹建研究院的根本目的,是为福泽山未来的基础工业发展做准备,所以这个研究院不但要致力于各种基于当前时代的研究工作,所有研究员还需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

为此,她之前已经研究了许久的相关资料,虽说她不是专业人士,但提供指导思想还是没问题。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觉得自己不会的事,也没办法教别人。

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许多老师本身也不是名校毕业的,但却能教出世界级名校的学生。

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悟性和成长环境不同,能够融会贯通知识的程度也不同。

就像之前,郑清浅也不懂许多东西,但是查过资料后,知道了原理,再根据这个去提示引导阎和良他们,结果他们给了她许多惊喜,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了她想要的东西。

当然,有些东西做出来并没完全达到效果,但是却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只是需要多花点时间罢了。

扯远了,回到眼下。

墨成章目光灼灼的看着郑清浅,此时认真讲解的她,好像浑身会发光一般,让人移不开眼。

心头再次浮上那个问题:她到底来自哪里?

每次他觉得她已经很厉害了时,她又不会带来新的惊喜。

“弟妹,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你是想我们聚集更多的能人异士,为山里研究东西,不过咱们还得知其所以然,对吗?”阎和良皱着眉,所有所思的问道。

郑清浅点头,“因为我觉得每一门实用的手艺都可以不断精进,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技术发扬光大呢?要想技术进步,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这就是我们筹建格物研究院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可动摇的箴言。

金微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老婆拿给发小五十万,竟是她自己的救命钱
老婆拿给发小五十万,竟是她自己的救命钱
当我发现银行卡里我东拼西凑借来的五十万余额变成二百五时。 我整个人都傻了,当即就要报警。 但老婆却直接把我的手机摔在地上,一脸不屑的说了一句。 “别大惊小怪的,钱我打给文哲了。” 我质问她为什么要打给发小。 老婆却说。 “文哲的公司刚起步,得有一辆好车撑门面,要不然怎么谈生意?” “而且当初你不是说过,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所以我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 我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老婆,哑口无言。 因为那
一朵小鲜花
穿成影后后妈
穿成影后后妈
关于穿成影后后妈:睁开眼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民国时期的雕花大床上,穿越成了1943年代上海滩一位默默无闻的二线女演员。"陈映,一位在现代屡获国际电影大奖的华裔女导演,在颁奖典礼后遭遇空难,意外重生到1943年的上海。她成为了当红影后黎明月的继母,也是影视巨头黎氏电影公司老板的续弦。作为一个精通表演体系、导演手法和现代管理理念的电影人,陈映本想低调地在这个年代生存下去。但当她发现继女黎明月
月笙玥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关于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穿越到四九城,人在南锣鼓巷。钓鱼,种田,猎山,赶海,风浪越大鱼越香。过着无忧小日子,顺带和傻柱学厨艺,和关于山学古董,和张海杏斗嘴···
贪吃獾
我有十三剑,剑剑斩乾坤
我有十三剑,剑剑斩乾坤
“我挖到了,挖到了!” 偌大的矿洞内,不少人挥舞着特制的锄头,挥汗如雨。 金戈交击之声不休,火星飞溅,矿石坚硬无比,常人难以挖动。 矿洞内蕴含着一种上古赤金石,价值不菲,但很难开采。 于是,一些权贵便雇用平民,为他们开采石矿,来换取报酬。 刚刚穿越而来的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糊口,便只能继续这样的工作。 可后来他发现,这里不仅有赤金石,还有更加值钱的关系。 也发现,原来赤金石的作用竟然是……
佚名
宦海争锋:从底层到政场巨霸!
宦海争锋:从底层到政场巨霸!
从县政府大楼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份文件让他十分迷惑。 录取的时候,分明通知他被安排在县府办工作,而等他拿到文件时,却是被分配去了乡民政办。 可他明明是第一名啊! 没办法,他人微言轻,没法反驳,只能从基层做起…… 一颗爱民心。 一颗责任心。 他在乡镇工作,力缆狂澜,为民办事! 什么?他挡了别人的路? 他:“有本事,在我身上踏过去!”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