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神帝张若尘木灵希

第2139章 洛水悟剑(1/4)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139章 洛水悟剑

天初仙子的修炼秘府,虽在九曲天星的内部,却宛如仙境,空间开阔,由稀有的修炼资源建造而成,耸立着一座种满奇花古树的圣山,充斥着氤氲的光华,天地圣气无比充沛。

张若尘盘坐在圣山下方,一条七彩色的小溪,从身旁流淌而过,发出“哗啦啦”的水流声。

已是七天之后。

在天品圣丹和生命之泉的辅助下,张若尘的伤势,恢复得七七八八。

“阎无神的阎罗地狱,还真是厉害,我的五行混沌体几乎已经修炼到大圣之下的极致,却依旧承受不住。换做是一般的不朽境大圣,遭受这一击,估计不朽圣躯都已经毁掉。”

“幸好有生命之泉,我的肉身,才能完全恢复过来。不然,我又得重新凝练五行神物,从头开始,前面的努力毁于一旦。”

张若尘的身体,光洁得宛如白玉琉璃,内部则是散发出璀璨的神芒。

那是七星神苓的日叶,化为了一轮神阳,将他的身体当成了一盏灯,持续不断的照亮,在恢复他伤势的同时,也在强化没有不朽化的大脑和脏腑,就连圣道规则都在神阳之光的映照下,变得更加粗壮和凝练。

神药,好处无穷。

与阎无神的这一战,虽然让张若尘伤得极重,五脏六腑几乎全碎,可是,也因祸得福。

隐隐间,张若尘感知到,体内六腑浮现出一丝丝不朽之光,重新恢复过来之后,竟然达到半不朽的状态。

既然如此,张若尘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取出一枚能够辅助修炼不朽圣躯的天品圣丹,吞服进腹中。

将丹药的药力,搬运至六腑,反复淬炼。

天品圣丹,对别的圣王而言,可遇而不可求,每一枚都如同无价之宝。可是,在张若尘这里,却如同糖豆一般。

就是这个奢侈。

又是三天过去,六腑完全不朽化,张若尘的肉身强度,再次增长一截。

现在,也就只剩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大脑,还没有不朽化。

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将五脏也修炼到不朽化,那么,张若尘再次遇到阎无神,绝不会伤得像此次这么严重。

“这一次与阎无神一战,我应该伤得比他更重,而且,还是借用了日晷,才将他重创。”

“阎无神退走后,肯定会去寻找,克制日晷的圣器。一旦让他找到,必定会再来东域与我一战,务求将我击败,甚至是击杀。”

张若尘的心中,有一种危机感。

以阎无神的身份,加上以杀死张若尘为理由,别说是君王圣器,或者是至尊圣器,就算是去向地狱神灵借一件半神器,说不定都能借到。

若是失去日晷的优势,该如何才能击败阎无神?

张若尘暗暗分析,思考应对的方法。

“阎无神与我交手,并没有过多借用圣器,反而动用的,都是自身的力量。”

“他在空间之道上的造诣,胜过我一大截。不仅仅只是修炼出来的空间规则更多,更在于,他对空间的理解,与修炼出来的空间圣术,皆是相当高明和玄妙。”

飞天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户外直播:开干!玩的就是真实!
户外直播:开干!玩的就是真实!
关于户外直播:开干!玩的就是真实!:也许,你曾听说过,或者,从别人口里听说过:有人居然敢,徒步穿越有着“死神”之称的撒哈拉沙漠,并且,还活着走了出来......没错,这个人,就是我。有人居然能,穿越世界第一“丛林”,与野兽、昆虫、毒蛇做伴,最终,他走了出来……没错,这个人,还是我。太多的太多,就不一一言说………一切的一切,终究是一场梦………最刺激的地方,有我的影子。破纪录的地方,有我的名字。世界
吃蒜不吃皮
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
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
关于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云泽死后有幸来到异世大陆,人生的六分之五已经度过,到了暮年的云泽认清自己不是前世所读小说中的主角,来到异世没有带自己起飞的金手指,一切都与前世一样平平无奇,直到他突破失败大限将近的时候,云泽才知道属于他的故事开始了……
大米仙尊
逆天改命,凡人成仙记
逆天改命,凡人成仙记
大道四十九遁其一。在这残酷天道里修真者四处寻找一线成仙生机,而凡人的路注定要更难走。 洗去凡尘磨得灵根,淬炼道心,在这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的世界斩除妖魔,挥断手中剑,寻得道法万千,终成一仙。
佚名
大日合欢诀
大日合欢诀
关于大日合欢诀:天渊仙洲东域,有四大势力,分别是合欢宗、欢喜寺、极乐庵、妙欲门。阳辰穿越过来,获得一件阴阳葫芦,凭借帅气逼人的颜值,在合欢宗混的风生水起。这一日,东极无量海的黑龙王,掀起滔天巨浪,为祸人间。四大势力联手,准备前往剿杀。但合欢宗却被人偷袭,美女师尊受了伤,阳辰带师尊逃走,故事由此开始……
番茄哈密瓜
重生以后,我把婆家搬空了
重生以后,我把婆家搬空了
我重生了,我本是堂堂侯府少夫人,奈何渣男世子非要娶平妻 。 娘家也惨遭污蔑被全家流放。 上一世,没有等来家人沉冤得雪的我,却等来了自己的下毒被害。 于是重生以后,我主动合离,搬空婆家取走宝物,什么正妻之位也拱手相让。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