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四百五十章 武行
武行,在香江从事这一行当的群体,被称为龙虎武师,他们也是是香江电影行业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70、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动作片、功夫片盛行之时,需要大量的武师在片中出演小角色来衬托大明星的风采,大量的寒门子弟投身武师行当,替身、特技、龙套,虽然辛苦,所得也颇为可观。
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成了著名的武术指导和大明星,例如洪锦宝,程龙,他们入行都是从龙虎武师做起,一步步熬成了国际巨星,但能熬出头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默默无闻地为电影付出着。
熟悉香江电影的都知道,在香江电影历史上,武侠、功夫片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支。说白了,这种题材类型的电影,在当时最好卖,只要武打设计精彩,甚至都没有人关心剧情是什么,过瘾就ok。
功夫片大行其道,对武行的需求量自然也是与日俱增,这些被冠以龙虎武师称号的特殊群体常以明星的替身身份出现,有时甚至男扮女装,吊在半空飞檐走壁,做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回旋踢,有时变成打手甲或者劫匪乙,从高处跳下,或遭到重击后飞出、落地,将桌椅砸烂。
那个年底是香江电影的黄金季节,同样也是武行的黄金年代,大量的武行班底孕育而生,刘家良的刘家班、于占元的元家班,在当时堪称香江影坛地位不可撼动的武术指导团队。
再后来元家班的大师兄洪锦宝聚拢了一批专业人士成立洪家班,袁氏兄弟的袁家班也是一时风头无量,90年代,更是进入好莱坞一展身手。
风光是风光,但是对武行来说,摔摔打打简直是家常便饭,受伤、失禁、肌肉萎缩、甚至是死亡,都是这个工种所必须承受的风险和代价。
行内还曾流传着一种说法:医院里,永远有七张床位是为做龙虎武师的人留着的。
可见做这个行当的风险之高。
甚至据说早年的功夫电影片场是不让戴护具的,那时候拍一个从高处往下摔的镜头,十个武行就都排在那里当做后备,第一个人摔坏了,第二个、第三个就得接着上,救护车在旁边等着,摔坏了直接送去医院。
究其原因,大概与当时武行内的江湖气质有关,如果带护垫,用纸皮箱做保护,甚至会招来同行的嘲笑:哎呀,你是哪门哪派的,怎么那么没用。
所以,为了面子,大家都只能硬着头皮真摔真打。
即便像洪锦宝这种顶级动作明星,时不时也会裸着上阵。
易青前世曾看过洪锦宝的一次专访,他介绍说,有一次,一个武行站在高处迟迟不敢往下跳,他就在下面大喊:“你跳不跳?”
武行还是不敢,洪锦宝于是亲自做了这个动作,一跃跳下坐到地上,当场失禁。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许多武行的职业生涯迅速断送。
直至后期,随着动作难度的加大,动作戏对武行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武行们才渐渐有了多加保护,避免受伤的意识。
比如拍摄高空坠地的戏,所谓的地板实际上加了一层“榻榻米”,或者下面垫了海绵、纸壳的地板,让武行不至于实打实的跌在地面上。
一个称职的武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简单来说八个字:技、器、拳、车、威、火、替、杂。
指的是武行要包揽特技,武器、功夫设计,要会飞车,吊威亚,枪械、爆破等高难度动作,还要能当替身,也能干杂活。
即便到了后来的电影特效时代,武行依然要掌握这些技能,所以,即使再小心谨慎,武行们仍然面临着各类危险,意外伤亡事件仍时有发生。
前世,吴雨森的《赤壁》剧组就曾酿成一死七伤的惨剧,内地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组也炸死过一名烟火师。
还曾有一个行内人士说过在尼泊尔山区拍戏的经历,有个武行不慎从骆驼上摔下来,腿部露出一片白花花的骨头,但由于往返交通工具只有一周一趟,受伤的武行整整一个礼拜都只能用白酒和当地野生的大麻叶敷在伤口上支撑,晕过去再醒来,完全是靠意志硬撑下来。
说起来,做武行就跟运动员一样,吃青春饭,能摔能打的年数毕竟有限,而且长年累月的伤病造成的后遗症,也为他们退休以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很多武行十几岁就出来了,但是没有想到长远,等到五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就摔不动了,有些人想要去开出租车,可是腰椎摔坏了,坐三个小时就坐不住了,再加上很多武行没有念过什么书,也没有存钱的概念,拿了日薪,要么吃喝一顿,要么小赌一下,钱就花掉了,往往就这样过了一辈子。
可就是这样的日子,香江的武行也没能过的长远,但随着90年代中后期,香江电影市场日渐萎靡,东南亚、宝岛等外埠市场的丧失,再加上许克等电影人引领的新式武侠浪潮兴起,也宣告着香江电影,以及香江武行的辉煌时期落幕。
彼时,香江本地影片的开机率大幅缩减,武行们无戏可拍,一部分转战东南亚,少数人游走于好莱坞,而大部分选择北上求发展,随之应运而生的,则是因拍摄需求对武行人员需求的增加,内地武行也开始崭露头角,与香江武行逐渐形成抗争之势。
易青这次拍摄《绝代双骄》,之所以电影要袁家班来负责武术设计,其实也是抱着私心,内地的影视行业要发展,目前这个阶段,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香江。
同时,易青未来肯定是要出来单干的,如果到时候再去培养武行班底的话,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所以,这次邀请袁家班北上,事实上就是把香江武行北上的时间给提前了。
让袁家班负责《绝代双骄》的武打设计的同时,易青还计划着,让袁家班帮着他培养出一批内地的武行人才。
前世,内地的功夫片在兴起之后,由于没有专业的武术指导,那些制作出来的电影在视觉体验上与香江功夫片相去甚远。
当时内地的武行和武术指导大都具备一定的武术底子,但几乎没人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到拍片当中。
说白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武指的概念,都是武术教练,拍摄的时候也基本上就是把日常训练的那套直接放上去,或者随便编点动作。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替身,就基本都是演员自己比划,可演员也不可能人人都有武术功底,所以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差,跟唱大戏一样。
所以,相比于经验匮乏的内地武行,当时香江武行在国内仍处于上游地位,尤其当国内很多人连威亚都还弄不清楚的时候,武术指导这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都是香江的人来控制。
易青不是想抢占香江武行的市场,而是想着提前把内地的武行人才培养出来,至少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和香江武行形成良性竞争。
避免因为经验,能力的缺陷,让内地影视市场武打设计这一领域,长期被香江的武行把持。
降低一些成本,难道不好吗?
听到亚视这次带队的无责任说袁家班已经到了,易青立刻对李承儒说道:“武校那边,咱们选出来的人,也赶紧带过来吧,到时候,在剧组里,就挂个场工的名。”
没错,易青就是要偷师。
他对香江武行的了解,其实也仅限于媒体上的一些报道,不过却也不难分析出,这些人的身上,的确带着点儿江湖气。
敝帚自珍,估计是免不了的,毕竟,谁也不愿把自己吃饭的本事教给别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种事随便哪个行当都会出现。
所以,易青要做的就是偷师,偷偷的学,挂着场工的名,平时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本身都有武术功底,等一年拍摄下来,就算不能学个全套,大概也能八九不离十了,为此他还特意从什刹海武校招了一大批人,这些都是他为将来准备的武指班底。
说起来招这些人,还挺是个不容易,因为什刹海武校的武术队隶属于体育总局,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国家二三级的武术运动员,还有不少武英级的。
那些小年轻一个个的都梦想着参加全国比赛,谁愿意脱离体质,去给私人老板打工啊。
不过,好在有李连洁这个师兄做榜样,他的一部《少林寺》风靡全国,也催生了不少抱着电影明星梦的孩子投身武术事业。
总之,费尽口舌,外加金钱攻势(给武术队更新训练器材,真金白银的赞助),就连武术队的教练都帮着做工作,毕竟武术队那么多人,真正能登上全国大赛舞台的能有几个,大多数人都是练了好些年之后,岁数大了,无奈退役,可文化课也耽误了,日子过的很不顺畅,易青能把一些武术队的人收揽过去,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