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之王

第八百六十七章 明代象牙笏(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八百六十七章 明代象牙笏

很快,数位身着道袍的道士走了过来,众人坐在观主的面前,大家齐齐看向观主的方向。

齐名观主盯着众人,直接开口道:“诸位,山下突然有两个年轻人上来,说是要购买古董,想要收购破损的玉器!”

“我仔细想了想,他们很有可能得知我们的镇观之宝破损,这才会前来齐名观!”

“我想知道,诸位有没有谁把这件事情泄露了出去?”

众人面面相觑,大家相互看了一眼,谁都没有先开口。

很快,一人站出来,开口道:“观主,这段时间我都没有下山,不曾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

跟着有人站了起来,“我也没有下山,不可能把这种隐秘之事说出去!”

“还有我,我没有下山!”

“我虽然下山了,但是这种事情,我哪里敢乱说?”

齐名观主盯着众人,不禁皱眉,他直接打断了众人,“不管有没有下山,大家都有手机,想要传递消息,这并不困难!”

众人面色不由微变,但随即镇定下来。

齐名观主盯着众人,“我也不是要调查此事,我只想知道,你们若是没有说出这件事情,到底是谁把这件事情泄露了出去?”

“为什么这两人突然要上门收古董?”

万应星站了出来,“观主,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是个巧合?”

“不如,我来试探一下他们!”

齐名观主看了他一眼,“如何试探?”

万应星想了想,“大家手里,多多少少都有几件古物,可以拿给我,让他们鉴定一下!”

“如果他们真是想要收购古董,肯定是懂得鉴定的,若是他们鉴定不出来,那就有很大的嫌疑!”

齐名观主道:“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他们懂得鉴定,他们就不是刺探消息的?”

万应星道:“如果他们懂得鉴定,他们前来刺探消息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齐名观主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拿出去给他鉴定!”

“他们其中一人开价,另外一人会给出双倍的价钱,你看看他们的开价是不是合理?”

万应星随即站起身来,他笑嘻嘻地朝着众人道:“大家都做点贡献,拿出几样好东西!”

众人都有些为难,毕竟拿出去,很有可能就被万应星给卖掉了。

齐名观道:“又没有让你们卖法器,你们犹豫什么?”

“更何况,还要看对方的开价,如果价格太低的话,万应星肯定不会出手!”

万应星笑了起来,“观主说得对,我肯定会帮大家卖一个好价钱!”

众人无奈,只好各自回去,拿了古董回来。

大家都是道士,手里并没有多少好东西。

不过,如果是古董,大家还是能够拿出来的。

很快,万应星带着几件古董赶到了前厅。

陆晓峰和沈子明在这里等候多时,他们差点以为观主不会回来了。

七宝琉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说抄家你不信,流放路上你哭啥
我说抄家你不信,流放路上你哭啥
小红鲤修炼百年,被龙太子的飞升天雷误劈,喜提穿越。 谢余,出身候府望族,四房嫡女,却是个爹不疼娘不爱、哥哥漠视、姐姐憎恶的小傻子。 当她预知候府即将被抄家,告诉爹娘后,又惨遭毒打,命悬一线。 生死关头,她被大房哑巴堂哥救下,决心要远离那一家子。 谢余第一次接触谢家大房,第一眼,惨,第二眼,好惨。 这一家子老少,断腿的,心智残缺的,眼瞎的,中毒的,毁容的,怎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可偏偏也是她们,愿
佚名
叶无尘
叶无尘
【传统玄幻+热血爽文】四年前,叶无尘十二岁便全身九脉齐开,武魂觉醒,整个秦国为之震动。然而……却因激发了身体神秘的第十脉,导致气血逆流,造成双目失明、修为尽废的假象。 所有人都以为叶无尘就此沦为双眼失明的废人。 四年后,叶无尘登门,恭贺未婚妻苏清雪觉醒六品武魂,却被苏家扫地出门。 殊不知,叶无尘从这一日起,不仅仅十脉俱开,双目复明,且魂宫之中长出了神秘古树……
佚名
系统:我与国家共享气运
系统:我与国家共享气运
我穿越了,穿成赵云亲哥,还失忆了。 绑定国运共享系统后,我觉醒了前世记忆。 我嘞个豆,这还种啥地啊! 猛将、系统、金手指在身,我不成王都说不过去。 我还和现代大夏国运共享,这下我带飞两界。
佚名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出差漂亮国,遭遇龙卷风加沙尘暴。醒来时便来到了异界。随他而来的,还有漂亮国沃尔玛的一个大型仓库。 坐拥亿万现代物资的方诺,在这个类似华夏春秋战国的地方混的是如鱼得水。 一篇《八国论》,让天下各国颜面扫地。八国王室对他恨之入骨,他却潇洒人间不屑一顾。 地上佛国想要度化其皈依。他化身加特林菩萨帮其扫除业障。 对于天下的权贵来说,他是这世间最为卑劣的魔鬼。 对于百姓来说。他活人无数,是加特林菩萨的肉身
起义的书荒侠
校园:她被纯情公子治愈了
校园:她被纯情公子治愈了
初见时,他是天上明月,我是地上淤泥。 他家世好,相貌好,学习好,而我,陷入深深的自卑中。 可我想要他,于是,我勾引他吻上我的唇。 万幸,我成功了,我终于拥有了这轮明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