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47章 赵昉的野心
夏祈音看了两张名帖, 翻到第三张,目光一顿。
“师父?”见夏祈音停下手上的动作,左明珠略有些疑惑, “可是这人有什么问题?”
“你在筛选帖子时,难道没有了解他的身份吗?”夏祈音翻开帖子, 点了点落款。
“苏轼?”左明珠道,“这位苏公子是国子监学生, 他父亲是《大宋朝闻报》主编苏洵。苏轼虽未科举入仕, 但写了一手好文章, 《大宋朝闻报》、《国风》文刊等都刊登过他的文章,我便将他的名帖选入了。”
“他的文章写得好不好我比你清楚,可你既知他文章写的好,又是国子监学生。以他的年纪科举走仕途才最稳当, 为什么送自荐贴来这里不奇怪吗?”
是啊, 苏轼这么好的条件, 为什么回来谋求举荐?左明珠有些茫然。
“论个亲戚,他是我表兄。”
“哈?”左明珠越发茫然了。
苏轼才学不凡, 以他的年纪, 科举入仕,前程最是光明。且他与夏祈音又是亲戚,为什么要拐弯抹角送自荐贴呢?
“这个家伙十分聪慧, 怕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知道我要去西北。”夏祈音头疼地扶额。
苏洵为《大宋朝闻报》, 苏轼、苏辙身在信息最通畅的汴京城, 耳濡目染, 消息定然十分灵通。西北局势紧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走向如何。
朝堂上虽颇多争议, 但赵昉常召苏轼、苏辙伴读。以这兄弟两人对朝政的敏锐度,不可能不知道赵昉的立场。苏轼生性豪迈,又皆年少热血,怕是想要跟着去西北被拒绝,就将帖子送到了这里试图说服她带他同行。
“明早是国子监休沐日,你去苏府请苏轼和苏辙过府一叙。”夏祈音吩咐道。
苏轼性子冲动,做事十分激情,以至于苏辙都习惯了跟在后面给他扫尾。这对兄弟大多数时候,都是弟弟更像哥哥。
苏轼的性子并不是一个容易劝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苏辙都是给他扫尾,而不是阻止他做什么。若是粗暴的拒绝,以苏轼的性子绝对会提刀暗中随他们西行。可他那刀法吧——
唬唬外行也就罢了!赵昉修天子之剑,不善武功,但也有学些武艺强身健体加傍身。正动起手来,赵昉都比他强几分。
若因各种变数,让苏轼出什么意外,绝对能够让赵昉呕死。至于为什么赵昉特别看重苏轼,原因也很简单。不仅仅是因为苏轼文采过人会名留青史,更因为这家伙是个不会拉帮结派的头铁。
党争是大宋的一大隐患,苏轼是那少有的两面不沾,甚至有些可爱的不识时务。他只支持自己认为对的,反对自己认为错的。不管哪一边占据优势,一旦出错,苏轼就照怼不误。这样没有私心又耿直的臣子,自然是赵昉最喜欢了。
大宋弊端极多,已经到了不变法不行的地步。可变法并非一蹴而就,范仲淹看好的继任者王安石过于激进和理想化。这就需要变法时有一个善于挑刺泼冷水的人,负责站在局外发现问题反馈上去,赵昉才能及时调整修正,探索一条最适合的路。
会挑刺的人并不止一个苏轼,但这些人更多是为了反对变法而挑刺,赵昉要的是一个为天下百姓去挑刺的人。赵昉考察了不少人,最看好的便是苏轼。苏轼与赵昉年龄相近,赵昉走上朝堂时,苏轼也恰好入仕。
将苏轼的帖子单独拿出来,夏祈音又翻看了几张帖子,选了几张递给左明珠:“这几个约他们过来,让无思试一试他们的武功,再调查一下背景。若武功背景都没问题,就把资料送给赫连春水和徐青藤。”
文人除非自恃文采过人又屡试不第的会走小道谋求贵人举荐,大部分读书人都更偏向科举入仕。故此,夏祈音这边收到的自荐贴来自读书人的不多,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江湖。
本朝武举不兴,武举后大多进入军中。可许多江湖高手只是武功高强,少有善于领兵作战之人,进入军中无法发挥才能。相较而言如展昭、殷羡这样被举荐进宫,领护卫职反而更适合一些江湖高手。
百里冰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