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第176章 没人当回事(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76章 没人当回事

童贯一摆手:“官家已经很辛苦了,那武洪连带梁山加起来才几个兵、几匹马?”

他无语笑道:“本枢密已经跟官家请示完了,官员更换一下,筹备几千可战之兵,一走一过就清扫干净了。”

看着满眼轻松写意的童贯,仿佛大夏将倾也面色不改,王黼心下自叹不如,自己还得练啊。

“东平府,东昌府,皆为马政和粮税之重地,不但要为官家养马,还得送粮草养活燕山府。”

童贯边走边说:“即便造反,也没有兵器战马,只有一群饿肚子的苦哈哈农夫而已,焉能成事?”

“童枢密一针见血,下官拜服不已。”

王黼也没想过什么平叛的事,只是想在赵佶面前刷脸熟而已。

他现在是拼命巴结童贯和蔡京,李彦和梁师成他也不放过。

但王黼坚信只要不断刷脸,终有一天他会成为宰相。

关于武洪骑兵造反一事,没人当回事。

赵佶自己都知道,那地方被多年吸血,早就吸干了,根本不足为虑。

换个太守就行了。

就算让他们可劲折腾,能打到东京汴梁吗?

“哈!”

赵佶钻出了地道,一想到今夜的快活,就心情大好。

李彦照例派出了童锦程去报信,他自己则亲自把守在地道口。

赵佶就是他的最大仰仗,李彦可不想赵佶出现任何问题。

现在哪怕有人说他老婆难产都不会动摇分毫。

赵佶一路拾级而上,尤其是到了五楼的连廊之际,他驻足观望只有三层楼高的皇宫。

樊楼如此僭越的楼层,当然是赵佶亲自设计的。

“只要站在这里,就能俯视皇宫,那些靠不到皇宫边边的达官显贵,还不趋之若鹜?”

赵佶摇着折扇,嘴角微扬。

都说蔡京能捞钱,可没有赵佶明里暗里的指点,蔡京都年近八十了,哪有那么灵活的脑袋瓜?

怡然自得笑笑,赵佶继续走向李师师房间。

或许李师师到现在都不知道,樊楼扩建之际,她的床榻都是赵佶亲自设计的。

光图纸就画了七八页。

李妈妈一听官家来了,疯了似的进了李师师的厅房。

蔡攸(you),蔡条(tiao),蔡翛(xiao),蔡绦(tao),蔡鞗(tiao),蔡修(xiu)。

除了早卒的次子和外放江州做知州的蔡九,蔡京的儿子都在李师师的厅房做客。

当然,少不了当红少宰李邦彦。

这厮鸟仰头写得文章诗词,绝美无双;低头唱得自创俚曲,且面不改色。

尤其是一个个黄色小笑话,将蔡家六子全都引得大笑不已。

便是李师师也不能免俗。

此次聚会,其实是庆祝蔡攸成为辅宰。

老爹是宰相,大儿子是辅宰,蔡鞗即将成为驸马都尉,除了蔡九都获得了学士荣耀。

蔡家的强大,可谓空前。

“不好了,官家来了。”

李妈妈急得连连拍手。

沈天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屠狗之辈
屠狗之辈
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 这是一个叫赵山河的小人物从小镇走向世界的故事……
关中老人
长生道祖
长生道祖
穿越此方世界,李景年成为一颗桃花树下被人遗忘的山间小神,整日寄居在神龛之中,几近消亡,直到一位骑着青牛的放牧小童在龛前摆放了一颗油桃,让他苏醒于世,这才睁眼看人间。 这个世界,妖魔可食人,勋贵豢养人奴,百姓之命如蝼蚁般低贱,腐朽的千年王朝之下是饿殍千里,民不聊生。 那一年,李景年自龛中苏醒,听到了来来往往的香客祈下之愿,他可以吞食人间香火,壮大元神,可以不断变强。 【你让青萍村的百姓免受虎妖的袭
天贵帝胄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
关于左溪村走出来的修仙少年:一块曾经让江湖暗流涌动的玉符,竟出现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少年王若机缘巧合下得到它,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动起来。且看他如何走出山村,踏入修仙之途,在血雨腥风、弱肉强食的修仙界收获友谊与爱情,成就自己的传奇人生。人生第一部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
寸草心1981
离婚后,我转身娶了女领导
离婚后,我转身娶了女领导
普普通通的机关科员姜云山刚被亿万富豪前妻嫌弃离了婚,转身就娶了背景惊人,强势霸道的女领导。 蹉跎五年的仕途之路就此骤然爆发生机,一路青云直上,扶摇万里。 前妻说:“他的才华不应该浪费在仕途之上…” 现任说:“仕途才是他真正应该纵横的疆场…” 前妻与现任,权势与财富,交织纠缠着,成就了姜云山不一样的官场人生。
天涯行者
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宋惜惜战北望易昉
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宋惜惜战北望易昉
廊前风灯映照窗棂上的剪纸,像巨兽似的投在屋内墙壁上。 她坐在花梨木圆背椅上,双手交叠在身前,素色衣裳裹着她纤瘦的身体,她望着眼前的人,她等了一年的新婚丈夫。 这一年,她受着相思之苦,拿出所有嫁妆补贴家用,只为了不让远在战场的他担心。 本以为待他荣耀归来,可以给她一个拥抱,一句辛苦夫人了。 可她等到的,却是他带回的一个女将军,他要娶那个女人做平妻。 他:“你的一切,都是我和她在战场上拼杀来的,你还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