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东风洗地

第167章 "纸贵如金".....(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67章 "纸贵如金".....

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庞统可能与吕布关系不佳,对陈宫在 和 地区的军事和政治策略持有诸多批评。他也可能与陈宫相处不和谐。鉴于这种情况,张嵩认为将庞统留在身边是最明智的决定,因为在拯救公孙瓒的过程中,他们或许能共同想出一些巧妙的策略。

安排好庞统之后,张嵩和他的队伍抵达了长城要塞——麦县。

到达麦县后,张嵩的部队停下了脚步,因为这里将成为他们新的、也是未来的大本营。

原本,雁门郡的治所设在雁门县,但陈宫和张辽尽早抵达后,已经将其转移到了麦县。迁移的理由显而易见:雁门只是一个县城,而他们的计划是向北和向西扩张,收复定襄、乌丸,甚至寿光。因此,作为交通要道的麦县比雁门县更适合作为军队的总部。

目前,雁门的十四县都已落入张辽和高顺之手,大多数县城都是不战而降。在这个时代,忠诚并非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人们更倾向于向向他们派遣军队的一方投诚。

在此之前,张辽和高顺已经对雁门县的巡逻部队进行了整合,结果却令人失望。这十四座城市的巡逻队总数不足三千人,其中约有一千人分布在像楼烦和麦县这样的关键战略位置,而雁门县治则有超过四百人。这意味着其他十二个县平均每个县只有超过一百人。

士兵的数量本就稀少,质量更是令人堪忧。许多人手中并无铁制武器,士兵们只能依靠木棍和竹竿为伍,而队长的铠甲不过是画在身上的装饰罢了!

然而,陈宫在县城的文档中发现了令人惊讶的记录。它们显示,巡逻兵和边防部队的数量实际上达到了12,000人,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这清楚地揭示了汉朝末年边防的严重忽视。这不仅仅是虚报工资的问题;事实上,朝廷从未发放过薪水,导致许多北方居民南逃,从而加剧了这种情况。

因此,在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并州成为了外国部落频繁且严重入侵的热点地区。相对而言,幽州之所以稳定,是因为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守护;凉州之所以安全,则归功于马腾和韩遂的势力。然而,在并州,鲜卑人的入侵如乌丸和寿光般频繁,更不用说南匈奴人经常利用战乱的机会进行劫掠。例如,在吕布被迫离开长安并杀死董卓之后,匈奴人趁机沿秦岭南下,在关中地区大肆掠夺,甚至俘虏了曹操的妹妹曹文姬及其几个孩子。

张辽整合的巡逻部队并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不得不再次解散,并将部队分散到各个县份,以维持当地的秩序。同时,他们希望从当地居民中招募新的士兵。然而,陈宫通过数据分析打消了张辽的这一想法。原来雁门县拥有30,000户家庭,超过200,000的人口。但是现在,由于战乱和逃亡,人口已经减少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如何能够维持农业生产,更不必说招募士兵了呢?他们又如何能够养活招募来的士兵呢?

起初,陈宫和张辽都曾建议张嵩采取军事农业策略。然而,张嵩直接拒绝了这一提议。他不想效仿曹操,不打算参与计划经济或建立大型食堂。他坚信市场经济的力量。

尽管雁门的人口数量已经减少,但仍有恢复的可能性。据估计,现在大约还有70,000到80,000人居住在雁门。而在过去的几天里,陈宫也接收了30,000名来自南部山区的难民,使得当地人口增加到了100,000人。

维持最低限度的安全,需要10,000名士兵来保护100,000民众。因此,没有人再敢提议扩充军队。目前,我们有来自河内的5,000名士兵,吕布的2,000名部下,以及3,000名巡逻兵,总数恰好是10,000人。

因此,扩军的计划暂时被搁置,张嵩甚至决定给士兵加薪,这一举措极大地提振了军心。

张嵩下令让他的精锐部队——二百名战士和八百名虎卫——充分休息,并准备好充足的 他们计划在二月初十二日出征,前往救援公孙瓒。与此同时,张嵩本人也没有闲着,他四处巡视,观察难民们在荒地上耕作的场景。

陈宫以其卓越的管理能力,仅用三天时间就妥善安置了30,000名难民。他分配了食物和简单的农具,安排他们在荒地上开始了耕作,并为他们准备了耕种的土壤。这些难民们比陈宫更加焦急,他们甚至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开始赤脚耕种,因为农业季节即将到来,任何播种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没有收成。

张嵩巡视了几处土地复垦的项目,心中不禁感到忧虑;景象实在是太过荒凉。他看到难民们光着脚在冻土上辛勤耕作,尽管疲惫不堪,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随后,张嵩指示来自河内的5,000名士兵协助难民们建造房屋。难民们虽然心存感激,但他们却迫不及待地拽着士兵们去帮助他们耕地,导致房屋的建设工作进度缓慢。士兵们只能尽力帮助他们抓住农业季节的机会。

在离开之前,张嵩发布了他的一系列政策:全县范围内取消所有形式的强制劳动,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移民。农业税收将在三年内免除,接下来的十年内减半征收。商税统一设定为10,不再征收其他附加税。

对此,陈宫和庞统都表示了反对。

陈宫坚持传统的观点:没有税收,政府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支持军事和行政开支。

庞统的观点却颇为独特:这些政策尚不足以吸引足够的移民。他提议增加一项规定,即本县的女性禁止嫁往外地,而娶外地女性的男性将获得100枚硬币的奖励。此外,每出生一个男婴,还将额外奖励100枚硬币。

实际上,陈宫和庞统的观点都各有合理之处。陈宫关心的是军队和行政的正常运作,明确的财政收入是确保这一切顺利进行的关键。庞统则明白张嵩慷慨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移民,以增加人口和生产力。因此,他提出的措施旨在确保本县的人口不会流失,同时通过奖励机制促进人口的增长。

然而,张嵩对这两个建议都表示了反对。他对陈宫表示,他将寻找其他方法来解决财政问题,并在返回后加以实施。他计划通过掠夺匈奴和鲜卑来筹集资金。至于庞统的建议,张嵩表示,虽然这是个好主意,但今年暂时无法实施,因为缺乏必要的资金。他承诺明年一旦资金充足,将会按照计划行事。他还幽默地补充说,他的禁令不仅适用于女性,连母狗也不例外。

在短短五天内,张嵩已经大致安排好了雁门的事务,并开始准备出发去救援公孙瓒。他深知,如果公孙瓒能够存活下来,那么他在北方单独面对袁绍的时候,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在这段时间里,吕布和杨肇都没有主动询问过任何事务,因为他们都在专注于吕布的伤势恢复。吕布正在努力调养,而杨肇则在他身边悉心照料。两人都对未来有着共同的规划,那就是精心训练他们的儿子。

张嵩有条不紊地处理着雁门的事务,这让吕布既感到欣慰又有些许担忧。他认识到,自己若亲自接管可能无法做得像张嵩那样出色。毕竟,吕布从未涉足过内政领域。过去,陈宫总是负责这些琐事,使得吕布得以无忧无虑地战场厮杀或与貂蝉共度时光。

张固也成功地管理好了来自河内的5000名士兵。尽管这些士兵在过去几天里引发了一些小麻烦,如打架或偷窃当地家庭的馒头,这些问题虽小却层出不穷,显示出士兵们较低的素质和自律意识。不过,张固已经妥善地解决了这些麻烦。

雁门的事务已经大致妥善安排,袁绍的军队集结在易京,晋阳的部队也并未敢于入侵雁门。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匈奴和鲜卑民族或是忙于繁衍牲畜,或是为了争夺牧场而纷争不断,无暇他顾。

因此,驻守在此的近万名士兵,可以说雁门的安全目前是相对稳定的。

在二月初十二日这一天,张嵩率领庞统、高顺和曹泰,只带了1000名士兵出发,这其中包括了800名虎卫和200名精锐部队。当然,另外还有1500名负责搬运粮食的平民挑夫和500名监督他们的河内士兵,他们并不在此次出发的部队之列。

张嵩将会遇见一个一生中从未受过伤的英俊男子,以及一个行动如同流水般轻盈美丽的女子。对于赵子龙和洛神女神,请将你的推荐票投给我吧!)

林夕木子夕52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古有李世民十六岁从军,今有我赵谌九岁上战场!靖康年,金兵南下,生灵涂炭就在眼前!来自后世的铁血军人附体九岁太子赵谌,在这乱世即将开始的时候,以他的华夏军人之魂,重铸铁血大宋!太上皇赵佶,你不是喜欢奇石吗?待我打下五国城,送你去那里尽情欣赏!父皇赵桓,你是个好人,就是水平差了些,且在深宫安坐,万事有儿臣!左有韩世忠,右有岳鹏举,我大宋岂无名将?一手军事,一手改制,我大宋一洗颓势,再造汉唐雄风,且看
郭怒
七零之我有随身家园
七零之我有随身家园
齐明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到七零年代厂长家的同名宝贝闺女身上。从现代苦逼打工人穿成有钱有颜白富美,从三十岁高龄重回青春年少十八岁,天上的馅饼终于砸到她头上了吗?齐明月忍不住感谢漫天神佛,只是高兴不超过三秒,这馅饼竟然带毒!!!......原主真是要命,明明出生即罗马,非要听人撺掇,跑去大东北的犄角旮旯下乡。结果在火车上遇到人贩子,羊入虎口,半点不见挣扎就败了,即将开启一系列悲惨人生.....
镜里风华
言情:靓女二婚嫁军官
言情:靓女二婚嫁军官
在重生女的故意构陷下,她坠入河中,醒来便失去了关于丈夫的全部记忆 。 还被诬陷是她将丈夫的重生女青梅推入湖中,她虽然没了这几年的婚姻记忆,但她了解自己,她不会害人更不会自杀。 这事不对劲,可她没有记忆也没证据,计较不了太多。于是她选择成全丈夫和她的青梅,转头就和丈夫离了婚。 她重回医院做医生,顺便参加了个高考拿下状元还二婚嫁给了她现在的军官老公,婚后更是被她宠上了天,渣男前夫得知后却后悔了...
佚名
程宇林雨菡
程宇林雨菡
一代仙界丹师意外附身在一个豪门纨绔身上,成为一个插班生,以一身神奇仙术,混迹于美女丛中,在都市独领风骚!
如墨似血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 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