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第125章 匕首是赵姑娘的?(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25章 匕首是赵姑娘的?

第125章 匕首是赵姑娘的?

天气逐渐炎热。

赵茯苓在炉边坐了会,觉得自己像是一块要被烤熟的土豆,浑身都蒸腾着热意。

她坐不住,干脆挪到外边去吹风。

吹了会又觉得煎药时间长,也没耐心一直在这里耗着,便给李京墨打了声招呼,回去拿了桶捞鱼。

孙怡悦还以为那是说辞,见赵茯苓真要去,也忙起身跟了上去。

这次没有应齐,赵茯苓只能亲自下水。

但抓鱼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她得把那把匕首捞起来。捞鱼的竹网被放入水中,赵茯苓先游到了自己先前扔匕首的地方。

当时扔的随意,但地方她其实记下了。这湖中淤泥多,匕首又有重量,不会随波逐流只会沉下去。

可偏偏她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

赵茯苓诧异的从水里冒出头,问孙怡悦:“当时就在这一片对吧?我记得扔这里了。”

孙怡悦坐在岸上玩竹叶,闻声点点头:“是啊,就这一块。”

离岸边不远,也是浅水区,她们都有印象。

可赵茯苓又找了一圈,还是没找到。

她皱着眉头从湖里出来,把湿漉漉的衣服拧掉水,这才说道:“不见了。”

“被鱼叼走了?”孙怡悦神情很是夸张,半是打趣半是故意道,“八成是湖里的大鱼见那匕首模样好看,叼回去给它铺窝了。”赵茯苓瞥了她一眼,也不想说什么,只是拧眉思索。

许久后,她道:“上次是我们走后应齐才从湖中出来,他会不会把匕首捞走了?”

这下孙怡悦也跟着怀疑,“有可能,他应当也不知道那是你的匕首,估摸着是当捡到宝贝拿去了。但如今他人不在,你便是想问也无从问起。”

赵茯苓道:“他若是真捡到了,定会告诉杜公子,我去问问杜公子便知。”

湖中水面被搅浑,也看不出里面鱼儿的动静。

赵茯苓看了眼,就叮嘱孙怡悦:“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去就来。”

孙怡悦睁大眼,打量着赵茯苓湿透隐约勾勒出身体弧线的衣服:“你就这样去啊?”

“不碍事,今儿个天热,很快就干了。”赵茯苓边走,便把搁在岸边的外衫和长裙穿上,她将湿漉漉的长发拨去背后,直接攀墙越了过去。

孙怡悦看的瞠目结舌。

到了隔壁,赵茯苓先去了趟小厨房,炉子上的药恰恰刚煎好。

等端着药去屋里时,内衬衣物果然也干得差不多了。

赵茯苓把药碗放在桌上,一边等它放凉,一边问李京墨:“杜公子,应齐可有给你说过,他曾在湖里捞起来一柄匕首?”

李京墨耳朵动了动,抬起头朝向赵茯苓,问:“那柄匕首是赵姑娘的?”

“是。”赵茯苓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果然被应齐捞起来了,心中瞬间松了下来。

“当初有人来搜宣华殿,我担心这匕首引起对方怀疑,就先搁在了湖里。谁知刚才去捞,却发现不见了。那湖中只有我与应齐下去过,所以……”

李京墨顿了一会儿,才缓缓点头:“的确在我们这里。”

庄大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影:命令与征服
谍影:命令与征服
……唯一能力,就是能分辨出谁是隐藏的日本人,其他的都不太懂…………
拉丁海十三郎
入宫报仇,皇帝疯狂求怜爱
入宫报仇,皇帝疯狂求怜爱
妹妹在那即将嫁入皇宫的前夕,命运的恶意如风暴般袭来,她惨遭谋害,被凌虐致死。 身为姐姐的她,听闻噩耗,悲愤交加,浴血归来。毅然脱去一身戎装,替妹出嫁,自此成为一国之后。 从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她便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杀疯了。皇帝心中有白月光,在她出嫁之时,众人皆以为她不得圣宠。 听着那些人的嘲笑侮辱,她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屑。因为,她入宫,绝非为争宠而来,只为杀光那些伤害妹妹的仇人。 在
佚名
非常权途
非常权途
关于非常权途:从小小秘书到书记,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于波涛汹涌之中左右逢源,抓住每一个契机,扶摇直上……
沧海而立
久别重逢:废材老公竟是全球首富!
久别重逢:废材老公竟是全球首富!
池恩宁带着女儿孤苦无依,为了甩掉渣男,随便找个男人闪婚了。  谁知被闪婚老公缠上,在她这里蹭吃蹭喝,还和她要钱花。  好在婚后,池恩宁好运附体,不但升职加薪,随便买张彩票也能中头等大奖,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不差多养一张嘴。  忽然有一天,池恩宁惊讶发现,电视上的全球首富怎么和自家废柴老公长得一模一样,名字也一样?  当他们去民政局离婚时,一排豪车停在她面前,楚黎川带着两个同款缩小版男孩,手捧玫瑰
司七月
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
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
又名《暖心甜妻:凌总,晚安!》; 苏熙和凌久泽结婚三年,从未谋面,极少人知。 晚上,苏熙是总裁夫人,躺在凌久泽的别墅里,撸着凌久泽的狗,躺着他亲手设计订制的沙发。而到了白天,她是他请的家教,拿着他的工资,要看他的脸色,被他奴役。 然而他可以给她脸色,其他人却不行,有人辱她,他为她撑腰,有人欺她,他连消带打,直接将对方团灭。 渐渐所有人都发现凌久泽对苏熙不一样,像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似乎又不同,因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