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9章 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源自中国春秋时期的一次着名战役,具体发生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公元前684年),涉及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
当时,齐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兵力强盛的国家,在列国之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与之相邻的鲁国,则因国力较弱、军事力量相对薄弱,显得颇为势单力薄。在这样的背景下,齐国不惜动用大军,以雷霆之势发兵攻打鲁国,意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版图和影响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鲁庄公深感责任重大,他毅然决定动员全国上下的军队,准备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抵抗,以保卫国家的安宁与尊严。
正是在这个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鲁国国内涌现出了一位非凡的人物——曹刿。他精通兵法,对于战争的策略与战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又富有深邃的谋略,能够洞察敌情,制定出克敌制胜的计划。深感国家危难之际正是自己挺身而出之时,曹刿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参战,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鲁国的抵抗之战贡献一份力量,共同书写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两军在鲁国的长勺地区摆开了阵势,双方兵马严阵以待,准备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交战。长勺之地,地势平坦而开阔,两军对峙,剑拔弩张,战争的阴霾笼罩在每一寸土地之上。
战斗开始前,鲁庄公心急如焚,急于发起进攻,希望能够迅速击败齐军,保卫国家的安宁。然而,曹刿却显得异常冷静,他认为当前的时机并不成熟。他仔细观察了齐军的阵势和士气,发现齐军士气正盛,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不宜立即迎战。于是,他耐心地向鲁庄公解释,劝其保持冷静,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果然,齐军率先擂响了战鼓,鼓声震天,准备发起猛烈的进攻。然而,曹刿却劝阻鲁庄公不要急于应战,他坚信等待是最好的策略。齐军连续两次擂鼓挑战,士气愈发高昂,但曹刿都坚持等待,他深知战争中的耐心和时机的重要性。
终于,在齐军第三次擂鼓后,曹刿观察到齐军的士气已经逐渐衰落,战斗力大减。他认为这是发起反击的最佳时机,于是果断地命令鲁军擂鼓出击。鲁军将士们听到鼓声,士气高昂,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冲向齐军。在曹刿的精心策划和鲁军将士的英勇奋战下,鲁军最终大败齐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在齐军败退时,鲁庄公又急于追击,希望能够一举将齐军彻底击溃。但曹刿再次表现出了他的冷静和谨慎。他下车仔细观察地面上的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远眺,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判断,他确认齐军确实已经溃败无援后,才下令追击。最终,在曹刿的英明指挥下,鲁军将齐军全部赶出国境,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辉煌胜利。
战后,曹刿面见鲁庄公,详细阐述了他的战术思想,以解答鲁庄公心中的疑惑。
曹刿解释道:“作战时,士气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士气高昂的军队,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而士气低落,则如病猫一般,无力回天。在我仔细观察之下,发现齐军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为旺盛,他们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意图一举击溃我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士气开始逐渐低落。第二次击鼓时,虽然仍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已经显露出疲惫之态。到了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如同强弩之末,再也无力发起有效的进攻了。”
说到这里,曹刿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看向鲁庄公:“而我军,则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当齐军士气衰竭之际,我军士气却愈发旺盛。此时,我军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一跃而出,发起猛烈的反击。正是在这种此消彼长、敌衰我盛的形势下,我军才能一举战胜敌人,取得长勺之战的辉煌胜利。”
最后,曹刿总结道:“这就是‘一鼓作气’的由来。在战争中,抓住士气这一关键要素,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胜利。”鲁庄公听后,恍然大悟,对曹刿的军事才能和智慧赞不绝口。
“一鼓作气”这一成语,如今常常被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热情高涨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将事情做完,不拖泥带水,不半途而废。
墨沫的田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