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4章 谈判
耶律洪基坐在大辽宫殿的王座上,面色凝重,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他的思绪飘向了南方,那个让他又惧又敬的大宋。
曾经,耶律洪基也曾对大宋的土地虎视眈眈,妄图通过武力征服,扩大大辽的版图。然而,如今的大宋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大宋在军事上的突飞猛进,让耶律洪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野心。
“大宋的大炮、步枪、狙击枪,已经成为契丹男儿的噩梦。”耶律洪基喃喃自语道。他想起了那些惨烈的战场画面,大宋的大炮轰鸣,地动山摇,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炸得大辽的军队人仰马翻。步枪的射击声密集而致命,精准地收割着契丹勇士的生命。而那神秘的狙击枪,更是在千里之外取敌首级,让大辽的将领们防不胜防。
每一次与大宋的交锋,大辽都损失惨重。那些曾经英勇无畏的契丹战士,在大宋的新式武器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在强大的科技面前不堪一击。耶律洪基深知,这种军事上的差距,不是靠勇气和人数就能弥补的。
更何况,还有岳飞的赤炎。耶律洪基对岳飞的名字如雷贯耳。赤炎军在岳飞的率领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赤炎军的纪律严明,战术高超,士兵们个个悍不畏死。他们的战斗力之强,让大辽的军队闻风丧胆。
耶律洪基曾多次派人收集关于赤炎军的情报,每一份情报都让他感到心惊胆战。赤炎军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的战斗意志如同燃烧的烈火,永不熄灭。在战场上,赤炎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所到之处,大辽的军队纷纷溃败。
而大宋的“南海舰队”,更是耶律洪基心中永远的痛。他曾试图派遣舰队南下,骚扰大宋的沿海地区。但当他看到大宋的南海舰队时,他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大宋的南海舰队,船只巨大而坚固,装备着先进的火炮和弩箭。舰队的规模庞大,阵容整齐,训练有素。他们在海面上航行时,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堡垒,威风凛凛。
有一次,大辽的舰队与大宋的南海舰队在海上相遇。大宋舰队的指挥官果断下令开火,一时间,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大辽的舰队在大宋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陷入了混乱。船只被击沉,士兵们纷纷落水。那一幕,成为了耶律洪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
“这一辈子都是无法招惹的存在。”耶律洪基长叹一声。他知道,自己的大辽已经无法与大宋抗衡。继续与大宋为敌,只会给大辽带来灭顶之灾。
为了大辽的未来,耶律洪基决定改变策略。他开始派遣使者前往大宋,试图与大宋建立友好的关系。然而,这一决定在大辽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主战派的大臣们坚决反对与大宋求和,他们认为大辽的勇士们不能向敌人低头,应该继续战斗到底。耶律洪基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朕何尝不想为大辽的荣誉而战,但如今的形势,我们根本没有胜算。”耶律洪基在朝堂上说道。
但主战派的大臣们并不理解他的苦衷,他们认为耶律洪基是在懦弱退缩。
在这场激烈的争论中,耶律洪基感到身心俱疲。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一个关乎大辽生死存亡的抉择。
最终,耶律洪基力排众议,坚持与大宋求和。他亲自挑选了最得力的使者,带上了丰厚的礼物,前往大宋的都城。
在大宋的都城,使者们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大宋的皇帝赵煦展现出了大国的风度,对大辽的求和表示欢迎。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大宋和大辽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大宋皇帝赵煦与耶律洪基相聚于宋辽边境的一座华丽营帐之中。营帐内布置得庄重而典雅,两国的旗帜分别悬挂在两侧,象征着这次会面的重要性。
赵煦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皇冠,面容英俊而威严,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自信。耶律洪基则身着契丹传统的华丽服饰,身材魁梧,目光深邃而复杂。
赵煦率先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耶律洪基,你可愿为辽王?”
耶律洪基微微一怔,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这一问背后的深意,沉吟片刻后回答道:“大宋皇帝,此问何意?我本就是大辽之王。”
赵煦轻轻一笑,目光紧紧盯着耶律洪基:“朕之所言,你应当明白。如今宋辽局势已定,朕欲与你共商和平之策,若你真心愿为辽地百姓谋福祉,为辽王之位,亦当有所改变。”
耶律洪基皱起眉头,神色严肃:“宋皇,我大辽子民英勇善战,从不惧战。但战争带来的只有生灵涂炭,若能和平,自是百姓之福。只是不知宋皇所谓的改变,具体何指?”
赵煦站起身来,踱步至营帐中央:“朕望你能真心归服大宋,约束辽军,不再侵犯宋土。作为回报,朕可许你在辽地继续为王,但需接受大宋的一定管辖。”
耶律洪基脸色一变,愤怒之色一闪而过:“宋皇,如此条件,岂不是要我大辽成为大宋之附庸?这让我如何面对大辽的列祖列宗?”
赵煦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耶律洪基:“非是附庸,而是共同发展,共享太平。大宋的文化、技术皆可传入辽地,造福你辽地百姓。难道你不想让你的子民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耶律洪基沉默不语,心中权衡着利弊。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宋皇,此事重大,容我再思量思量。”
赵煦重新坐回座位,端起一杯茶,轻抿一口:“好,朕给你时间考虑。但你要明白,和平的机会难得,莫要错失。”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陷入沉思。营帐内一时陷入了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吹动营帐门帘的声音。
过了片刻,耶律洪基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宋皇,若我答应你的条件,大宋当真能信守承诺?”
赵煦放下茶杯,郑重说道:“朕乃大宋之君,一言九鼎。只要你真心归服,大宋必不会亏待辽地百姓。”
耶律洪基长叹一声:“宋皇,我虽为辽王,但也不愿看到百姓受苦。只是如此一来,我大辽的尊严……”
赵煦打断他的话:“尊严并非靠战争和对抗来维护,而是通过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繁荣昌盛。若能和平共处,辽地在大宋的庇护下,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耶律洪基再次陷入沉默,良久之后说道:“宋皇,可否让我与大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赵煦微微点头:“可以,但时间不宜过长。朕希望能尽快听到你的答复。”
耶律洪基拱手道:“多谢宋皇。”
数日后,耶律洪基再次来到营帐。
“宋皇,经过与大臣们的商议,我愿意接受你的条件。但还望大宋能给予我大辽一定的自治之权。”耶律洪基说道。
赵煦笑了笑:“只要你真心归服,一些合理的自治之权,朕自会考虑。”
耶律洪基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希望宋辽自此之后,永无战事,百姓皆能安享太平。”
赵煦站起身来,走到耶律洪基面前:“朕亦有此愿。今后,宋辽当携手共进,共同繁荣。”
耶律洪基点头称是:“愿如宋皇所言。”
此后,两人又就一些具体的细节进行了商讨,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
赵煦说道:“朕将在边境设立互市,促进宋辽之间的贸易,让双方百姓皆能受益。”
耶律洪基回应:“如此甚好,大辽也会提供优质的马匹和毛皮。”
赵煦接着说:“大宋的诗词歌赋、儒家经典,亦可传入辽地,增进文化交流。”
耶律洪基表示赞同:“大辽也愿与大宋分享独特的契丹文化。”
在长达数个时辰的对话中,赵煦和耶律洪基逐渐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为宋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夕阳西下,耶律洪基告辞离去。赵煦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和平景象的期待。
“大哥,耶律洪基有危险。”游靖宇匆匆忙忙的来到大将军府,对着乔峰说道。
“什么?大辽与大宋已经和平共处,不可能吧?”乔峰怀疑的问道。
“大哥,要不一起见证一下。”游靖宇拉着乔峰的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