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替嫁小媳妇什么都会司念周越深

第185章 又进局子了(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85章 又进局子了

这会儿却被周越深揍得鼻青脸肿,毫无还手之力。

果然男主什么的,是不可能能够打得过反派老爹的。

然而虽然傅炀被打的很惨,但是听周越深那么一说,公安局还是把傅炀当成了欺负柔弱妻女的有钱人家的废物纨跨子弟。

没办法谁让司念长得那么漂亮呢?

傅炀这个年纪,又正是冲动的年纪。

看到司念这么美丽的女人,少爷强取豪夺的想法顿时冒出来了,所以才会对司念伸出狼爪,然而谁想到司念丈夫也不是好惹的,看到妻子受委屈了,当然要教训对方

大家对司念投以羡慕怜惜的目光。

甚至还派女警安慰她,开导她,生怕她会因此留下阴影。

司念:……反正就很懵。

傅家人来公安局,倒也不是不讲理的,听说是自己儿子先欺负人的,还把孩子吓哭了。

又瞧见司念怀里抱着红肿眼睛可怜巴巴的小丫头,顿觉得他们真是十恶不赦。

这要是传出去,他们傅家人没脸在这个世界生活了。

前有林思思偷了三千块彩礼陷害司念嫁去乡下。

后有傅炀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不知道的别人还以为他们傅家仗势欺人。

本来是去求和的,结果这件事是越描越黑。

作为部队首长,傅父和傅母全程是涨红了一张老脸处理的这件事。

并且表示愿意赔偿,希望不要闹大要求随便提,警察才看在他是首长的份儿上给了个面子。

傅炀的妈妈包了个大红包,上前塞给司念,满脸羞愧:“念念,对不起,我们没想到傅炀会这么冲动,伤害了你跟孩子,真的很抱歉。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孩子被吓到了,拿去给孩子买点好吃的,算是阿姨的一点补偿,希望你能看在以前阿姨待你还不薄的份儿上,这一次就别跟他计较了。”

司念摸着被硬塞怀里的厚厚一叠钱:其实她也想拒绝,但奈何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傅炀当时确实是过分,她也很生气。

但是周越深已经教训过她了。

如果可以,她实在是不太想跟这家子接触。

毕竟再怎么样,人家也是有权有势。

得罪了对她和周越深都没好处。

但好在,傅家人不像是司家人那样犯蠢。

更不会把错都推到别人身上。

那好吧,她就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跟傅炀计较了。

于是点头应下。

傅母感激无比,这件事闹大了,影响儿子的前途。

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司念不但没有怪罪,还愿意放过他。

这孩子是个大方的。

傅母看着司念娇艳动人的小脸,以及她怀里抱着乖巧懂事漂亮的小团子。

眼底闪过羡慕。

这孩子是个好的,帮别人养孩子,养的这般好。

对孩子都这么好的女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

就是自家女儿现在也越来越喜欢司念了。

司念长得好,身段好,学习成绩也好,各方面都很优秀。

然而却可惜,她和傅家无缘了。

霍北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最强双修体质:我靠纯阳之体破境
最强双修体质:我靠纯阳之体破境
我生来就有男人和女人最爱的纯阳体质,这种体质最适合双修破境……可我却心有所属,只愿稳打稳扎修炼。 可同门师兄弟不做人,他仗着有个长老亲戚,欺负没有背景的弟子,在一次比试中结下梁子,他居然派一个同门师妹前来刺杀我! 别无他法,我出手反击,可谁料师妹瞬间倒戈,只要我双修就可以为我所用…… 为活命,我靠着与师妹们双修不断突破修炼境界,教训同门师兄弟! 原本以为再也无法靠近的人,却向我伸出手,要做我的红
佚名
第一红人
第一红人
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最难的是保持一点赤城,一颗丹心,一颗责任心。徐东升从秘书崛起,遵从本心,得贵人相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权利斗争中,左右逢源,不畏强权,青云直上。
流浪青虫
丹娘
丹娘
横扫末世的绝顶高手穿进了不知名古代,成了全家最看不上的小傻子七小姐,被配给另外一个又瞎又瘸的男人做媳妇。丹娘没有放弃,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步步高升,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时,她却发现自己的夫君沈寒天似乎不瞎也不瘸了,他怎么还成了当今圣上身边的一品丞相?!
柔心糖
戚家军演义
戚家军演义
天降戚继光,十六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倭寇袭扰大明东南沿海城镇,抢掠财物、屠戮军民。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发明鸳鸯阵、改良军刀、火器。 在上百次的抗倭战斗中,创造出极其悬殊的战损比,甚至多次零伤亡歼灭大批倭寇。 大明军神、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敌人、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崇拜!
千重草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 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 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 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 一贯冷淡矜持的男人终于吃醋,他红着眼睛,“不闹了,你回来好不好?” 她眉目清冷,“谁都可以让我回,唯独不可能是你。”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