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光者

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子的才情风华(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子的才情风华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十九岁的文徵明进入苏州官学读书,成为一名诸生。这年年中,他首次参加苏州的岁试,却因书法不佳被宗师列为三等,受此刺激,他开始精研书法,临摹大量前辈墨迹。

在科考主流为八股文的背景下,他与祝允明、都穆、唐寅、杭濂等共同倡导古文辞,时常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义。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文徵明前往滁州看望父亲文林,并结识了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后拜其为师学习书法。李应祯看出他在书法上的潜力,将自己的心得和笔法传授给他,并告诫他书法不可死随古人,要避免“聪达者病于新巧”和“笃古者泥于规模”这两种倾向,这番教导对文徵明影响深远。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通过父亲的关系,文徵明得以拜史鉴、赵宽二位硕儒为师,在高师指导下,他的诗文更加规矩有法。同年,受父母之命,二十三岁的文徵明娶昆山县吴愈第三女为妻,两年后二人育有一子,取名重金(早夭)。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文徵明遵从父命跟随吴宽学习,吴宽传授他作古文的方法,并常在公卿间赞许他的才华。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跟沈周学画,沈周对他器重喜爱,评价颇高。

这年秋天,文徵明首次前往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未能中举。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因博古善议论,熟知元、明朝旧事,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一同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文徵明第二次赴南京应试,同行者有顾兰、唐寅,但放榜时只有他未考中,很幸运没有受牵连。次年,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10个月,罢黜为吏后回到家乡,和妻子矛盾重重,妻子离他而去。唐寅不久出游,将家事托付给文徵明。

六月,父亲文林病逝于温州,文徵明携医前往,却在抵达时父亲已去世三日。他拒绝了众人筹集为父亲办丧的财物,亲自将父亲灵柩运送回家乡。此后两年,他在为父亲守丧和读书中度过。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继母命他与长兄分家析居,由于不擅经营,文徵明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生活的不如意让他倍感悲凉,作《风木图》及诗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唐寅归家后心态大变,任达自放,纸醉金迷。文徵明多次规劝他不可颓废,却几乎导致二人失和。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四月,文徵明参与修撰的《姑苏志》告成。同年,沈周将自己临摹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赠给他。次年,其兄文徵静遇到难事,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解难,数月时间废寝忘食,终得保全。

秋季,文徵明第四次应试应天,再度落榜,隐居乡里的他经朋友引荐,与比自己小二十四岁的王宠相识并结为忘年交。几人常一同游玩、吟诗作画,享受平静生活。

吴宽、李应祯和沈周三位老师均已离世,顿感寂寞。他在病中完成了对沈周文稿的整理,并写就《沈先生行状》一文。

文徵明重筑停云馆以躲避喧嚣,并在观音庵中生活两月。正德十一年他第七次应试落榜,二十余载为应试奔波却一无所获,作《失解东归口占》绝句:“七试无成只自怜,东归还逐下江船。向来罪业无人识,虚占时名二十年。”加上正德十四年和嘉靖元年的两次应试,文徵明九次应试应天府,皆未中举。屡试不第使他的性情思想发生较大转变,书文诗画艺术则愈加成熟。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尚书李充嗣巡抚吴中时,将文徵明推荐入朝。已五十四岁的文徵明此时才开启政治仕途,文徵明获授九品翰林院待诏,参与《武宗实录》的编纂。

嘉靖三年,因“大礼之争”事件,编修王思等十七人被杖打致死,杨慎等被流放戍边。文徵明因跌伤左臂门籍不在列,才幸免于此。

当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字画者众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嘉靖五年,经过三次上书乞归,他终获批准离开京城,却因潞河冰封受阻。直至次年春天冰河解冻后,才与黄佐一同乘舟南下回乡。

回到故里后的文徵明,终日与翰墨为伴,借书画自娱,还修建了玉馨山房,以艺文会友,享受隐居生活。这一时期,他少了繁杂琐事的困扰,心无旁骛,潜心于书画创作,迎来了书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文徵明依然精力充沛。他与常州知府张大轮游宜兴张公洞,为白悦作《洛原草堂图》并题记。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春天,陆师道来访,二人汲泉品茗,文徵明以诗画记录。三月,他又与汤珍、王宠游竹堂寺,并为寺僧性空作水墨写意十二段。秋天,华夏携书画至苏州,文徵明为跋钟繇《荐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颜真卿《刘中使帖》及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

文徵明为祝允明草书《赤壁赋》、米元晖《湘江烟霭图》作跋的同时,也完成了行书《千字文》的书写。

苏州天池、虎丘等地举行茶叶品评盛会,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但好友特地送来几种好茶让他品评,他感到十分快乐,品茶时联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出于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大发,追和了十首并作于图上。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三月,春雨连绵,文徵明斋居无事,随意写墨兰满卷。五月十六日,他在自己书写的小楷《千字文》后加了一段小字:“时年六十有七。”此为文徵明书画纪年。

文徵明七十岁,他与汤珍、王谷祥、陆师道、彭年等人共游石湖,各有诗作,彭年撰写诗叙,文徵明作《石湖图》。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日,文徵明逝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徐祯卿,常熟人,后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 年),自幼便有师父指导学习识字与书法,被誉为四大才子中的一绝。

徐祯卿天性聪颖,学文于吴宽,文学才华横溢,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出色。他早期诗作模仿白居易和刘禹锡的风格,16 岁时着有《新倩集》。弘治八年(1495 年),17 随的他入长洲县学。尽管才华出众,但他早年在科举之路上却屡次受挫,曾因读《离骚》有感而作《叹叹集》。

弘治十八年(1505 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他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徐祯卿终于高中进士,因其貌丑,未能进入翰林,而改授大理左寺副。

在京城,徐祯卿与李梦阳、何景明交往,开始追求汉魏和盛唐的诗风,成为“弘治十才子”之一,并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称为“前七子”。

正德五年(1510 年),因一次失囚事件,他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后期的徐祯卿信仰道教,研习养生。

徐祯卿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情韵动人,其绝句“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广为传颂。他还着有《迪功集》,《谈艺录》重在阐述“前七子”文学复古的论调,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正德六年(1511 年),年仅 33 岁的徐祯卿卒于京师,是吴中四才子中最早过世且享寿最短的。他的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祯卿被誉为继高启之后的“吴中诗人之冠”。

丁凡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市大妖医
都市大妖医
叶楚替兄长顶罪入狱,机缘巧合拜药皇为师,习逆天医术,三年后王者归来。面对无耻的家人,叶楚直接断绝关系,对给他关爱的妻子红颜,叶楚拼命守护。且看叶楚如何在滚滚红尘中,闯出一条通天路。
红透半边天
神隐天下
神隐天下
这世界上真的会有神仙吗?如果没有,那那些关于神仙的传说怎么会如此绘声绘色?如果有,那那些不老不死的神仙又去了哪里?......一片传承了五千多年甚至更久的土地上,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蓝星护
斯喃
穿成纨绔后,太子皇帝都为我撑腰
穿成纨绔后,太子皇帝都为我撑腰
穿越到楚国的这位公子,简直就是纨绔界的扛把子!逃学、捞钱、揍权臣、砍权贵,抑商律下他还要搞商业帝国,把京师搅得翻天覆地。这家伙,简直就是恶名昭彰、无恶不作啊!朝中大臣们每天上奏折参他,恨得牙痒痒。可面
佚名
谁懂!他一毒舌,为啥有超强实力
谁懂!他一毒舌,为啥有超强实力
穿越隋唐时期,我绑定了抽象系统。只要完成任务,成功让任务对象破防,就能获得奖励。呵呵,我征战峡谷多年,让无数人闻风丧胆。只是让人破防,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朝堂上,我抹了蜜的小嘴一开,气疯任务对象,直
佚名
重生:清纯转校生表白我,校花哭惨了
重生:清纯转校生表白我,校花哭惨了
【重生】+【甜宠】+【养成】+【校花反撩】+【轻松诙谐】一觉醒来,暗恋三年的冷艳校花衣衫不整的躺在身边是什么感受?洛辰感受到了。前世的他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完全沉浸在那绝美的画面之中,以致于落得悲惨境
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