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十二篇感神灵
一当知此处,即为是塔
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真如宝塔倾圯,大家商议良久,都认为应该重新修建。当时,有一位头陀僧,名叫怀林,拖著三丈长的铁链到处去募化,历经二十余年才完工,迅即长眠于塔中,至今尚有肖像祭祀他。
头陀僧起初在苏州承天寺出家,平日饮酒吃荤,蔑视戒律,不守佛门清规。
有一天,正值夏季,头陀在室外乘凉,忽然走来两位冥卒,锁住他的颈部,头陀看到冥卒手上持有牒令,上面写了十多人的名字,他的名字赫然也在其中。
头陀向两位冥卒贿赂,答应给他们若干楮锭,希望稍缓七天,等其余的人都追齐之后,再一道前往冥府,两位冥卒点头答应。
次日清晨,头陀将昨夜遇到冥卒的事,告诉所有的徒众,并往市场买楮锭焚烧,将后事交代妥善。
有一位徒众说:「真如寺某位禅师的道行颇高,他住的地方,离此仅有一天的水路,何不前往求救?」
头陀心想:「与其在寺中等死,不如前往一试,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就立刻束装前往。
到了真如寺,头陀一见到禅师,便伤心地痛哭流涕,向禅师禀告上情,恳求施救。
禅师说:「这里的佛塔即将颓毁,你如果肯真诚发心,愿去募化款项来修建,我就教授你方法,保证冥卒无法捉你。」
头陀闻言又惊又喜,就在佛前至诚顶礼立誓说:「果真能够不死的话,我愿意去募化款项,来修建即将颓毁的佛塔。」
誓毕,禅师将手上的念珠交给头陀,说:「你在这七天中,不要睡觉,就在我的房间里,一心专诵金刚经,经中『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这两句话,细心体会,就足够自救了。」头陀遵照禅师的指示,足不出户,一心读诵。
经过七天,两位冥卒踉踉跄跄地来到禅师住的地方,向禅师说:「有位注定要死的头陀僧逃来此地,请求您指示方便。」
禅师说:「他在房中,任你们去捉吧!」
冥卒刚踏进房间,即惊惶失措的退出来说:「房间里只看见一座宝塔,放出夺目的光芒,使我们的眼睛无法睁开。」
禅师这时才告诉冥卒说:「他持诵最上乘法,又发勇猛的大愿,虽是天龙鬼神,也对他无可奈何。你们暂且回去禀覆冥君,就说怀林僧由某禅师暂留修塔,功德幽冥均沾,你们不会有罪的。」冥卒不得已,只好回去将上情回覆冥君。
头陀僧经此大难不死,不敢再蹉跎岁月,遂制造铁链锁住自己,不论寒冬炎夏,跪在人车辐辏的道路上,向善男信女化缘,如此竟在有生余年,完成修塔的大功德。
世界上顽狠造业的人颇多,但是也有见贤思齐、想要行善增福的人。若一味地因循苟且,今天等待明天,今年等待明年,白白浪费大好光阴,悠悠忽忽,到老无所成就,直至寿算已尽,一口气不来,奄奄一息之时才懊悔,「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已经太迟了!
怀林僧在短短七天的期限中,能跳出人鬼关头,其原因何在?只因为一心怕死、追求再生的念头甚为急迫,所以才能专勤诵经不辍,经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怀林诵经,现出光明宝塔,别说冥使对他无可奈何,即使是阎摩王亲至,也要肃容顶礼。
天下间,善果圆熟,不在岁月多寡,只要发愿勇猛,向前做去,毫不迟疑顾虑,随其一念一事,自能感格佛天,这是古今无数人的经验,丝毫不爽。
二龙兴寺主
唐朝原州龙兴寺,某次举行斋僧大会,除了上首之位空出,恭请宾头卢尊者莅临之外,寺中住持腊高德劭,则坐于首位之下。
大家陆续的入座完毕,有位小僧来的较晚,找不到座位,看到住持之下,尚有一个空位,小僧想要坐下,被住持斥骂赶走,就这样连续几次,小僧唯恐错过斋饭的时间,就迳往那个空位坐下。
这时,住持靠著柱子而坐,见状大怒,举手准备掴打,刚伸出手去,衣袖就被柱子压住,无法挥拳,整个堂上的人都看得惊骇莫名。
小僧见状,没有继续留座用斋,面带愧色,很沮丧的回到寮房。堂上的人都认为这是小僧的道德所致,因此,住持就偕同寺众到小僧所住的寮房,对他倍加礼敬,小僧谦虚地说:「我并没有什么道行,那敢接受大德们如此的恭敬呢?」
在旁的寺众就问道:「那你平生是如何修持的?」
小僧回答道:「二十年来,只是持诵金刚经而已。」
大家听了,赞叹不已,一致认为刚才的事,必定是金刚护持之力。住持赶忙回到柱子面前,焚香顶礼,并祝祷说:「倘若确是金刚神力,使得衣袖被柱子所压的话,但愿能够再拉得出来。」
说罢,住持就伸手去拉衣袖,果然不出所料,随手就拉出了。
三天覆宝盖
隋朝益州新繁县四十里王季村,有位书生姓荀,擅长书法,但是村中的人都不知道。荀姓书生曾经在村东的空中四面,书写金刚经,打算要给诸天读诵。
起初,村中的人并不知道。有一天下起大雷雨来,牧牛的儿童站在书写金刚经的地方,身上的衣服却没有沾湿,方圆大约有一丈多宽的土地仍很干燥,丝毫没有被雨淋湿的痕迹。
村中的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从此每当下雨的时候,小孩子们就聚集在这里,当然也就不会受到雨淋了。
到了唐朝武德年间,有位异僧告诉村民说:「这块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天在上面设有宝盖掩覆,不可轻犯。」从此村里的人在那里围设栏杆,以阻止人畜践踏,每逢斋期,大家都前往设供礼拜,常常听到天乐声不绝于耳。
四诚心求佛道,要长斋断肉
唐朝大历年间,卫州别驾周伯玉,每天念诵金刚经,从未间断。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梵僧前来,他问梵僧说:「您是那位尊者?」那位梵僧说:「我是般若会上的须菩提,你持诵金刚经数年,可惜不能断肉,若是虔心求佛道,一定要长斋断肉。」伯玉从此持长斋诵经,临终自知时至,到了九十岁坐化。
五圆光大小看诚心
唐朝时,李廷光任德州司马,持长斋念诵金刚经。他每次持诵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圆光在前面,如果用心勤诵,则光圈越来越大;如果心中稍存懈怠,光圈就越来越小,光芒也越来越暗。
从此以后,他更加砥砺精进,不敢稍存懈怠。
六宦官杨某
唐朝有一位宦官杨某,是杨复恭的弟弟,专持金刚经。他被秦宗权的贼党抓去,替宗权做事二十多年。他虽在贼党中,仍不忘修持,持诵金刚经未曾停辍。
后来宗权的儿子出任襄阳节度使,残暴不仁,使得人心危惧。这时杨某任监军使,就诱使部将赵德言杀死宗权的儿子,并推举赵德言为节度使,从此民心安定,恢复往昔安居乐业的生活。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