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最强杀手

第四百四十九章 堵击小鬼子(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四百四十九章 堵击小鬼子

第四百四十九章 堵击小鬼子

张大成道:“好地方,只是那儿离这儿不过十余里,小鬼子已经呈撤退之势,我们得奔到那儿,又设好埋伏,不知能否来得及。”

刘博然道:“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张大成点了点头道:“队员们,马上出发!”

刘博然便是率领着突击队员们全力地奔向了姚家岭,稍稍地打量了一下地形,刘博然便是将所有的火力点了然于胸!

将火力点科学地配置着,发挥最大的火力,这才是打击小鬼子的最好的办法的。

他们刚刚布置好,小鬼子的溃退部队便是已经到了!这股日伪军大约有一百二十余人,四比一。

刘博然这一次也不藏着了,将更好的装备取了出来,给突击队员们使用着。

刘博然大声地道:“机枪开火!”

捷克式机枪便是喷吐着火舌,两个小鬼子打头兵便是措手不及,中弹倒地!

“有敌人埋伏!小心!”队长大声地喝道。

其余日伪军军反应也挺快,迅速侧滚寻找掩体隐蔽。

小鬼子们便是躲在掩体后迅速掏出九七式手雷,拔掉插销,默契的在钢盔上同时磕了一下,手臂一扬甩了出去。

与此同时,他们旁边的机枪手便是向着刘博然他们猛烈地射击着!

在他们的心底满满地盘算着,这一阵手雷与机枪的攻击,一定可以让刘博然他们吃些苦头,撕开一条口子冲出去。

刘博然冷笑着,便是连连发枪!

顿时,那几枚手雷刚刚才出手,便是被刘博然击中!

顿时,一道道火焰在小鬼子的头上升起!

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有节奏的机枪声刚响起不久便突然之间而止,几个小鬼子的残破的尸体被炸的翻出掩体后面。

另外几名幸存的小鬼子便是捡起地上的机枪,一口气打完了弹匣里剩下的五六发子弹。

“弹药手,弹药手哪儿去了!”一名小鬼子机枪手吼道。

“弹药手被敌人打死了。”另一名小鬼子一边开火一边回答道。

“八嘎!”那名小鬼子在机枪手身上左右摸索着,摸出几个弹匣塞在身上,摘下空弹匣换上。

顿时,机枪又继续地发射着!

然而,这机枪才吼叫了几声便是突然之间停止!

开玩笑,五柄狙击步枪,是好玩的事情么?打的就是小鬼子的机枪手与炮手的!

不过,小鬼子仗着人多,他们驱使着伪军们冲在前面,向着刘博然他们的阵地之上冲了上来!

星空剑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原始人也疯狂
原始人也疯狂
一觉醒来,林奇穿越史前。 他如今的身份是磐石部落的战利品,晚上就要被当成贡品的活祭。 妈蛋,这怎么能行,林奇愁眉苦脸,没想到意外觉醒最强图书馆系统。 科学知识,医疗手术,取火避雷,林奇改造原始部落,幸福指数满分。 厉害了我的原始人哥们。 且看脆皮大学生穿越史前,打造最强部落。
不识皂白
真实逃杀俱乐部
真实逃杀俱乐部
这个世界死了。 但我想活着。 这个时代,是诡异的天堂,人类的地狱。 我将俱乐部看成唯一的【希望灯塔】,却看不见背后的算计与背叛。 复苏的诡异生物、染血的生死禁区、突破人理的残杀实验。 生死的边界感开始模糊,人和诡异再也无法分清。 我站在尸山上,面对悲哭绝望的众生,落寞低语: “最后一场逃杀试炼……开始。”
彤山煮茶
青史谜踪:华夏千古奇案集
青史谜踪:华夏千古奇案集
《青史谜踪:华夏千古奇案集》仿若一幅历史拼图,拼出华夏千古的离奇疑案。宫廷至荒村,各角落的故事独立成谜,抛开时间束缚,尽显古代社会复杂。 宫廷妃嫔莫名失踪,神秘脚印、异常行迹牵出后宫争权或宫外暗谋;侯门财富失窃,内贼、江洋大盗谁在布局?古镇少女遇害,神秘符号、陌生身影引向情杀、仇杀还是无妄之灾? 千年跨度下,帝王将相、百姓侠客等各类人物登场。他们困于权力、财富、情感、理想的漩涡,欲望纠葛编
清风逸影
长生:从红尘独行,到万古长青
长生:从红尘独行,到万古长青
【长生不死加点流&苟到最后总能赢】 【轻松搞笑&经常老六&偶尔热血,无女主&无刀子】 穿越成孤儿流民,地狱开局的楚秋得到长生面板。 【寿命达到一千年!解锁加点功能!】 【天下武学,一键加点】 【寿命达到一万年,解锁……】 【寿命达到十万年……】 每过一天都会增加寿命,越活越强,活着就能无敌。 于是楚秋在红尘里躺平了。 做过道士,吃过皇粮,当过仗剑行侠的无名宗师。
打一圈儿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因为父亲救下了晏家老爷子,姜家得到了一桩富贵泼天的娃娃亲。 姜栖为了嫁进晏家,讨好晏家晏家小妹,伺候晏家父母,对晏承望更是百般顺从千般爱慕,为了给晏承望过生日,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可所有人都厌弃她、憎恶她,对继姐赞不绝口,宠爱有加,姜栖成了继姐的对照组、毒亲戚,最后死在继姐与晏承望的新婚之夜。 重活一世,姜栖不争不抢,只想安心搞好事业、孝顺母亲,谁知道上辈子憎恶她的人都改了态度,纷纷往
檐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