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7章 计收章邯
【张耳、陈馀反目成仇】
巨鹿解围,陈馀见到了张耳,张耳责怪陈馀没有第一时间来救。
陈馀一个劲地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会想到自保,然后有能力再援救。陈馀的意思是,自己都活不成何谈救人呢?
张耳不听解释,嘴里不停地絮絮叨叨,像一个怨气十足的婆娘。也难怪,张耳、陈馀二人素有“刎颈之交”,被周围的人们吹捧和羡慕。
我原来认为陈馀和张耳与宋朝的孟良焦赞是一样的朋友,“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在盗老令公遗骨时,焦赞被孟良误杀,孟良完成任务后,埋葬焦赞,然后在焦赞坟前自杀。
结果巨鹿之战就像试金石,试出张耳、陈馀并没达到“生死之交”,只是利益朋友而已。
张耳的玻璃心被击得粉碎,他要把憋在心中的怨气发泄出来,如此可把陈馀说急了眼,一气之下,陈馀把将军印扔给了张耳。
“对我不满是吧?把我开了得了,收回大印吧!”陈馀说罢,扭头去外面茅厕解手。
讲真陈馀并非想甩手不干,是使小性子想堵住张耳的嘴,不愿听张耳一个劲的絮叨。没成想回到屋里,看到张耳揣起大印,带着随从走了出去。
陈馀一下子傻眼了,心中埋怨自己演戏演过了。
原来张耳也没有收回陈馀的将军印,张耳是赵国丞相,完全有资格收回任何一个文武官员的印信。
张耳拿着大印不知如何是好,随从中一个曾受到陈馀责罚过的士兵说话了,他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刎颈之交”,明明自己贪生怕死,做错了还不让人说,我看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上天惩罚不义之人交出大印,丞相不收回有违天命啊!”张耳被手下说动,这才揣起大印带人走了,只留下陈馀在屋中凌乱。
“奶奶个腿!给我玩真的,割袍断义又能怎样?老子离开你照样活!从此咱们恩怨一笔勾销,你走你的阳关路,我走我的独木桥!”陈馀想罢,心情似乎舒畅了许多,头也不回走出了巨鹿城。
【把章邯放火上烤】
项羽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诸侯联军将领纷纷拜倒在项羽脚下。此时章邯狼狈而逃,退守到了棘原,开始构筑防线,加强全面防守。
项羽则率部驻扎在漳水南岸,双方对峙了下来。
“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谋士范增问项羽。
其实范增早就想好了办法,他这样问,是引出项羽的想法。
项羽是个暴脾气,他按了按手中的剑,说:“我看咱们的士兵休养几天也差不多了,下一步加把劲,活捉章邯,我要千刀万剐了此人,为我叔父报仇,你看如何?”
范增猜测到了项羽肯定会杀死章邯。
范增沉思片刻道:“依我看,章邯已成瓮中之鳖,他跑不掉。不过硬碰硬,楚军难免伤亡惨重,这对将军以后西进咸阳不利。”
范增进一步解释道:“别忘了刘邦正在一路搜罗秦军降卒,我们打散章邯的队伍,等于便宜了刘邦,这傻事咱不能干!”
此时范增开始为项羽谋划未来,他认定项羽和刘邦必有一战,从熊心立下“先入咸阳为王”之约,就埋下了隐患。
项羽一听范增分析的有道理。
很显然,章邯被打得无路可走,肯定往回撤,这不正好和刘邦相遇吗?章邯后边是项羽的追兵,前面是刘邦围追堵截,即便章邯选择投降,肯定选择刘邦,很简单的道理,刘邦和章邯没有杀亲之仇。
项羽豁然开朗了,心中暗暗佩服范增的老谋深算。
“相父的意思是把章邯收为己用?”项羽想证明自己的看法。由于范增是项羽叔父项梁的谋士,所以项羽尊称范增为“相父”。
从这个称呼来看,项羽已经不把楚王熊心放在眼里了,此时范增这个相位,还轮不到项羽封。
不过从项羽杀宋义那一刻起,熊心就被项羽踢到了一边,之后所有的政令皆出自项羽之手。
范增微微一笑点点头,心说孺子可教也。
“从来降服成本最小,这等同于谋城比攻城强”。范增要用谋略收服章邯。
随后项羽采纳范增之计,派英布和蒲将军不断地骚扰章邯,章邯进攻,英布和蒲将军就退,章邯退,蒲将军和英布就追。反反复复呈现出拉锯状态。项羽则在背后控制局面,既不能让章邯得手,也不能让章邯放弃战斗,范增这一招,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
随后范增派口才好的间谍,潜入咸阳城,散布章邯消极备战拥兵自重的消息。
【秦二世中计】
章邯被项羽打败的消息,被赵高封锁了起来。这让秦二世误认为秦朝江山坚固如铁桶,整日在后宫和美人们嬉笑打闹。
自从赵高用计杀了李斯后,赵高荣升当上了丞相。有人可能会问,太监也能当丞相吗?
也有资料说赵高不是太监,在人们印象中,宦官就是太监,但是在秦朝及早些时候,宦官只是一种官职,并不代表是被“阉割”之人。
据说赵高有女儿女婿,说明赵高没被阉割。不过2000多年前的事,能还原“八九不离十”就可以了,没必要较真。
如今前线章邯失败的消息在咸阳城满天飞,赵高一看纸包不住火了,只好硬着头皮向秦二世汇报情况。
马踏飞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