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天灾:开局获得智能冰屋

第499章 不冻港冰域(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499章 不冻港冰域

机上人员全都下来后,舱门自动关闭。

厉景渊四下看去,显然他们降落的地方应该算是不冻港冰域的内城。

一栋一栋的冰材质建筑,要比刚刚从空中看到的外城那些低矮的冰屋要华丽的多,也气派得多。

距离寒月号较近的那一队人显然对白月和厉景渊几人都十分忌惮。

并没有人主动上前交涉。

这就有些尴尬,厉景渊初来乍到,怎么可能熟悉这里,没有人接引,那么只能前往类似于星冰园接待处这样的冰域管理处了。

厉景渊打开手腕上的智能腕带,有关于不冻港冰域的地图展开来。

同星冰园类似的按领主领地分块的区域显示在上面,中心处建筑赫然标志着“管理大厅”。

当然厉景渊能看到的这段文字,也是被系统自动翻译处理过后的结果。

这有这里的标志,和星冰园接待处的标志是一致的。

这里的布局跟他们星冰园完全不同,这里的管理大厅更像是市政一般的职能场所,被其他领主的领地环抱在中心,显得地位尊崇。

而星冰园的接待处更像是“售楼中心”或是“物业”这样的角色存在。

显然冰域和冰域之间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厉景渊带着几人走出不到二十米,就见几辆车从远处驶来。

几人止住步子目视,厉景渊淡淡道“来人了。”

他身后的两人有些紧张,一左一右站在厉景渊身后两侧,白月也没有乱跑,就在厉景渊身前两米的地方。

等五辆极地车依次停下后,为首的一辆车上,车门开启,跳下两人。

一人去开后座的车门,一人守候在一旁。

同样后一辆车也有人下来,负责开门警戒这类型的人穿着都十分统一,星盟商城的御寒服。

从不同车后座下来的两人倒是有些不同,他们穿着类似于陈大勇这样的衣着。

一人戴着商城购买的头盔,另一人则是头上罩着一坨淡粉色与乳白色相间的东西。

那怪异的东西几乎糊满了为首人的面门,样子十分怪异。

陈大勇在厉景渊身后低声道“我去,那人头上戴的什么东西。”

厉景渊偏头斜睨了他一眼,低声道“闭嘴。”

三人小分队都带了星盟购买的耳机,方便沟通。

很快为首的那人带着其他人走到厉景渊附近,他有些忌惮白月,隔着厉景渊几米外停下。

“得&打&!”  为首的那人说话十分清晰,一口流利的熊国语。

由于那人头上戴的也是类似于仿生面罩这种东西,即便不需要调整耳麦的频道,厉景渊和陈大勇也能听得清楚。

李力华也很识相,一早就将耳麦调整成公共频道,自然也听到了对方的话。

对方结束一句后,停顿一秒,见厉景渊没有作答,李力华急忙在耳机中帮忙翻译。

“领主大人,对方说”

李力华的翻译才刚出口,就被厉景渊抬手制止。

接着令陈大勇、李力华及对方小队都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厉景渊同样使用极其流利的熊国语言和对方交流。

爱吃的双子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异能:一眼万年
异能:一眼万年
潦倒青年窦小宝因祸得福,无意间获得透视异能,竟然能发现人的生命轨迹,从此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鉴宝拾漏都是小儿科,起死回生更是不在话下,就连外星空物种都称呼他为老大。 人生得意须尽欢,坐拥豪车美女,家有家财万贯,还有谁能比得上窦小宝的人生精彩……
小小米屋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江临穿越大明,同时获得了快递盲盒系统。系统每天都会给他送来一个来自未来的快递。靠着系统提供的快递,江临在大明王朝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咸鱼,每天别提有多幸福了。只想这样在大明王朝躺平一辈子的江临,突然迎来了朱标一家三口……江临治好了被投毒的太子妃常氏,还盛情款待了他们。结果朱标没脸没皮,隔天带着老朱全家一起上门蹭吃蹭喝。既然你们爷俩不想过的舒服,那就休怪老子毒舌,让你们心态崩
吃藕男
我写的盗墓小说成为考古指南
我写的盗墓小说成为考古指南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写盗墓小说的,没想到因为小说内容和先秦古墓一模一样而被当成盗墓贼……
柳随风
独断万古之后,竟要被灭族
独断万古之后,竟要被灭族
最强大帝林破天,为守护诸天万界,只身平定黑暗动乱,镇守天缺!却不想十万年后,守护林家的极道帝兵竟发出了灭族的悲鸣!那一日,剑鼎齐鸣,大道都在颤栗!其心中怒火滔天,大喝一声:“剑来!”
失眠的人
重生后,我拒绝恶毒婆婆的所有请求
重生后,我拒绝恶毒婆婆的所有请求
我重生回到丈夫牺牲后的第七天。 前世我信了婆婆的鬼话,工作让给小姑子,小姑子嫁入豪门; 借钱给老二家,老二家后来成为首富; 房子借给老三结婚用,从此再没能收回。 而我唯一的女儿高中都没得读,跟着小混混跑了,后来失足下海惨死街头。 再活一世,我抱紧怀抱里的孩子,拒绝了婆婆的安排。 “工作我可以做,饭馆我可以自己开,不需要二道贩子赚差价。” 软弱了一辈子的我,抱着女儿开始奔走打拼。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