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4章 还能忍受吗(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4章 还能忍受吗

第二十四章还能忍受吗?

穿越者赵吉知道:如果自己学史之时,史料上的记载无误,那么方腊起义,就应该在这宣和二年的农历十月初九,也就是今天。

即便是自己昨天和今天,连继地下了两道八百里加急圣旨,调睦州守军主力,向睦州歙县七贤村附近集结,准备预防以及趁早扑灭乱民造反;

但是路途遥远,两千来里,也就后世的一千来千米的路程,以这北宋全靠快马为交通工具,这两道圣旨从京城汴梁送到睦州,也得数日后才能送到吧?!

赵吉感慨,若是自己不是昨夜才穿越来到这北宋成为宋徽宗赵佶,若是早穿越来几日,应该能提前阻止方腊在睦州歙县七贤村的起义。

可是,这会儿怕是不赶趟了吧?

但是,自己下达的两道让圣旨,调睦州守军主力开赴七贤村附近趁早扑灭乱民造反,也许能扑灭方腊起义吧?

赵吉面向南方,仿佛遥望到了睦州歙县七贤村里,那位被记载于后世之史书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现在,方腊正靠先前他所宣扬的迷信活动而拉拢到了信徒骨干,再利用今日的十月初九日的聚会宴饮之时,发泄着不满,慷慨激昂地痛斥着他这位赵官家如何荒淫无道、重用奸臣阉货,对辽对西夏屈辱纳岁币,对内徭役税赋沉重,还在东南征收花石纲,搞得东南老百姓们民不聊生……

而事实,还真的如历史系学霸赵吉所猜想的那样。

这几年来,朝廷在东南设立造作局,采集花石纲。

这造作局,可是给朝廷外派到东南地区专门给皇帝办差的部门,那权力大得很,看中了任何百姓家的树木、奇石,只要贴上封条,便是造作局的了。

而且,造作局的大小官史,把手中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比如,他们想敲诈某户,那么,把那封条往某家正住得好好的房子上一贴。

美其名曰“你家房子所用山墙所砌的那块石头挺好看啊,可以运到京城为官家所建的艮岳,当通道的铺路石!”

然后,你这户口小老百姓,若是会办事,那么就给主管这事的小吏,背地里献上孝敬的大额钱财,那贴在房子上的封条,第二天就能被扯掉,百姓破财免灾,房子或许能保住。

若是百姓自己将那封条解下,或是拒不听从造作局的征收呢?那就违抗圣意,全家死罪!

造作局在征办花石纲之时,也必须办好差事,在东南若是真的遇到了好看的奇石、花草、大树,那么,他们必然不惜一切代价,给运到京城汴梁,博得赵官家开心。

这些奇石、花草、大树,若是长在大自然里也就罢了,可是,这些好看的花木奇石,挺大一部分已经是东南州县的官员、富商、地主家中后花园里的一个景观,那么造作局也以为圣上征收花石纲为名义,还是无偿征运。

而且,这也是造作局里的大官们,敛私财的一个好营生。

比如,其想要某位富商家后花园里的一块大型奇石,明明可以扒开院墙运走的。

他们故意设计的路线是,必须扒掉这户富商的房子,才能运出这块奇石。富商若是私下里花巨款打点一下造作局的官老爷们,那么,运输奇石的路线就可以改了,不用扒房子了……

这几年来,搬运无数的巨石、大树时,是需要大量人力的。

造作局理所当然地在东南,就近无偿强行征用当地青壮年服徭役。导致东南百姓各户的男性壮劳动力极缺,致使很多耕地因缺少劳动力而荒芜。

致使东南地区的粮食减产严重,百姓们闹起了饥荒……

若是,百姓不愿意为造作局出免费的劳务,那么,就是抗旨不遵,也一样是死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南地区被花石纲搞得民不聊生。

东南百姓还能忍受吗?

读史明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混在特区那些年
混在特区那些年
26岁的陈东方南下来到特区打拼。他在工厂里挥汗如雨,在收容所洒下辛酸血泪,在沙村的温柔乡醉生梦死,在莞城经历刀光剑影,在商场上遭遇尔虞我诈......最终,他在纸醉金迷里向阳而生,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这是一个普通人闯特区的故事。40年来,有2000万人来到特区;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你、我、他的影子。
梅禛
退婚后,和大小姐同居!!
退婚后,和大小姐同居!!
师父让宁尘下山后一定要多找老婆,多生孩子,振兴逍遥门。 可刚下山的宁尘就被十几位未婚妻找上门退婚。 宁尘:完了,师父的遗愿玩不成了。 秦倚天:本大小姐一个顶十个!!
叶无极
白明微秦丰业
白明微秦丰业
父叔兄战亡那天,她身披战甲,背棺出发
十四晏
万古武帝
万古武帝
少年楚羽,本是天骄,却遭到师兄陈天都暗算,气海被废,血脉被夺,成为废人。 意外得到武帝记忆,获得九龙战天诀,血脉重生,从此脚踏万族天骄,横扫诸天,霸绝天地! 唯我无敌!
花火馒头
玄幻:我靠焚尸成圣
玄幻:我靠焚尸成圣
一场大战毁灭了人间,自此魔道笼罩,妖魔横行。 李夜携带宇宙最强兵器赤凰炉穿越成被贬圣子,他在炼尸院焚尸,某日触发了赤凰炉里的最强炼体功法《九霄赤雷诀》。 从而走上一条神魔道路,捉星拿月,杀圣斩仙,与神话生物争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