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攻略(锦心似玉原著)

第二百零五章 粉墨(上)(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二百零五章 粉墨(上)

是啊,说了,拔出萝卜带着泥;不说,徐令宜就得背了这黑锅。  十一娘的话让皇后陷入沉思。  一时间,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问徐令宜有什么打算?  万一皇上心中另有所想怎么办?  给徐令宜出个主意?  皇上就在帘子后面听着,如今传出收了苗疆女寨主为外室的谣言,已涉及到了庙堂之事,不是后宫女子可以过问……  想来想去,只有怪那始作俑者。  “都是小五惹得祸。让你们跟着受累!”

五爷再不好,总归是皇后的胞弟。她可以责怪,自己却不能流露出不满。  “娘娘言重了。”

十一娘道,“五爷也是因为年纪轻,误交损友。有了这次的事,以后行事会越来越沉稳的。只是这事越传越离谱,偏偏侯爷又是个话少的人,臣妾心中惶恐的很。”

皇后苦笑:“你也不用太担心。”

又看了帘子一眼,言不由衷地安慰着十一娘,“侯爷的为人大家都清楚。”

十一娘表情怅然。  而皇后见事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怕再说下去又生出什么枝节来,问了太夫人的身体,知道一切都好,就端了茶。  十一娘忙起身告退。  皇上从内室走了出来。  “皇上,这可怎么办?”

皇后六神无主地望着皇上,“没想到小五竟然做出这种事来!”

皇上想了想,道:“如果真如永平侯夫人说的那样,我看还是交给永平侯自己去处理吧!这毕竟是徐家的事,你我都不好插手。”

皇后没有做声。  这话说的有道理。  宗族的事,外姓人不好插手。  她长叹口气,突然觉得这暖阁太过宽阔,有些冷!     避在内室却能清楚听到她们谈话的皇上,态度谨慎又显得有些无可奈何皇后,还有那其心可诛的谣言,一切的一切,都让十一娘感到很不安。  她归心似箭地回到了荷花里,匆匆去了太夫人那里。  徐令宜一直在那里等她。  待小丫鬟上了茶,太夫人立刻遣了屋里服侍的,迫不及待地道:“为何事叫你进宫?都说了些什么?”

“为孩子的事。”

十一娘顾不得喝茶,把当时的情景事无巨细全告诉了太夫人和徐令宜。  两人越听脸色越凝重,到了最后,太夫人已是脸色惨白。  “老四,这件事还是要讨娘娘一个口讯才是。只有知道了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才好行事!”

“不必了!”

徐令宜神色有些冷淡,“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可是……”  “娘!”

徐令宜的眉宇间闪过一丝疲惫,“我知道您心里还念着那个来了就向您讨红烧蹄筋吃的七皇子……可那已经是老皇历了。”

太夫人侧过脸去,没有做声。  有小丫鬟隔着帘子禀道:“太夫人,二夫人回来了!”

三人愕然。  太夫人忙道:“快请进来。”

一个穿着月白色锦缎窄袖褙子的女子撩帘而入。  “二嫂!”

十一娘笑着和来人打招呼。  “四弟妹。”

二夫人朝十一娘颌首,上前给太夫人和徐令宜行了礼。  “怡真,你怎么回来了?”

太夫人关心地道,“可是有什么事?”

然后看了看她身后,“贞姐儿呢?没有跟你一起回来吗?”

“我听到了一些谣言,就匆匆赶了回来。”

二夫人道,“怕贞姐儿受不得颠簸,把她留在了西山。”

太夫人点头,道:“快到炕上坐,天气冷,小心受了凉。”

二夫人没有客气,上炕坐了。  十一娘去沏了杯茶进来。  二夫人已和太夫人说上了话:“……我想了一夜。觉得这事只怕与区家脱不了干系。”

见十一娘给她端了茶,她道了谢,继续道,“我们家要是有事,他们家是最大的受益人。”

吱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人一凰一天下
一人一凰一天下
沧澜江畔,少年郎蓑衣斗笠,一手持酒,一手钓竿,心不在天下,人却在江湖…… 我来自不可知之地,我想看看这个同样未知的世界……
佚名
龙潜苍穹
龙潜苍穹
每一个从邙山走出来的人,都会搅动天下风云! 叶清在邙山隐居八年,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他下山退婚! 然而他的美女总裁未婚妻,却死活不愿,甚至……还要和他生一个孩子!
八月初八
闺蜜齐穿七零,入错洞房嫁对郎
闺蜜齐穿七零,入错洞房嫁对郎
【闺蜜+双穿+硬汉+公子哥+甜宠+打脸+发家致富】“你,你是祁盛之吗?”哪怕已是耄耋之年,陆战每每想起韶惊鹊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哀怨的神情仍旧溢于言表。这时候,韶惊鹊便总是假装记性不好,说什么也不承认自己当初认错人。本来也是嘛,想当年她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场春梦,谁知道竟然穿回1976年,化身文工团当红台柱子睡了军中最有前途的青年军官。更让她百口莫辩的是,原主竟是冲着闺蜜之后的丈夫祁盛之去的!没错
点星星
下山后,我,人间无敌
下山后,我,人间无敌
医武无敌的苏皓,因单身被师父赶下山,未婚妻嫌弃他,可小姨子却愿意替嫁……
今夜火
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
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
徐青摆烂开了一家小卖部,却不想来了一个身着鲜红戎装的古代女将军……
唐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