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7章 还愿
这天,远在m国的邹舟读着来自国内的新闻,一则警情通报引起了他的注意:
警情通报
h市公安局依法查处一起扰乱公共秩序案件。
经查,乔某(男,38岁)系国家科学院下辖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近日因实验失败、心怀不满、进而寻衅滋事,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被我市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
警方提示: 要表达诉求应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对故意寻衅滋事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严格依法打击。
h市公安局
国家科学院下辖生物实验室,不就是那个人工作的地方吗?邹舟想到了贾柯布。
但是这个乔某又是谁,他有些好奇,拜托了h大的师兄打听。
很快师兄就有了消息:乔岑,也叫约阿希姆·乔岑,中德混血儿,系一归国人员,刚从欧洲回来。作为我市人才引进招入国家科学院下辖生物实验室的,听说最近因为一起寻衅滋事,被抓起来了。
邹舟看着师兄的邮件,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事情经过警情通报里已经说了,至于乔岑,邹舟没什么印象。邮件最后,师兄提到他在欧洲时期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这其实是个幌子。他私下里偷偷进行什么研究被禁止后,他就回国了。
计算机研究还能被禁止啊,邹舟有些好奇,随口向师兄提了一嘴,但是并没有当真。
很快,他收到师兄的回复,乔岑实际上研究的是把人的意识植入芯片连结大脑,师兄的回复也是含糊不清,最后师兄说这应该是意识转移的一种吧。
邹舟琢磨着,突然想起来了,他听说过这个叫乔岑的,这个人在学术圈内发表过一些将人的意识保存或者传递到其他载体上的假设,毫无疑问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邹舟之所以记住他是因为这个人自诩“怪博士”,当时他还提到了量子力学:当人类的生物机体老化以后,人的意识会变为量子态并从大脑的神经元微管结构中释放出来。由于量子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的定理,所以量子态携带的信息并不会完全丢失,而是游荡在宇宙时空中。
不过,量子态的意识和大脑神经元微管结构中的意识并不完全相同,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却不能建立对等的“量子联系”。
人的意识转变为量子态后,将会聚集在宇宙的某个地方,之后它们或许会融合成为更大的量子云。
将这些量子云收集起来,然后通过计算机而不是人类的生理大脑将收集到的信息根据外界的信号刺激做出相应的行为和动作……
这个人还说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当时邹舟看完就觉得“啧啧,学术混子”。
看来他在欧洲混不下去了,只能跑回国内去了,好在被抓起来了,抓得好!
邹舟不知道他左一个“抓得好”右一个“抓到好”,这会儿被曼森教授通通听进去了。
曼森教授忍不住问道:“thomas, jaw de how means what”
“not jaw de how, it’s zhua de hao, in chinese it means it’s good to send the person to the prison”
“send whom to the prison”
“jochen, do you know this guy”
邹舟和曼森教授解释说“zhua de hao”,中文里的意思就是把某个人送进监狱,简直大快人心。
曼森教授好奇,他想知道把谁送进监狱能让邹舟这么高兴。
邹舟说是约阿希姆,约阿希姆·乔岑,他问曼森教授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曼森教授想了想,没什么印象。当邹舟告诉教授这个人尝试把人的意识保存或者传递到其他载体上时,曼森教授大骂“bullshit! it’s bullshit!”,简直是无稽之谈。
然后曼森教授提醒邹舟最近他的研究也没什么进展,千万不要心怀怨恨而寻衅滋事啊,说着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家伙在研究意识转移?邹舟想到了曾经在学术期刊上看过的一篇论文,关于大脑如何听从指令的,文中揭示了中脑-丘脑-皮层环路通过重组皮层动力学诱发运动。
因为人的行为,包括有目的的运动,都需要不同计算的连续阶段组成。计划和执行阶段是由不同神经元活动模式产生的。运动行为通常在执行前很久就计划好了,但只有在特定的感官事件之后才释放。计划和执行都与运动皮层活动的不同模式相关,关键问题是这些动态活动模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如何与行为相关联。
虽然脑科学不是邹舟研究的领域,但是凭借他的知识,他觉得这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甚至不仅仅是在现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行的。
人类之所以会死亡,主要原因是细胞的衰老和新陈代谢的停止。但是人体结构又是如此复杂,想要通过更换器官来实现永生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所以才有了部分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到人工智能,也就是将人的意识保存到其他载体上。
这个其他载体可以是机器人。毕竟和人比起来,机器人更换零件就变得简单很多了。而且,与人类的器官不同,机器人的零件在生产和制造上完全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也不牵扯伦理道德问题。所以将人的意识保存到机器人身上,邹舟估计应该就是那个约阿希姆·乔岑研究的领域。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结果!事实上,转移意识的难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真的有人工智能可以承载人类的意识吗?
况且机器人的运算基础是无机物,而人类大脑的运算基础则是有机物!所以机器人所具备的程序处理方式和人类大脑对程序处理的方式完全是两种不同形式,这就是一个“死胡同”,他的研究被禁止了,禁得好!邹舟心想。
邹舟不知道的是乔岑的研究,在这不久之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被重启了,而且就在h市进行。别说远在m国的邹舟,就连人在h大的师兄都不知道!
邹舟很快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曼森教授都说是无稽之谈的研究,根本不值得他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他觉得还是有必要把精力放在手头的工作上,可别像曼森教授说的“因为研究没有什么进展,而心怀怨恨。”
当邹舟把注意力转移到手头的实验上后,他又斗志满满了,比较曼森教授这边的压力也不小。这天像平时一样他给予小鼠复方地芬诺酯,同时皮下注射半乳糖的时候,师兄的邮件来了。一想到很有可能又是关于乔岑的消息时,邹舟连点开的兴趣都没有。
待他忙完,已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他仔细地把实验器材收拾好,尤其是使用过的试剂都一一归位,他还顺便把实验室稍微打扫了一下,最后关灯准备离开的时候,外面已经繁星满天了。
天都黑了啊!他看了看时间,感到不可思议地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儿天上的繁星。渐渐地,他感到自己的眼睛模糊了,好像无数萤火虫在他的周围飞舞。
他也不曾眨眼,继续看着天上的繁星,不知不觉,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出国前自己最后一次坐在h大医学院实验室的情景,时间好快啊,那会儿还是夏天呢,这会儿晚上都夜凉如水了,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m国和国内的气候完全不同。
师兄这里还能有什么消息呢,不就是那个人吗?约阿希姆·乔岑,中德混血儿,欧洲归国,前段时间在h市的国家科学院下属的生物实验室里工作,邹舟对他的背景已经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