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沙俄

第七百九十二章 思维问题(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七百九十二章 思维问题

不光是在穿和住这两方面两军有天壤之别,在吃饭问题上两军的待遇更是天差地别。

英军辛普森将军在给潘穆尔勋爵的信中说:“营地里的英军和法军相比,让我非常痛心,我们的盟友装备真是奇妙,我看到连绵不断设备齐全的大车和篷车在运送物资和补给…法军中,军队所需要的任何东西都运行良好,他们甚至每天都烤面包,一切都在部队的管制下有纪律的进行着。而我们什么都缺而且什么都是一团糟!”

法军每个团都有自己的面包师和厨师,另外还有女辅工和女厨工,她们身着经过改进的军服负责从移动厨房向部队售卖食品和饮料。

法军集中准备食物,集体开餐。而英军的口粮直接配发给个人,每个士兵都得自己做饭。所以哪怕法军的配给口粮只有英军的一半、肉只有英军的三分之一,但是健康状态却可以吊打理论上配给更充足的英军。

一直到12月英军才开始学习法军集中准备食物,只不过做饭的水平实在太差,做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黑暗料理。

不光是食物配给制度更加科学,法军的后勤系统也远远比英军优秀,开始围困塞瓦斯托波尔后,法军首先就开始修路和修缮被科尔尼洛夫破坏的卡什米港。

很快源源不断地物资就从卡什米上岸,各种仓库、屠宰场和私人商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甚至短短一个月的功夫卡什米就焕然一新甚至超出了战前。

码头上到处是酒吧、旅馆和餐厅,甚至还有女支院,其中有间餐厅甚至只要交一笔钱就提供吃饭、睡觉到玩妹纸的一条龙服务。

而英军控制的巴拉克拉瓦则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污水横流,英国人自己都说:

“巴拉克拉瓦是世界上最恶心和最污秽的村子。一旦下雨,整个地方就变成齐脚踝深的泥泽。找一千多身患瘟疫的土耳其人,将他们胡乱扔到村子里充当劳力,然后每天都会死掉一百个…掩埋尸体的时候仅仅盖上少许泥土,让他们慢慢抵腐烂——注意,每天都会有新鲜的尸体填进去。”

“然后再把所有精疲力尽的矮马、濒死的枯牛、快要累死的骆驼都赶到海滩一角,随它们饿死。一般这个时间长达三天,然后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出浓烈的气味,让港口水面上漂满各种动物的内脏,有的来自附近的船只,有的则是镇上的人吃掉的动物,再时不时加上几具尸体,缺胳膊少腿的都算正常,最后是随处可见的沉船碎片——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巴拉克拉瓦的全貌了。”

英军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环境差,最主要的还是要命的官僚主义。所有物资要离开巴拉克拉瓦港必须得到后勤部文书的批准。

这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程序,包括各种各样的表格和授权,而且所有的文件必须一式三份。

一箱箱的食品可能在岸边待上几个星期,等正式开始向前线运输的时候可能已经腐烂了。

而且英军根本就没想过在巴拉克拉瓦和塞瓦斯托波尔之间修缮道路,于是乎每箱子弹、每条毯子、每块饼干都必须由马或者骡子拉着大车沿着一条陡峭的泥路送到十几公里之外的营地。

而且在最初的两三个月里,大部分物资不得不靠人力输送,因为英军的牲畜因为没有草吃全都饿死了。

并且英军不仅仅是后勤组织差,士兵本身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英军士兵大多来自没有土地的阶层,或者干脆就是罪犯和贫民,不像来自法国农村的士兵有各种捕猎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烧开水都不会。

康罗贝尔都说:“英军士兵已经养成了习惯,他们只管打仗,每顿饭都得装好了放在他们面前才会吃。更糟糕的是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改变!”

因为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英军部队必须依赖一支庞大的随军家属队伍为他们煮饭、洗衣服或者是一些法军士兵随手就能处理的琐事。

比如第二十八步兵团的玛丽安娜扬就抱怨英军士兵“手里拿着分配到的口粮也会饿个半死,有三块石头和一个锡罐,他们却没能力把口粮变成可以吃得下的食物,而法国佬就不一样,只要是能吃的,没有什么是法国佬看不上的,他们抓青蛙和乌龟,然后按照自己的口味煮了就吃,他们还会挖海龟蛋甚至能将老鼠变成美味!”

当然啦,虽然能吃会吃是好事,但乱吃东西也不会有好结果。很快在联军当中霍乱就爆发了,成千上万的士兵病倒然后痛苦死去,而英军这方面就更加糟糕,别说治病救人,甚至连死亡统计都做不到。

大部分死去的士兵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一个个都变成了不存在。不少家属足足等了一两年才能从家人幸存的战友那里收到死讯,而这时英国有关部门还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乎英军的士气是肉眼看见的崩盘了,连军官们都开始批评军事当局无能之极。

英国公众是通过《泰晤士报》才知道英军的待遇是如此恶劣,而这才间接触使医疗保障工作有所进展,包括后面的南丁格尔都是看到了那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之后才前往克里米亚。

可以这么说,就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表现出来的组织水平,实在是跟世界第一号工业强国的身份不配。

当然,最主要的不是工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英国人压根就不重视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自然是一团混乱了。

不要说跟法国比,就是跟更加落后的俄国比,他们的重视程度也比不过。

简而言之,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思维问题,大概英国的精英们打心眼里就没把贫民为主的陆军当做人,完全是当做牲口使唤。对他们来说消耗掉这批牲口或者说社会垃圾,反而是一种净化,毕竟将社会不稳定因素直接肉体清除了嘛!

马口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舔来的父子捂不热,放手后他慌了
舔来的父子捂不热,放手后他慌了
二十一岁,景妍和霍时砚结婚。 二十二岁,景妍生下了霍星霖。 霍星霖和霍时砚很像,总是冷漠少言,和她不太亲近,却和另一个名叫方子渝的女人联系紧密。 过去的每一天,她都会早起给他们父子俩炖上一锅汤。 可这天,霍星霖为了让方子渝去参加家长会,不惜往她喝的水里下安眠药。 炖在灶上的补汤扑灭了火,造成煤气泄露。 景妍死里逃生,忽然有些倦了。 她将离婚协议书递给霍时砚,“我们还是算了吧。”
萍萍要暴富
华娱俗人传
华娱俗人传
关于华娱俗人传: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总得来说,就是一个平凡人重生后混迹娱乐圈的故事。节奏偏慢,有原创女主,介意勿点,勿喷。要喷也可以,就别因为这事儿给差评了,毕竟提前说了。
馒头不想断更
大河守望
大河守望
20世纪30年代,在黄河北岸有一对母子为拯救被大河吞没的亲人,在黄河边日夜守望、打捞。 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四年,最终等来了亲人的奇迹生还。 小说通过亲人守望的故事,阐述了黄河儿女的挚爱亲情和家国情仇。
关源岭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收藏大家张震人生回档三十年前。 拥有三十年信息差的他,从收购银圆开始起步,鉴宝、捡漏,弥补上一世遗憾,走向人生巅峰。
易宿
1937从上海到重庆
1937从上海到重庆
朱则本是一个空调安装工,因为被精神小妹割断安全绳从18楼摔下,魂穿到了1937年的上海。不成想原身是个上门女婿,还被赶出了家门。不仅兜比脸干净,还是个瘾君子。不得不开局先戒烟,然后开启自己在民国的人生……
东亭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