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宁朱祁镇

第128章 关键时刻(1/3)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28章 关键时刻

虽然很不情愿,但在朱祁钰全方位的进攻下,楚宁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没办法,朱祁钰竟然阴招叠出。

首先是给朱祁镇打小报告,说许多东西除了楚宁,自己搞不明白,如果非让他主持这件事,恐怕会出现许多纰漏,眼中影响大明海军的建设步伐。

其次是,朱祁钰将这段时间应天发生的事,总结出来,交给楚宁,让楚宁看看,现在五大家族已经开始行动了,如果不能及时作出应对,那将来会有很大的麻烦。

第三就是,朱祁钰将这段时间船只的修复建造,水军的训练,水手的招募,进展十分不顺利,委婉地归结到了楚宁消极怠工上面。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三点,楚宁根本不会在乎,笑话,做好了是你们老朱家收益,做不好自己也不会倒霉,现在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宝贝老婆和她肚子里的孩子重要。

可他没想到的是,朱祁钰竟然走起了妇人外交,快马从京城把自己的王妃接到了应天,经常以探视徐又蕊的名义,在徐又蕊跟前说这些。

本来孕妇情绪就不稳定,这段时间,徐又蕊一概往日的温柔,一开始是隐晦的支出,楚宁对大明封建主义建设很不上心,有些消极怠工,愧对朝廷,愧对大明。

到后来已经发展到,只要看到楚宁,徐又蕊就会唉声叹气,说自己命苦,自己的夫君身负大才,竟然只能围着一个妇人转,现在已经有人说她是个妒妇了。

这下楚宁彻底没招了,只好极其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不过,楚宁也没有对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心软,直接将朱祁钰发配到船厂,让他监督宝船的建造和火器的配备。

楚宁深知,现在大明火炮的技术,虽然不是遥遥领先于世界,但还是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上。

加上楚宁在京城做的那些不知,比如振兴铁厂炼制出来的高强度刚,尤其是楚宁带来的软钢技术,给大明的火炮建造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原材料。

这个时代的钢铁普遍存在硬度高,但韧性不足的缺点,所建造的火炮,要么就是太脆,容易炸膛,要么就是太软,威力不足。

经过振兴铁厂的改进,现在军器局制造出来的最新型的火炮已经比之前的大炮轻了一半,威力反而增加了三成。

尤其是楚宁给出的黑火药的配方,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是这个时代,大明最好的火药!

所以,现在军器局已经从工部搬离出来,直接设置在振兴铁厂里,振兴铁厂,也在楚宁出京之前,完成了控制权的转移,股东们现在除了分红,对铁厂没有一丝知情权。

而且那里已经被列为和皇宫同等重要的保密程度。禁军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巡逻,每个工人只负责一个环节,流水线操作,让泄密降到了最低,也更加有效率。

更何况,神出鬼没的锦衣卫还在其中安插了无数眼线。

大猪蹄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沪风疆韵
沪风疆韵
尹秋,以笔绘世,捕捉着边疆的风土人情,用文字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徐远风,以智为翼,为边疆注入科技的力量,让智能之花在边疆绽放。从上海到新疆,从最初的争执到最后的和解,经历了心灵的蜕变与成长的阵痛……最终,他们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沪疆两地的大爱之中,书写了一段海纳百川、情谊无疆的壮美诗篇,留下了深刻而永恒的印记。
琅翎宸
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
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
他,曾被视为不祥之人,婚礼当天被狗血淋头,囚禁地窖。幸得嫂嫂援手,重获新生,刻苦读书,誓要改变命运。 她守寡之际,二姐“好心”归来,笑她命苦。小叔子功成名就,兼祧两房,二姐又酸溜溜地说有个孩子也挺好,别贪图小叔子的功名。 时光荏苒,小叔子权倾朝野,众人对她毕恭毕敬。她以为人生不过如此,哪料死去的夫君竟携妻儿归来,那女子还大方表示愿共侍一夫。 她挑眉,夫君的名字竟与古籍残篇中的名将大儒同名?更惊人
佚名
赶海:我靠赶海养娃
赶海:我靠赶海养娃
关于赶海:我靠赶海养娃:社畜重生回2008的美好时代,别人家重生都在炒股、炒房,偏偏顾瀚的重生,却只能埋头于赶海大业当中。一桶一铲一蓑衣,开启全新的赶海时代。“爸爸,今天要去抓大螃蟹吗?要赚很多很多钱哦?”
我只想当一名肥宅
病娇女总裁爱上我
病娇女总裁爱上我
关于病娇女总裁爱上我:温景安突然被病娇美女总裁沈凌汐爱上,却不知这一切竟是前世的姻缘,沈凌汐一步步追求温景安,温景安到最后才知道沈凌汐爱他爱的痴狂。
用户32367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拥兵八千魏武卒,朱元璋逼我交兵权 ——父皇,孩儿愿为大明镇守一方! · 拥兵十万铁浮屠,朱元璋让我卸甲归田! ——父亲,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 · 拥兵百万关宁铁骑,朱元璋逼我留在皇城养老;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朱柏穿越大明王朝,成为朱元璋众皇子之一! 大明初立,内忧外患; 好在朱柏觉醒了签到系统,随着日复一复的签到,逐渐拥兵百万,威震天下! …… 这一日,朱元璋召见朱
敏敏敏子